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已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甘;平,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小编整理出含有黄精的处方共35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61~1320共60个。
处方1、姜髓煎处方生姜汁6合,牛髓3合,牛油(别炼)3合,桂(去粗皮)1两,芎䓖3两,独活(去芦头)3两,防风(去叉)3两,秦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3分。
制法上为散,与姜汁、油、髓等和匀,于微火上煎5-7沸,又以酒1升2合和煎,令成煎。
功能主治肺感风邪,气道凝涩不利,声音嘶嘎。
用法用量每服1匙头,含化,1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2、橘皮散处方陈皮(去白,焙)2两,白术(炒)2两,诃黎勒(炮)1两,干姜(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官桂(去粗皮)1两,木香(炮)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槟榔(炮)1枚,草豆蔻(煨)5枚,半夏(汤洗7次,姜汁制)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洞泻不止,肠内雷鸣,气胀膨满,冷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煎生姜、大枣汤调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四
处方3、桂苓白术丸处方拣桂1分,干生姜1分,茯苓(去皮)1两,半夏1两,白术半两,红皮(去白)半两,泽泻半两(一法更加黄连半两,黄柏2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消痰逆,止咳嗽,散痞满壅塞,开坚结痛闷,推进饮食,调和脏腑,流湿润燥,宣平气液,解酒毒。主寒湿,湿热呕吐泻利,肺痿劳嗽,水肿腹满。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汤送下,日3次。病在膈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在中,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九
处方4、京三棱散处方京三棱1分(微煨,锉),鳖甲1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大腹子1分,神曲1分(微炒),诃黎勒皮1分,蓬莪术1分,麦糵1分(炒令微黄),青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黑三棱半两(锉),厚朴1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痃气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5、调气散处方槟榔1钱半,紫苏1钱半,枳壳1钱半(炒),青皮1钱半(炒),郁金1钱半,乌药1钱半,香附3钱(炒),厚朴1钱半(制),泽泻1钱半,桔梗8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肢面浮肿,腹胀便闭,脉弦实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气实肝脾,邪更闭遏,而湿伏不化,故肢面浮肿,腹胀便闭。槟榔、枳实破滞宽胀;紫苏、厚朴散肿除满;乌药散浊气以顺气;青皮破滞气以平肝;郁金散气解郁;香附解郁调经;桔梗利咽膈;泽泻通利膀胱;生姜之温散,佐降药以通闭结也。使邪解气行则肝脾调和,而胃气无不化,安有大便不通腹胀不退乎?此散肿宽胀之剂,为气壅邪遏之专方。不论男妇,皆可施治。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处方6、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白豆蔻3分(去皮),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高良姜半两(锉),丁香半两,诃黎勒1两(煨,用皮),桂心3分,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吃食即吐,胸中妨闷,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7、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黄连(去须)半两,当归(锉,焙)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水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8、钩藤汤别名钓藤汤
处方钩藤、红花、木香、川芎、当归、白芍、甘草、白术、青皮、黄连、官桂、生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后口噤僵直,绕脐腹痛。
用法用量钓藤汤(《准绳·幼科》卷六)。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9、固经膏处方全当归3两,丹皮(酒炒)2两,柴胡2两,酒芍2两,生地2两,黄芩2两,知母2两,麦冬2两,地骨皮2两,川芎2两,贝母2两,黄连2两,羌活1两,防风1两,连翘1两,薄荷1两,蔓荆子1两,紫苏1两,独活1两,藁本1两,细辛1两,丹参1两,党参1两,黄耆1两,熟地1两,元参1两,白术1两,天冬1两,赤芍1两,白薇1两,苍术1两,萸肉1两,淮山药1两,枳壳1两,桔梗1两,麦芽1两,郁金1两,贯众1两,青皮1两,陈皮1两,半夏1两,胆南星1两,白芷1两,升麻1两,葛根1两,黄柏1两,黑山栀1两,生甘草1两,熟牛膝1两,杜仲1两,续断(炒)1两,桑白皮1两,椿白皮1两,樗白皮1两,秦皮1两,醋炒延胡1两,醋炒蒲黄1两,醋炒香附1两,黑荆穗1两,黑灵脂1两,地榆炭1两,瓜蒌皮1两,五味子1两,五倍子1两,诃子肉1两,乌贼骨1两,煅龙骨1两,煅左顾牡蛎1两,炮山甲1两,炒黑蚕砂1两,龟版2两,鳖甲2两,炮姜炭5钱,生姜2两,葱白4两,大蒜4两,韭白4两,紫花地丁(即大蓟)8两,益母草8两,槐枝(连实)8两,柳枝8两,桑枝8两,茅根2两,干荷叶2两,侧柏叶2两,霜桑叶2两,薄荷叶2两,凤仙草半株,苍耳草(全株)1两,艾1两,乌梅1两。
