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已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甘;平,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小编整理出含有黄精的处方共35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961~1020共60个。
处方1、桂心丸处方桂心半两,没药半两,槟榔半两,干漆3分(捣碎,炒令黄燥烟出),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延胡索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京三棱1两(微煨,锉),牡丹半两,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木散,积聚成块,上攻心腹,或时寒热,四肢羸瘦烦痛,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2、大阿胶丸处方白花蛇(酒浸,取肉)4两,乌蛇(酒浸,取肉)3两,虎胫骨(酥炙)3两,海桐皮3两,赤箭3两,麻黄(去根节)2两半,蝉蜕(去土)2两半,天南星(酒浸1宿)2两半,木香2两半,白僵蚕(炒,去丝嘴)2两半,半夏(汤洗,生姜汁制)2两半,附子(炮,去皮脐尖)2两半,白术2两半,全蝎(去毒,糯米炒)2两,香白芷2两,川芎2两,防风(去芦头)2两,独活(去芦头)2两,羌活(去芦头)2两,当归(酒洗,焙)2两,白鲜皮2两,白附子(炮)2两,阿胶(蛤粉炒)1两半,没药(别研)1两半,肉桂(去粗皮)1两半,细辛(去土叶)1两半,人参(去芦头)1两半,犀角屑1两半,朱砂(别研)1两半,麝香(别研)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音 wāi]斜;并产后中风,及风气注痛,游走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生姜酒磨下;小儿每1丸分作4次服,薄荷汤化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3、黄耆大补肾汤处方黄耆3两,生姜3钱,人参3钱,大枣20枚(擘),牡蛎2钱,芍药3钱,桂心3钱,五味子3钱,地骨皮3钱,茯苓3钱,防风3钱,橘皮3钱,磁石3钱(碎,绵裹),甘草2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丈夫因虚劳损,梦泄盗汗,小便余沥。阴湿弱,欲成骨蒸者,名曰劳极。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绞去滓,分温3-4服,人如去8-9里。覆取微汗,5日服1剂,以3-4剂为断。
注意忌粘食、生冷。
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玄感传尸方》
处方4、粳米粥处方粳米(淘)1合,薤白7茎(细切),豉25粒,枳壳(去瓤,麸炒,为末)1分,生姜汁半合,大枣(擘破)2枚,陈橘皮(去白,焙干,为末)1分。
功能主治反胃羸瘦,四肢萎弱。
用法用量上药除薤白、米外,以水3盏,先煎诸药至2盏,去滓,下薤、米再煮,以熟为度,空腹任意食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九
处方5、大效圣散处方金星石(碎)、银星石(碎)、禹余粮(碎)、寒水石(碎)、不灰木、半夏(汤洗7遍,去滑,生姜汁制焙)、大黄(锉)、蛤粉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吐血不止。
用法用量兼解五毒。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处方6、桂心煎别名桂心膏
处方桂心(末)2两,生姜汁2合,白蜜10两,生地黄汁1升。
功能主治虚劳吐血,胸膈不利。
用法用量桂心膏(《永乐大典》卷一○三三引《王氏手集》)。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7、柴胡汤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烟尽)3分,黄连(去须)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肾虚,牙齿龈肿,膈上热。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分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处方8、柴葛桂枝汤处方嫩桂枝1钱,杭芍药1钱5分,北柴胡1钱,粉干葛1钱,炙甘草8分,老生姜1钱,大红枣5两。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自汗发热。
用法用量净水浓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9、柴胡汤处方知母2两,生姜3两,萎蕤3两,柴胡8两,大黄3两,黄芩2两,甘草1两(炙),人参1两,半夏2两(洗),桑螵蛸7枚(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8-9日,腹满,外内有热,心烦不安。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得3升,温饮1升,每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十四引《古今录验》
