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括读《幸福》有感、读《幸福与教育》有感(1179字)、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1184字)、幸福就那么简单读后感(1209字)、《幸福的方法》读后感(1223字)、亲情的美丽、幸福和伟大(1228字)等1200字左右的读后感5篇,供您参阅。
读《幸福与教育》有感_1179字
文/徐登丽
朱尔斯?亨利( Jules Henry)讲述了一个男孩一一鲍里斯的故事。他在化简分数12/16时卡住了,在他化简到了6/8时就无法再继续化简了。(如果发现了阻碍他的因素后,着实很有趣。他会认为,如果你想在上一题目中再除以2,人们不会允许你再这样做一次吧?新奇的事情会在数学课堂上突然出现。)另一个孩子佩吉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享利评论道,“鲍里斯的失败使得佩吉的成功成为可能”。
许多孩子并没有认真看待这些小失败,但是这些事件会偶然导致真正的苦恼,有一种方式可以减轻这些问题。首先,我们拒绝去打冷不防的电话,即去叫那些不情愿参加活动的学生。但是,尽责的教师可能会反对说:我们想将所有学生都包括进来,而有些学生可能从未自愿过。那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会让许多组学生去努力,去提出问题。在我的数学教师职业生涯后期,我偶然发现了这个策略:我让几组学生在黑板上来做这些题,让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我确实被绊住了,我常常帮助几组学生来解答他们的问题。因为其他人很忙,我从一个小组转到另一个小组,没有人对我的介入在意。令人吃惊的是,要去接受一个大家共同犯的错误(而非被认为是教师的失误)是多么容易。成功似乎不会由于和另一个人共同分享而减少。
一些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会报以“好”的评价,然后叫另一个学生回答,去评价时也说“好”。这种策略可以回避遭受痛苦,但它对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毫无裨益,发展理智能力是个人幸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必须找到一种更真诚的回应方式。一个人会说,“不太充分”,“让我们再探讨一下”或者“这种想法很不错但你得到的答案却是错的”,或者“你能问得温和一点吗?”或者“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它需要每个学生具有一些艺术和知识才能找到一种真诚的、支持性的并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帮助的回应方式。没有哪个教师会在这些关键工作中做到完美的地步。
读后反思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源动力。幸福的概念很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教育,我们要追求幸福的教育,幸福的教育不是简单地通过教给学生有关幸福的知识来实现,还需要鼓励他们去将所学的东西付诸实践。培养一个幸福的学生,首先我们得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品德,充实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幸福,良好的品德培养,让学生充满善意。其次,不管是在学科教学还是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愉悦,让学生抱着兴趣去学习,这样也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再者,想要获得幸福,还得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各方面能力。最后,生活难免会出现苦难和不幸,面对这些,我们得教会学生理解生活中的不幸,提高受挫能力,有意义的挫折同样可以增进学生的幸福感。看来,我们得有一个幸福观,创造幸福的课堂、幸福的学校,让幸福促进学习,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幸福。可以说幸福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成语相辅相成: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如:清·梁启超《初归国演说辞》:“二派所用手段虽有不同,然何尝不相辅相成。”又如:学习和复习,是用以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幸福从心开始读后感_1184字
这学期,中心校将中国最出色的家庭治疗师李子勋的力作——《幸福从心开始》,推荐给我们“自愿读书小组”的成员,使我有幸阅读了这本书。书中从子女教育、婚姻关系到社会生活、心灵成长等方面,用一个个真实生动、蕴含哲理的案例,帮助人们打开心结,滋养心灵,打造幸福的快乐人生。阅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许多新的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法,的确是受益良多啊!