制法上药以油24斤分熬,去滓,再合熬,入丹收之;俟丹收后,搅至温,以一滴试之,不爆,方下后药:陈壁土、枯矾、百草霜、发灰、赤石脂、紫石英(煅)各1两,牛胶4两(酒蒸化);再搅千余遍,令匀,愈多愈妙。
功能主治举经固经,补阴清火。主妇人血虚有热,月经先期,或经行过多,先后不定,或经行不止,或崩中,或漏下,或湿热带下,或五旬后经行者。
用法用量外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兼贴对脐两腰。
摘录《理瀹》
处方10、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1两半(去皮),白术3分,高良姜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虚冷,腹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中盏,同煎7分,空心、食前和滓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11、大降气汤处方紫苏子(微炒)、川芎、细辛(去叶土)、前胡、当归(洗,焙)、厚朴(去粗皮,生姜制)、桔梗(去芦头)、白茯苓(去皮)、半夏曲(炙)、陈橘皮(去白)、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上盛下虚,膈壅涎实,咽干不利,咳嗽喘粗,腹肋满闷。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紫苏5叶,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热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12、虎脂平胃丸处方平胃散加生姜(入老鸦爪1半,或入虎脂、虎肉及肚内屎尤妙)。
制法枣肉为丸。
功能主治利膈平胃。主噎膈翻胃。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3、柴胡加细辛汤处方柴胡(去头芦,削去黄薄皮少许,拭净,锉碎)1两,黄芩(取中空者,用流水润透,蒸半炷香,晒干,锉碎)7钱,人参(饭上蒸熟)3钱,甘草(去头尾,酒润,炙令黄色,锉碎)4钱,生姜(切)6钱,半夏1合(用白芥子末半合、酽醋2合搅浊令匀,投半夏洗数次,再以水漂晒干,锉碎),大枣(劈)4枚,细辛(取北地1根,只1叶,茎柔根细,端直而长,色紫味辛,嚼之细细如椒者始真,修事拣去双叶者,切去头上子,以瓜水浸1宿,晒干,锉碎)3钱。
功能主治少阴痎疟。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2升,去滓;纳细辛,再煎取1升半,去滓,分温3服,未发、已发、发后各1服。
摘录《痎疟论疏》
处方14、厚朴丸处方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桔梗1两(去芦头),当归1两(锉,微炒),槟榔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诃黎勒1两(煨,用皮),白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冷气,腹内虚鸣,内寒外热,宿食不消,大便乍秘乍泄,腑脏不调,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15、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2两(去皮),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肉桂3分(去皱皮),人参3分(去芦头),木香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高良姜1两(锉),白茯苓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脏腑积冷,呕吐宿食,四肢少力,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16、大防风汤处方人参2钱,白术2钱,防风2钱,黄耆(蜜炙)2钱,熟地2钱,杜仲2钱,白芍1钱,牛膝1钱,羌活1钱,附子1钱,肉桂7分,甘草(炙)7分,川芎1钱半,当归1钱半,生姜1钱。
功能主治足三阴亏损,风寒混乘虚浸入,发为痹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卷十一
处方17、桂枝汤处方桂枝1两,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麻黄1两(去根节),芎藭1两,柴胡1两(去苗),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7日不解,头痛,小便清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衣覆取汗,如人行10里未汗,再服。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18、厚朴橘皮丸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白术1两半,阿胶(炙燥)半两,当归(锉,焙)半两,干姜(炮)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吴茱萸(洗,焙干,炒)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胎动不安,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19、厚朴丸别名厚肠丸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陈橘皮(去白,切,焙)1分,使君子(去壳,面裹煨)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诃黎勒皮(半生半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鸡头大。
