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忌吃死鳖和死鳝鱼?

生活科学2023-02-05 09:43:28百科知识库

为什么忌吃死鳖和死鳝鱼?

在食物的蛋白质里含有一种人必需的氨基酸叫级氨酸。

  鳖、鳝鱼是含蛋白质很高的营养品,在它们的蛋白质构成中自然也含有很多级氨酸。鳖、鳝不同于其他鱼类一离水就死,它们生命力强,捕获后还要存活一段时间。

  在存活期间,因为离开了天然的适应环境,生命力逐渐减弱以至于濒死状态。这时身体蛋白质结构开始崩解,体内外的细菌开始向它们肌肉深处伸展生长。

  一旦它们死后它们的蛋白质崩解得更快,细菌也更快地进行破坏。其中有些细菌专门袭击级氨酸,劫取其中的养分为己所用。并将组氨酸转化为组胺,这是一种有毒物质。

  经过不长时间,当组胺数量到达一定浓度后,人吃了就会发生组胺中毒。

  一般吃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发病,轻则头晕、头痛、心慌、胸闷,重则呼吸急迫、心跳加速、血压下降。有的还有哮喘、恶心呕吐、腹泻、口舌四肢发麻和起风疹快。

  由此可见及时宰杀的鳖、鳝体内并没有什么组胺,即使刚死的鱼体组胺也很少,都是可以吃,不会发生中毒的。

  组胺是在死后产生的,濒死状态为产生组胺准备了有利条件。问题作为消费者很难知道已经死了多长时间,所以还是不吃死鳖、死鳝为好。

  海里的鲭鱼、青枪鱼、鲐鱼、鲅鱼也很容易引起组胺中毒。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皮青肉红,含组氨酸较多。

  有人测定过,每100克这些鱼肉中(死后66小时,环境温度27℃)就含组胺160~320毫克。在同样条件下,皮青肉白的鱼只含组胺20毫克。而皮不青肉不红的鱼则含组胺很少。

  一个成年人大约一次吃进100毫克组胺就可以发生中毒症状。所以皮青肉红的鱼捕获后如果不及时冷藏制止细菌繁殖,是容易引起组胺中毒的。

本文标签: 饮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