从书中我了解到大多数的心理冲突来源于文化(观念系统、生活方式、群体规则)的冲突,例如:精神疾病中的“幻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在东方文化中以耻感为重。幻听的内容多半是自己的作风不好、品行不端。在西方文化中以罪感为主。幻听多是被指责有罪、邪恶一类。而幻听在非洲部落或印第安部落又不一样,因为幻听被解读为通灵,所以幻听是一种天赋的才能,幻听的人被大家奉为智者,受到爱戴和崇敬,所以人们会有意去发展幻听的能力。由于幻听的指向是预告灾难、天气、节气、播种、出猎等,当人出现幻听的时候不仅不苦恼,反而欣喜若狂,这样的幻听自然也不会干扰到他正常的生活。这说明,观念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在你这是烦恼,在他那也许就是快乐呢。
人总会以自己的蓝本来观察别人的内心。快乐的人以为谁心里都是阳光明媚的,抑郁的人则认为天总是深灰色的;简单的人把所有的事情都想得很简单,复杂的人则把所有的事想得很复杂。当冲突发生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是对方的错,却不知道这都是思想差异惹的祸。
我和家人的一次冲突就是思想差异造成的。那天,一位中年男人手里拿了几张纸敲我家的门。说是进行人口普查的,我想都没想,就热情的把他带到屋里。他问什么我就说什么,连公公、婆婆的工作单位都给他说得清清楚楚的。调查完后他就走了。等老公下班后,我把这事给他一说,被狠狠地批了一通。我还不服气,和他大吵了一架。现在用李子勋老师的观念来考虑问题,老公考虑的不是没有道理:一个陌生人,只说他是搞人口普查的,什么也不问,什么也没想,就让他进屋,还把家里的情况给别人说得一清二楚的。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事引发的悲剧不胜枚举呀!如果那时我看了李子勋老师的这本书,和家人是不会发生那次冲突的。现在的我遇到事情很会辩证的思考问题了。
在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乐观和悲观对这个世界都有贡献,前者发明了飞机,后者发明了降落伞。细细体味,颇有一番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不同的心境以致产生不同的结果。然而无论用何种眼光看世界,都是为了我们获得更快乐,更飘逸洒脱。我们都想永远做个快乐的人,人生本来就苦短,把时间浪费在痛苦上岂不是很不划算?兴许在这种快乐的心境下,还可以找寻出更多的解决之道呢。
善于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并及时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那么伴随我们人生的将会是更多的快乐,幸福也会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到枝繁叶茂!
成语不胜枚举:胜:尽;枚:个。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如: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又如:真是钉子之多,不胜枚举。——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成语不可枚举:枚:个。不能够一个个地列举。形容数量、种类极多。如:宋·王楙《野客丛书·俗语有所自》:“似此等语,不可枚举。”又如:待罪一年有余,职之罪状殆不可枚举。——明·袁宏道《去吴七牍·乞归稿一》
幸福就那么简单读后感_1209字
初识郭明义,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早间的《走基层》节目,知道了他是全国唯一一位开通实名微博,并把“优秀共产党员”作为标签的网络名人。再识郭明义,是通过《幸福就这么简单》这本书。在细细地读过这本书后,对郭明义我有了更加清晰、更加深刻、也更加感动的认识。
郭明义,15年加班1500多天;16年捐出工资总额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20年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倡议,600多名矿业职工积极响应;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1700多人踊跃追随;他发起的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人参与,资助孩子1000多名。他把金钱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别人,但是自己还住在40平米的老房子里,自行车就送给过别人三台,从此妻子再也不敢给他买自行车了,电视也送出去过三台,家里再也没有钱买新电视了,使得后来单位在奖励来的新电视上不得不写上“公共资源,不得送人”的字样。
郭明义说“看到别人苦我心里也苦,看到别人幸福我也觉得幸福。在我看来,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比什么都幸福!要让爱自然地去流淌,自然而然地流淌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拥有爱,奉献爱,郭明义说,“这其中的快乐,只有你做过了才能明白。”
郭明义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不断付出着、奉献着,几十年如一日,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
执着几十年,人们从不解、嘲讽、疑惑,逐渐转变成感叹、敬重、佩服,继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循着他的脚步,加入这支奉献的队伍。正是这种从不间断的执着,郭明义在自己的平凡人生中,创造了不平凡,并给人们带来无数次的感动。
郭明义让我们意识到,在五光十色的世界中,还有这样一种纯粹的活法。在金钱与声色之外,还有另外一种途径,能够获得快乐的人生。
他是一个普通人,却辐射出强烈而持久的光与热。这一切,皆来自那颗因为爱而强大的内心。
郭明义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Lf精神,生动地标注着人们心中对道德的质朴追求和精神向往,集中展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公民道德的高度与力量,他三十年的执着奉献,点燃了公众的爱心,使爱从点的闪光演化成线的延伸、面的扩展,形成扶弱济困的时代风尚。他用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端正了社会风气,增强了人们对社会公平公正和奉献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也许我们做不到郭明义那样的程度,但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像他一样的珍贵异常的奉献精神。把郭明义作为内心的一面镜子,把他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把工作当事业,把职责当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在本职岗位上积极主动的工作,对于每件事情都能认认真真地完成,热爱我们的事业。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伸手拉他们一把,也许我们无法挽救他们的生命,无法扭转局面,但至少我们可以给他们希望,让他们振作起来。勿以善小而不为。
让我们像郭明义一样,一起用质朴和宽厚的爱去感动他人,让我们共同用奉献唱响一曲幸福的生命之歌!