功能主治进食,生胃气。主小儿疳痢,下痢腹胀,不思饮食。小儿疳瘦,泄泻下痢脓。
用法用量小儿3岁以上,每服1丸,米饮化下;百日儿每服作4服,乳汁或清米饮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20、桂枝加黄耆汤别名桂枝加黄耆五两汤
处方桂枝2两,芍药2两,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黄耆2两。
功能主治助阳散邪,以发郁阻之湿。主黄汗之病,两胫自冷。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黄疸,脉浮,而腹中和者。
用法用量桂枝加黄耆五两汤(《三因》卷十)。《三因》本方用:桂枝(去皮)、芍药各三两,甘草二两(炙),黄耆五两。为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三枚,煎七分,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客者除之,故用桂枝之辛甘,以解肌表之邪;泄者收之,故用芍药之酸寒,以敛营中之液;虚以受邪,故用黄耆之甘温,以实在表之气;辛甘发散为阳,故生姜、甘草可为桂枝之佐;乃大枣者,和胆益胃之物也。②《医门法律》:用桂枝全方,啜热粥助其得汗,加黄耆固卫。以其发热,且兼自汗、盗汗,发热故用桂枝,多汗故加黄耆也。其发汗已仍发热,邪去不尽,势必从表解之。汗出辄轻,身不重也;久久身瞤胸中痛,又以过汗而伤其卫外之阳,并胸中之阳也;腰以上有汗,腰以下无汗,阳通而阴不通也,上下痞隔,更宜黄耆固阳,桂枝通阴矣。③《金匮要略方义》:以桂枝汤微解其表,和其营卫,使在表之湿随汗而解。表盛之人,虽取微汗,犹恐重伤其表,故少佐黄耆以实表,使之汗不伤正,补不留邪,此正为寓补于散,扶正祛邪之妙用。同时,黄耆与桂枝、生姜配伍,尤有化气行水之功。然黄耆固表,有碍桂枝之发散,故服后需饮热粥以助药力。其治黄疸者,因黄疸亦属湿郁之证,故其表虚者,亦一并主之。
临床应用虚黄《静香楼医案》:面目身体悉黄,而中无痞闷,小便自利,此仲景所谓虚黄也,即以仲景法治之。桂枝、黄耆、白芍、茯苓、生姜、炙草、大枣。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21、虎掌丸处方虎掌半两(汤洗7遍,锉,生姜汁拌,炒干),赤茯苓1两,龙齿1两(细研),朱砂半两(细研),当归3分(锉,微炒),阿魏1两,蓬莪术3分。
制法上为末,用酒煎阿魏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尸疰,寒热,不思食味,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生姜、乌梅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六
处方22、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丁香半两,红豆蔻半两(去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不能吃食,或时痰逆,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3、调气散处方生姜半两,葱1茎(根叶并用),盐1捻,豆豉30粒。
功能主治老人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捣烂,安脐中。良久即通。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六
处方24、保元槐角丸处方槐角3钱,当归3钱,生地3钱,黄芩3钱,黄柏3钱,侧柏叶3钱,枳壳2钱,地榆2钱,荆芥2钱,防风2钱,黄连1钱,川芎1钱,生姜1钱,乌梅3枚。
制法用鲜荷叶汁、炼白蜜为丸。
功能主治清火疏风止血。主肠风下血,便后纯下清血,其疾如箭,肛门不肿痛,而肠中鸣响。
用法用量每服2-3钱,以清肝达郁汤去归、菊送下。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5、厚朴丸处方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草豆蔻1两(去皮),白术1两,缩砂1两(去皮),诃黎勒2两(煨,用皮),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冷,水谷不化,食即腹胀,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6、疳积散处方厚朴(厚而紫色有油者佳,去粗皮,切片,生姜自然汁炒熟,为末,净)1两,广陈皮(去白,为末)8钱,粉甘草(去皮,净,为末)7钱,真芦荟(净末)7钱,芜荑(真孔林大而多白衣者佳,去白衣壳,净末)5钱,青黛(取颜料铺中浮碎如佛头青色者,研,净末)3钱,百草霜(山庄人家锅底墨,净末)2钱,旋覆花(净末)1钱半。
功能主治健脾消积,杀虫利气。主小儿(鬼支)乳、病乳、夹乳、夹食,大病之后,饮食失调,平居饮食过饱伤脾,致成疳积,面黄腹大,小便色如米泔,大便泻黄酸臭,头皮干枯,毛发焦穗,甚至目涩羞明,睛生云翳,形体骨立,夜热昼凉,丁奚哺露。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丸剂,名“疳积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如气未尽,用陈皮1两,白术、木香3钱,白茯苓5钱,加好平胃散3钱,陈米粥汤调服。
摘录《准绳·幼科》卷八
处方27、柴胡饮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京三棱(煨,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白术(炒令黄色)半两。
