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氯芬酸钠米索前列醇的药理
1.药效学本药含双氯芬酸钠和米索前列醇,前者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后者对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有保护作用。双氯芬酸钠为苯乙酸类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以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也可抑制脂氧化酶以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白三烯,从而发挥抗炎作用。同其它抗炎药一样,双氯芬酸钠的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良反应和粘膜损伤,原因在于双氯芬酸钠抑制胃肠粘膜生理性环氧酶-1,导致对局部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减少。本药中的米索前列醇为合成的前列腺素E1类似物,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增加重碳酸盐和粘液含量以及增加胃粘膜血流量等作用。米索前列醇可预防或减少双氯芬酸钠对胃粘膜产生的不良影响,而不影响后者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有研究表明,本药的疗效与双氯芬酸、吡罗昔康及萘普生相当,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不良反应则较少。因此本药较适用于有消化性溃疡史(伴或不伴出血、穿孔)、有较严重慢性胃炎史、有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胃肠不良反应史的关节炎患者,可防止胃肠粘膜损伤。
2.药动学本药单次或多次使用,双氯芬酸钠和米索前列醇之间不产生药动学的相互影响,药物生物效应与两种成分单独使用时相当:
空腹口服双氯芬酸钠在胃肠道吸收完全。单剂口服50mg后,达峰时间为1-2小时,血药浓度峰值为1.5μg/ml。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0%以上,在肝、肾及血液中浓度高。药物进入关节滑膜液后,其清除速度比在血浆中慢,滑膜液药物浓度高于血浆浓度。双氯芬酸钠主要在肝内代谢,然后以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其中2/3经肾排出,1/3经胆汁随粪便排出)。半衰期为1-2小时。尚未发现双氯芬酸钠的药动学与年龄相关。肾功能受损者,按常规剂量单次给药不会引起蓄积。双氯芬酸钠的药动学在肝功能不全者中无显著改变。
米索前列醇口服吸收迅速,经去脂化后成为有活性的代谢物米索前列醇酸。该成分在血浆中易检出,达峰时间约为10分钟,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不足90%。口服米索前列醇,80%随尿排出,清除半衰期为30分钟。米索前列醇不影响动物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