成语五光十色:五光十色[wǔ guāng shí sè],意指形容景色鲜丽复杂,光彩夺目。语本南朝梁·江淹〈丽色赋〉。後亦用“五光十色”比喻内容丰富,变化万端。[源]南朝梁·江淹〈丽色赋〉(据《艺文类聚·卷一八·人部二·美妇人》引)夫绝世独立者,信东邻之佳人。既翠眉而瑶质,亦颅瞳而赬唇,洒金花及珠履,飒绮袂与锦绅。色练练而欲夺,光炎炎而若神,非气象之可譬,焉影响而能陈?故仙藻灵葩,冰华玉仪。其始见也,若红莲镜池;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陆离。宝过珊瑚同树,价直琼草共枝。[典故]“赋”是传统文学体裁之一,形似散文,但内含诗的韵律,是一种介於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盛行於汉魏六朝,魏晋南北朝时,因应新兴的骈偶文风而发展出“俳赋”,此体多采四六对仗的句式,讲求严格的平仄音律,并喜用典故。江淹为当时著名作家,〈丽色赋〉即其作品之一,内容描绘一位绝色美女的容貌、姿仪。其中一段,文曰:“其始见也,若红莲镜池;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五光徘徊,十色陆离。”大意是:初见佳人,如见生长於无波如镜之池中的红莲,佳人一动,则如绚烂的云彩自崖间飘出,色彩鲜丽,灿烂夺目。短短数语,即生动呈显了丽人的绰约风姿。後来“五光十色”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景色鲜丽复杂,光彩夺目。亦用来比喻事物的内容丰富,变化万端。
成语光彩夺目:夺目:耀眼。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如: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百十三:“乃令左右引于宫内游观,玉台翠树,光彩夺目。”又如:解开来,只见一团绵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光彩夺目。——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_1223字
近读《幸福的方法》,读完之后颇有感触。
作者本·沙哈尔,是一位来自以色列的哈佛博士,原为壁球运动员,曾获国际壁球比赛世界冠军。他在哈佛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倡导积极的心理、自信的心态、健康的冥想,在哈佛学生中影响很大。此书还曾获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推荐,要求广东人民都读一读。
作者认为,我们不要只重感官享受的享乐主义幸福,不要为目标所苦的忙碌奔波式幸福,也不要无能者自怨自艾自我束缚式的虚无主义感;我们要的是有理想,有目标,有奋斗,有成就,能感受的幸福。他对幸福的定义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似乎也很赞同马玎·塞里格曼关于幸福三要素的提法,即幸福的三个要素是意义、快乐与投入。
读完通篇,我个人把作者对幸福的论述用九个字来加以概括,即:有目标,去奋斗,能感受!这样就能够获得幸福!