制法上锉细,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虚劳,心腹痞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28、海藻丸处方海藻(洗去咸;炙干)3两,槟榔(锉)3两,昆布(洗去咸,炙干)3两,诃黎勒皮3两,文蛤(研)3两,半夏(汤洗7遍)2两,生姜(切,焙)2两,小麦(米醋浸3宿,晒干)3合,海蛤(研)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咽喉中噎闷成瘿。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29、栝楼根汤处方黄芩3两,人参2两,桂心2两,大黄2两,栝楼根3两,芒消2两,甘草2两(炙)(一方用生姜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除热止渴。主伤寒渴欲饮水。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去滓。饮1升,须臾当下;不下,复饮1升。得下止,勿复饮。汤药力势歇,乃可食糜耳。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油腻
摘录《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处方30、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1两,白茯苓1两,草豆蔻1两(去皮),桂心半两,高良姜半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2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气不和,心腹冷气,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31、金沸草汤处方金沸草1钱半(绢包),嫩前胡1钱半,北细辛5分,荆芥穗1钱半,法半夏1钱半,白通草1钱半,生甘草8分,鲜生姜2片,细白葱1根。
功能主治伤风,鼻塞声重,发热咳嗽,痰多脉弦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肺受风邪,清阳不能发越,故发热痰多,鼻塞声重而咳嗽不止焉。脉弦为风邪挟痰饮之象,金沸、前胡消痰理咳嗽,荆芥、通草通窍散风湿,细辛搜水气,半夏化痰涎,生草和中以缓逆气也。加生姜散表,白葱通阳,俾风邪外解则发热自除而鼻塞无不通,痰嗽无不止矣。此疏风化痰之剂,为伤风咳嗽痰多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八
处方32、柴胡厚朴汤别名柴胡汤
处方柴胡10分,厚朴(炙)10分,茯苓8分,橘皮8分,紫苏8分,生姜12分,槟榔5分(末)。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柴胡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注意忌酢物、生冷、油腻、粘食。
摘录《外台》卷七引《广济方》
处方33、揩牙乌髭地黄散别名地黄散
处方莽草4两,生姜(切片,焙干)4两,筒子漆4两,乌麻子(如无,胡麻子代之)4两,地黄4两,猪牙皂角4两,菟丝子4两。
制法上入瓶内,以黄泥固济,火煅一日后,入地1尺2寸深窖,三伏时取出,合子盛,露三夜,不得着日气,研罗为末。
功能主治乌发,延寿。主风齿血弱,齿肉萎缩,渐至宣露。
用法用量地黄散(《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摘录《博济》卷三
处方34、豉酒处方豉3合,橘皮1-2片,生姜少许,葱白3-5茎(切碎)。
功能主治脚气,坐卑湿地。
用法用量上以少酥熬令香,绵裹,纳酒铛中,任性饮多少。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六引《千金月令》
处方35、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炙)3分,大黄(锉,炒)2两,槟榔(锉)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朴消3分,高良姜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胀满,咳嗽。干霍乱。胀满。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36、茯苓汤处方生黄芩3分,当归身4分,肉桂5分,炙甘草5分,猪苓6分,茯苓6分,泽泻1钱,芍药1钱5分,苍术2钱,生姜2钱,升麻2钱,柴胡2钱。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分作2服。
功能主治因伤冷饭水泄,一夜走十行,变作白痢,次日其痢赤白,腹中(疒丂)痛,减食,热躁,四肢沉困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37、烂金丸处方大猪肚1个,黄连3两,蜜2两,生姜2两(研)先将猪肚净洗,复以葱、面、醋、椒等洗,控干;用药同水酒入银石器内煮半日,漉出黄连,洗去蜜酒令尽,锉,研为细末,再用酒调成膏,入先洗猪肚内,缝定,入银石器内水熬烂,研为膏,搜下项药:人参2两,黄耆4两,五味子2两,山药2两,山茱萸2两,杜仲(去皮,锉,姜汁淹,炒丝断)2两,石斛2两,车前子2两,鳖甲(醋炙)2两,熟地黄2两,新莲肉(去皮)2两,当归2两,槐角子(炒)1两,白茯苓1两,磁石(煅碎)1两,川芎1两,沉香半两(不焙),麝香1钱(别研入),菟丝子(酒浸湿,研)5两,(一法有白术2两,阳起石1两)。
制法上为末,用猪肚膏搜和得所,膏少则添熟蜜,杵数千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精血,益诸虚,解劳倦,去骨节间热,宁心强志,安神定魄,固脏腑,进饮食,免生疮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温酒、糯米汤任下。
注意热中消渴止后宜服之。
摘录《三因》卷十
处方38、韭子丸处方韭子2两(酒煮10余沸,炒令干),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龙骨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鹿角屑1两,山茱萸1两,桂心1两,车前子1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补骨脂2两(微炒),槐子1两(黑大者,炒令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元虚惫,小便滑数,虚损不足。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39、桂枝加耆术汤处方黄耆3钱(蜜炙),桂枝3分,白术1钱半(炒),白芍1钱半(酒炒),甘草5分(炙),生姜2片,大枣3枚。
