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替萘芬的药理

医药知识2023-02-10 06:01:05百科知识库

布替萘芬的药理

布替萘芬的药理

1.药效学

本药系具有抗真菌活性的烯丙胺类化合物。

·作用机制 本药抗敏感皮肤真菌和申克孢子丝菌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止真菌细胞膜主要成分麦角固醇合成,在较低浓度时,即可观察到这一作用。在较高浓度时,本药还破坏真菌细胞膜,具有抗念珠菌作用。据推测,麦角固醇合成的改变,将增强念珠菌形肉芽肿spp对本药破坏细胞膜作用的敏感性。

·抗菌谱 在体外,本药具有显著的抗皮肤真菌、酵母菌(如念珠菌形肉芽肿spp、隐球菌spp)和双相型真菌的功效。对于须疮癣菌和犬小孢子菌,本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是0.012μg/ml和0.025μ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是0.012μg/ml和0.05μg/ml,最低抑/杀菌浓度比萘替芬大4倍,比托萘酯、克霉唑或联苯苄唑大8-128倍;对于白色念珠菌,本药25μg/ml可完全抑制其生长,50μg/ml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对于糠秕马拉色真菌,本药有杀菌作用,MIC为3.12μg/ml。

在体外和体内,本药对大多数絮状表皮癣菌、须疮癣菌、红色发癣菌和断发发癣菌都具有抗菌活性。

2.药动学

本药尚未在国内进行人体药动学研究。据国外资料,动物实验显示本药有很好的皮肤穿透性,但局部给药后全身吸收很少。在对健康志愿者为期14日研究中,7名志愿者的背部皮肤(3000cm2),一次涂抹本药1%乳膏6mg,一日1次;其它12名志愿者的手臂、躯干和腹股沟(10000cm2),一次涂抹本药1%乳膏20mg,一日1次。局部用药14日后,6mg剂量组血药峰值浓度(Cmax)为1.4±0.8ng/ml,达峰时间(Tmax)为15±8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23.9±11.3(ng·h)/ml;20mg剂量组,Cmax为5±2ng/ml,Tmax为6±6h,AUC为87.8±45.3(ng·h)/ml。末次给药72h后,6mg剂量组平均血浆浓度降至(0.3±0.2)ng/ml,20mg剂量组降至(1.1±0.9)ng/ml。末次给药7日后,血浆中仍有低浓度存在。局部给药后主要分布在皮肤的表皮层,驻留时间长,部分药物可进入皮肤深层,但药物浓度低。本药不影响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尿中的主要代谢物为t-丁基侧链末端的羟基化产物。6mg剂量组半衰期(t1/2)为35h、20mg剂量组为150h以上。

本文标签: 药学  西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