在我看来,无论是从古贤先哲,还是从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来看,人要获得幸福,首当其冲,是必须建立奋斗目标,确立生活意义!其次,必须采取行动,如果不奋斗,不行动,不寻找,就无法实现这个目标,获得成功。但若只以目标实现之后的快感为幸福,则永远不能获得幸福,因为幸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个目标实现后,新的目标必然随之而来,如果在奋斗过程中不能体会幸福,则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对幸福的感知能力很重要。如果没有感觉幸福的能力,享受奋斗的过程,把这个过程当作快乐,那么人就找不到幸福,无法实现幸福的!所以,我很赞同作者提出感受幸福有两种模式,即溺水模式(无苦无获式)和性爱模式(乐而更乐),我也很赞同作者的看法,即后者是一种更好的获取幸福的能力!
此外,作者也谈到了人生最重要的幸福来源:那就是对美好婚姻家庭生活的把握。我觉得,如果没有幸福婚姻,相互理解的另一半,人生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做为人,最幸福的事情是,能在不断延长的生命中找到一个最理解自己的人!当然,首先这个人必须是自已,但只有自已理解自己,是一种孤独的幸福;只有获得他人的理解,知已的理解,人生才是幸福的,苦中也会透出甜味!所以说: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换句话说,得到了一个人生知已我就幸福,得不到,那就是人生的命运!
最后,作为运动员出身的作者,提出把握人生幸福真谛的方法非常简单,但却的确给我们很多启示。也许以运动员简单直接的思维方式来寻求幸福往往就是十分有效的,不是吗?君不见,当今社会,任凭社会和个人财富如何增长,人们却越来越感受不到幸福,越来越难以找到快乐,越来越失去找寻幸福的能力,或者社会根本就没有人去思考这些基本的哲学命题。我想,现在的确是到了需要认真思考什么是幸福的时刻了!在我看来,虽然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极为丰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甚至过剩,但社会整体意识越来越肤浅落后,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无聊。也许简化,真的不失为一种最佳的寻找幸福的方式!那些“性爱模式”“冥想方式”是一个运动员在以身体认识、体验和实践幸福哲学,虽然失之于浅薄,但仍然十分有效!
成语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如:《汉书·五行志下》:“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又如: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首当其冲,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二十二
成语自怨自艾: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如:《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又如:但倘有不知道自怨自艾的人,想将这位先生“送进疯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对,尽力呼冤的。——鲁迅《集外集·“音乐”》
亲情的美丽、幸福和伟大_1228字
泪,顺着脸颊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伴着一声声真切的纯真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声:“妈妈,我把纸飞机飞进去了,你看到了吗?”一向很少哭的我竟被电影《纸飞机》感动得哭了。《纸飞机》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名叫亮亮的单亲孩子身上的故事。亮亮酷爱飞机,梦想着成为一名飞行员,他把吃午饭用的钱攒下来想买一架新的模型飞机。可亮亮的妈妈是个瘾君子,不但因吸毒丢掉了工作,租不起房子,而且把亮亮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用去换毒品,还错怪了亮亮。但纯真的的亮亮并未嫌弃妈妈,而是帮助妈妈戒毒,给予妈妈信心。最后,妈妈在亮亮的帮助下不仅戒了毒,开了间洗车店,还协助警察们抓住了十恶不赫的毒贩子。影片也圆满地结束了。
影片虽然结束,但回味无穷。这部影片给我的震撼非同小可。我总是在想着同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亮亮义无反顾地选择吸毒又贫穷的妈妈呢?他完全可以选择能给予他很好物质生活的爸爸在一起啊!想着,想着,思绪被牵到了亮亮在戒毒所高墙外所说的那句话:“妈妈需要孩子,孩子离不开妈妈。”亮亮与妈妈隔着一扇玻璃说话的一幕,看到亮亮大大的眼睛,噙着泪水,仿佛在诉说着、表达着、感概着一种什么东西。当电影中亮亮流泪的特写镜头在脑海中回放的时候,我的心突然间抽动了一下,一种叫亲情的东西莫名其妙地蹦了出来。对,就是它——亲情!