处方10、丁香散处方丁香半两,白术3分,桂心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藿香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诃黎勒皮2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膈气,脾胃虚冷,呕吐酸水,不能下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11、丁香汤处方丁香半两,甘草(炙,锉)3分,桂(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1分,赤芍药(锉)1两1分,人参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酒半盏,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12、鹿茸丸处方鹿茸(酒浸,炙去毛)2两,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人参1两,补骨脂(炒)1两,石斛(去根)1两,木香1两,白术(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续断1两,茴香子(炒)1两,当归(切,焙)1两,芎䓖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熟干地黄(焙)1两,桂(去粗皮)1两,荜澄茄1两,泽泻1两,槟榔(锉)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桃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五味子1两,赤石脂(研)半两,龙骨(研)半两,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积冷气攻心腹疼痛,及膀胱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引《博济》
处方13、丁香和胃丸处方御米壳7个,生姜7片,丁香7个,灯草7根,甘草7根,枣7个,柏苓儿7个,
制法先将各味为末,后将枣、姜同捣千杵,水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每服1丸,赤痢,甘草汤送下;白痢,干姜汤送下;五色痢,甘草、干姜汤送下,食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四一引《经验秘方》
处方14、常山饮处方常山(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两,草豆蔻(去皮)2枚,肉豆蔻(去壳)2枚,乌梅(和核)7枚,槟榔(锉)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山岚瘴疟,寒热往来,或2日或3日一发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候冷,未发前服。如热吃即吐。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15、鹿角胶汤处方鹿角胶(炙燥)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夏(汤浸3-7遍,生姜1两同捣作饼,焙干)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大肠咳。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16、葱薤汤处方葱白1握,薤白1握,荆芥穗1握,竹茹1握,豉(去皮)半升,生姜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49粒。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酒2盏,煎10数沸,去滓;又别取此药20钱匕,以沸汤1升沃之,候通手淋背上了,即服前药酒,盖覆出汗;仍煮葱薤粥投之,汗出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17、大竹沥汤处方竹沥1斗4升,独活2两,芍药2两,防风2两,茵芋2两,甘草2两,白术2两,葛根2两,细辛2两,黄芩2两,芎䓖2两,桂心1两,防己1两,人参1两,石膏1两,麻黄1两,生姜3两,茯苓3两,乌头1枚。
功能主治卒中风。口噤不能言,四肢缓纵,偏痹挛急,风经五脏,恍惚恚怒无常,手足不随。脚气痹挛,风毒所致。口噤不能语,四肢顽痹缓弱,挛急疼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竹沥煮取4升,分6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状相当即服。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18、桂香散处方高良姜(锉,炒香熟)1两,草豆蔻1两,甘草1两,白术1两,缩砂肉1两,厚朴(去粗皮,锉)1两,青橘皮(去瓤,炒黄)半两,诃子肉半两,肉桂1分,生姜1两,枣肉1两(2味同厚朴一处,用水1碗,煮令干,同杵为团,焙干用)。
制法上同为末。
功能主治温脾止痛。主脾胃虚弱,腹痛冷泻,及妇人脾血久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入盐少许,空心沸汤点下。
摘录《苏沈良方》卷五
处方19、柴胡汤处方柴胡8分,升麻6分,芍药6分,黄芩6分,甘草5分,石膏12分(碎,绵裹),生麦门冬6分(去心),葱白半分,香豉6合(绵裹),生姜6分,竹叶(切)1升(洗)。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后乍寒乍热,昏昏不省觉,胁下痛,百节骨痛,咳不能下食,及口舌干生疮。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5合,绞去滓,分温3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进1服。不吐不利愈。
注意忌海藻、菘菜、热面、油腻。
摘录《外台》卷三引《广济方》
处方20、干地黄汤处方生干地黄(焙)2两,生姜(去皮,切碎,炒干)1两,甘草(炙)1两,当归(切,炒)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气不利,或感风冷,心腹痛,肢体虚冷,胸膈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处方21、萆薢丸处方萆薢1两半,当归(锉,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干姜(炮)1两,荆三棱(炮、锉)1两,桂(去粗皮)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陈橘皮(汤去白,焙)6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虚,壮筋骨,益气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处方22、慢惊饮处方人参1钱,黄耆2钱,白芍8分,甘草5分,生姜1片,葱1寸。