功能主治多汗,脉弦软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脾肺两亏,清阳不能敷布,而卫气不密,故腠理空疏,汗出不止焉。黄耆补中固卫,白术燥湿健脾,白芍敛阴和营血,桂枝行阳温卫气,炙草缓中益胃,姜、枣调营和卫也。水煎温服,使脾肺气强,则营卫调和,而腠理致密,安有汗不止之患。此补中实表之剂,为表虚多汗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
处方40、接骨丹处方大鳖甲(9轮者,醋煅)1个,地鳖虫(以当归、红花水拌,爆7日)12个,生姜末3钱,自然铜(醋煅7次)3钱,血竭1钱,儿茶1钱,乳香6分,没药6分,生地炭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接骨。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服1钱。其骨自接,重者3服立愈。
摘录《千金珍秘方选》
处方41、大保元汤处方人参、黄耆、甘草、官桂、糯米、防风、白芷、川芎、当归、白术、生姜。
功能主治痘疮助浆。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五
处方42、茯苓散处方茯苓6分,人参6分,当归6分,甘草6分,生姜4分,陈皮4分,厚朴8分。
功能主治产后腹痛气胀,胁下闷,不食兼微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煎取8合,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一
处方43、厚朴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陈橘皮(去白,切,焙)2两,当归(锉,炒)2两,桂(去粗皮)2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术(锉,炒)3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肢体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44、草乌头膏别名乌头膏
处方草乌头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蛇床子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吴茱萸半两,葱(切,研)20茎,生姜(切,研)4两。
制法上除姜、葱别研外,为末,和匀再研。
功能主治伤折恶血,结滞不散,肿痛;诸骨蹉跌,脱臼疼痛。
用法用量乌头膏(《圣济总录》卷一四五)。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乌头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处方45、大丁沉丸处方丁香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不灰木1两,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子,干)1两,阳起石半两,礞石半两,阿魏半分(醋化,面和饼子),杏仁5个(去皮,针上灯燎去皮,研),巴豆5个(去皮,心膜,瓦上出油,炒)。
制法上为细末,白蒸饼浸,漉出控干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丸,加生姜3片,水7分,煎至4分,温服,不拘时候。小儿减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46、矾石丸处方白矾(枯,研)1两,芎䓖1两,干姜(炮)1两,半夏(锉碎,生姜汁浸透,同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胃利膈。主冷痰,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47、黄连丸处方黄连3分(去须,微炒),木香半两,黄柏3分(微炙,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半两(锉碎,微炒),干姜半两(炮裂,锉),地榆半两(锉),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后下痢无度,腹中(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48、独活汤处方独活3两,生姜6两,干地黄5两,芍药4两,防风3两,桂心3两,栝楼3两,甘草2两(炙),麻黄2两(去节),干葛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风湿客于腰,令人腰痛。
用法用量以水8升,酒2升,煎取3升,分3次服。不愈,重作。
注意忌海藻、生葱、菘菜、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集验方》