多么伟大的亲情啊!我由衷地赞叹。亲情是一种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挚而深厚的情感,是一种沾了点汗湿了点泪带了点痛的,是一种平凡而伟大的美丽。它不需要像爱情一样轰轰烈烈,它不需要像友情一样要时常保鲜,它没有任何隐私,没有任何顾虑,没有任何猜疑。它是坚定的信念,亮亮的大眼睛表现了这一切;它同时又是脆弱的源泉,亮亮妈妈无助的神情表现出了这一切。它是一种执着的本能,可以不通过深思熟虑做出决定,就像亮亮选择跟妈妈生活那样毫不犹豫;它可以通过一点一滴表现出来,就像妈妈到学校给亮亮送苹果时眼里流露出来的爱。噢,我懂了,是亲情苦苦支撑着亮亮一家,是亲情让亮亮义无反顾地跟着妈妈,是亲情,伟大的亲情!使亮亮这个家最终得到幸福!
写到这里,思绪又牵到了自己身上,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温暖顿时洋溢心头。是的,没想到爸爸在学习上对我的鼓励,妈妈在生活中对我的唠叨,竟然也都是亲情的表现。作为父母,他们悉心细心耐心地教育我、关怀我,而我却常常不懂事地任性,不听劝告。跟亮亮比起来,我真是无地自容啊!想着,竟有点恨,恨自己的种种不懂事,恨自己生在福中不知福。其实在我身边,就有诠释亲情的最好的例子啊!
我又一次地哭了,是为着父母的伟大。
从此,我懂得了亲情的真谛。站在亲情前,每个人每颗心都是赤裸的,上帝也一样。它可以冲破时间空间的阻碍,让两颗心紧紧地相拥。它能瓦解罪犯那僵硬的心;它能溶化浪子叛逆的心;它能征服兄弟间背叛的心。它不生存在金币挥霍的房屋底下,即使身无分文,亲情依然存在。在亲情之下,其它东西都软弱得像只羔羊。我闭上眼睛,回味着珍惜着亲情的幸福的美丽和伟大。
成语深思熟虑:深思熟虑[shēn sī shóu lǜ],意指“深思”,深远的思考。语出战国楚·屈原〈渔父〉。“熟虑”,考虑周密。语出《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後用“深思熟虑”指仔细而深入地考虑。[源]战国楚·屈原〈渔父〉(据《文选·卷三三·骚下》引)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於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於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而君後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绦安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典故]“深思熟虑”系由“深思”及“熟虑”组合而成。“深思”见於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原任三闾大夫,怀王时遭人毁谤,被放逐於汉北,於是作〈离骚〉以表忠贞之心。後被顷襄王召回,但又遭谗言而流放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渔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游於江河傍,吟诗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个渔父看到他,问道:“你为什麽到这里来呢?”屈原答:“整个世界是那麽污浊,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这里。”渔夫劝他说:“真正的圣人应该是可以顺应大环境的,既然世间混浊,众人皆醉,你不如就随波逐流,与世浮沉;为什麽要『深思高举』,而让自己流放到此地?”意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必想得太深远,也不必坚持高尚的行为,以免徒增自己的痛苦。“熟虑”之“熟”为仔细、精详的意思,此一词语见於《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穰侯为战国秦昭襄王的舅舅,昭襄王在位时以他为相。当时穰侯为扩张秦国领土而欲攻魏,於是派兵包围魏都大梁。魏国大夫须贾为使其退兵,前往求见,分析秦、楚、赵、魏等各国间的依存与利益关系,然後说明秦之攻魏绝对是弊多於利,要穰侯“熟虑之而无行危”,也就是希望穰侯再次慎重思考,放弃攻打魏国。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深思熟虑”,用来说明凡事要仔细而深入地考虑。
成语身无分文:形容非常贫穷。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2章:“像往常那样,从黄原东关的汽车站出来后,他几乎又是身无分文了。”又如:他北上求职,却遭到扒手扒窃,身无分文,求告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