水土保持法第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政治法律2023-02-04 18:15:51百科知识库

水土保持法第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整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六条的全文内容、主旨和释义,以加深对水土保持法第十六条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六条内容如下: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土保持规划,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组织单位和个人植树种草,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主旨

本条是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生态建设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等职责的规定。

释义和理解

一、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水土保持,重在预防保护。特别是在一些生态脆弱、敏感地区,一旦造成水土流失,恢复的难度非常大,有的甚至无法恢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水土流失预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把预防保护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协调,按照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区域,保护地表植被,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扩大林草覆盖,有效预防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开展封育保护、自然修复和植树种草应当按照批准的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保护性耕作措施都应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规划统筹安排、科学配置。地方政府应按经批准的、完整统一的水土保持规划组织实施水土保持植被建设。

三、封育保护、自然修复是水土保持预防保护主要的措施。封育保护、自然修复是指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山区、丘陵区,通过采取禁垦、禁牧、禁伐或轮封轮牧等措施,封山育林或育草,转变农牧业生产方式,控制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干扰、索取和破坏,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生长,提高植被覆盖度,减轻水土流失。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的核心是减少人为干扰,依靠植被自然恢复维护、恢复?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5/31563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透纳粕低彻δ埽跚崴亮魇В纳粕肪场2扇》庥;ぁ⒆匀恍薷矗仁亲鹬?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8927.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自然规律的做法,也是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选择。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治理水土流失,能够大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快速减轻水土流失强度,不仅在降雨量较多的地区效果明显,而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举多得、费省效宏的好措施。

四、植树种草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在水土流失地区人工植树种草可以加快林草植被的恢复,迅速提高水土保持功能,提高涵养水源和减轻水土流失能力。搞好植树造林是全社会的义务,组织植树种草,一要注重发挥全社会的积极性,二要注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三要注重乔灌草结合,形成综合防护系统,四要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保障水土保持和生态功能的长期发挥。

本文标签: 法律释义  水土保持法释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