处方49、厚朴丸处方厚朴4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1两(炮裂,锉),人参1两半(去芦头),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2两,半夏2两半(汤浸7遍去滑),当归1两半(锉,微炒),桔梗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以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食即呕逆,谷食不化,或多泄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姜、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0、厚朴丸处方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苍术1两,诃黎勒1分(煨,用皮),当归3分(锉,微炒),干姜(炮裂,锉)、木香半两,缩砂1两(去皮),赤石脂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脾脏虚冷,大肠泄痢,腹内疼痛,四肢羸瘦,少力,或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姜枣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1、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3分(去皮),赤茯苓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半夏2分(汤浸洗7遍去滑),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冷热气不和,胸中满闷,不能下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饴糖。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2、姜附汤处方白附子2钱,老生姜2钱(切细)。
功能主治痘正出时,调护不慎而为风邪所袭,眼直视,牙关紧者。
用法用量浓煎,灌下1-2酒杯。出微汗即愈。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处方53、大投杯汤处方麻黄(去节)2两,杏仁(去皮尖及双仁)2两,桂心2两,黄芩2两,橘皮2两,石膏2两(碎),生姜6两(切),半夏(洗)3两,厚朴(炙)3两,枳实(炙)3两,茯苓4两,秦艽1两半,大戟1两,细辛1两,大枣20枚(擘),甘草2两(炙)。
功能主治脚弱,举体肿满气急,日夜不得眠。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4升,分5服,日3夜2。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处方54、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桂心3分,芎藭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半两(炮裂,锉),桔梗3分(去芦头),槟榔半两,诃黎勒皮1两(煨,用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虚,气攻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55、茯苓汤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桔梗(锉,炒)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2两,白术2两,人参2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厥逆满急,食饮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小块(拍破),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六
处方56、桂枝加芍药防风防己汤处方桂枝1两半,防风1两,防己1两,芍药3两,生姜1两半,大枣6枚。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痉病,发热、脉沉细而腹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两,以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温服。
摘录《此事难知》
处方57、黄耆茯苓汤处方黄耆3两,麦门冬3两,芎䓖2两,茯苓2两,桂心2两,生姜4两,五味子4合,大枣20枚。
功能主治托里,除虚热。和血滋津。主痈疽溃后,脓太多,虚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半,煮取4升,分6服。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58、陟厘丸别名定神丸
处方陟厘3分,熟干地黄1两,人参3分(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白龙骨3分,赤石脂3分,禹余粮3分(烧,醋淬7遍),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芍药半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保胎,安定神思。主妊娠胎动,腹痛下血。妊娠惊胎。
用法用量定神丸(《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59、茯苓汤处方茯苓12分,橘皮12分,白术8分,人参6分,桂心6分,甘草8分(炙),紫苏10分,生姜12分,槟榔7枚。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常吐酸水,脾胃中冷。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半,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如人行7-8里,未好愈,2-3日更服1剂。老小取微利。
注意忌生葱、酢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60、浮萍汤别名青萍汤
处方浮萍3钱,丹皮3钱,芍药3钱,甘草3钱(炙),生姜3钱,大枣3枚(擘)。
功能主治太阳温疫,发热头痛。
用法用量流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
各家论述温疫得之中风,亦是桂枝汤证,但发于春夏之月,但热无寒,不宜桂枝辛温,故以浮萍泄卫气之闭,丹皮、芍药泄荣血之郁也。
摘录《四圣悬枢》卷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