功能主治慢惊风。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23、第三竹沥汤别名竹沥汤
处方竹沥19升,防风3两,茯苓3两,秦艽3两,当归2两,黄芩2两,人参2两,芎䓖2两,细辛2两,桂心2两,甘草2两,升麻2两,麻黄2两,白术2两,附子2枚,蜀椒1两,葛根5两,生姜8两.。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入人五内,短气,心下烦热,手足烦疼,四肢不举,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语。
用法用量竹沥汤(《普济方》卷九十八)。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其第三方,即于第二方中除去独活之风燥,茵芋之毒劣,防己之伤阴,石膏之伤阳;仍用第一方中附子,以监麻黄之散;升麻以载人参之功,秦艽以助芎、归之力,蜀椒以壮桂、附开痹之动也。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24、减甘草白豆蔻散处方白豆蔻仁、厚朴(生姜制)、白术、沉香、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气痞胸膈,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药各(口父)咀。每服1两,以水2大盏,加生姜10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25、丁香煮散处方丁香14枚,石莲肉14枚,北枣7个(截碎),生姜7片,黄秫米半合(洗)。
功能主治翻胃呕逆,泄泻。
用法用量《张氏医通》无“北枣”。
摘录《直指》卷七
处方26、黄金汤处方黄土5钱,扁豆4钱(炒),谷芽2钱(炒),茯苓1钱,黑豆3钱,甘草8分,白芍1钱5分(炒),生姜3片,金银花3钱,五谷虫2钱(炒,研),扁豆花10枚。
功能主治解疫毒,救胃气。主痢疾。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不拘时服。体实受邪者,加黄连1味。
各家论述《证因方论集要》:黑豆、银花解毒;甘草、白芍理太阴腹痛,茯苓、扁豆醒脾开胃;谷芽消滞和中;扁豆花清暑;黄土治泄痢冷热赤白,腹内热毒绞痛;五谷虫止毒痢,且藉其秽以入大肠;生姜畅胃口而下食;是方寓平淡于神奇矣。
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上
处方27、黄连丸处方黄连半两(去须,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赤石脂半两,乌梅肉1分(微炒),龙骨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芩半两,白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末,软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曰襄)痢,经久不断,增减有时。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粥饮送下,每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28、大黄耆汤处方黄耆3两,芍药3两,桂心3两,甘草1两,人参1两,大枣20枚,生姜8两,半夏8两。
功能主治五脏内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4升,煮取3升。每服8合,1日2次。
摘录《千金》卷十九引胡洽方
处方29、柴胡二桂枝一汤处方柴胡6钱,焦白芍2钱,青蒿2钱,桂枝3钱,藿香梗3钱,生姜3钱,半夏6钱,广橘皮3钱,大枣(去核)2枚,黄芩2钱,炙甘草1钱。
功能主治中焦虚寒泄泻,六脉俱弦。
用法用量煮3杯,分3次服。
临床应用泄泻丙寅六月初六日,某,其人本有饮咳,又加内暑外凉,在经之邪倾疟而未成,在腑之邪泄泻未止,恐成滞下,急以提邪外出为要;按六脉俱弦之泄泻,古谓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况加之寒热往来乎?六脉俱弦,故谓脉双弦者寒也,指中焦虚寒而言,岂补水之生熟地所可用哉!现在寒水客气燥金司天,而又大暑节气,与柴胡二桂枝一汤。
摘录《吴鞠通医案》
处方30、丁香平胃散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6两,白术6两,甘草(炙)2两半,陈橘皮(去白)2两半,缩砂仁2两,丁香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理一切气,温和脾胃,大进饮食。主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1盏,加生姜7片,大枣3个,同煎至8分,食前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31、高良姜散处方高良姜1两半,陈橘皮(去白,焙)2两,陈曲(炒)半两,肉豆蔻(去壳)1两,干姜(炮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五味子1两,甘草(炙,锉)1两,白术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腹中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陈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32、葱白汤别名葱白雌鸡汤
处方葱白(长3-4寸)14茎,半夏1升,生姜8两,甘草3两,当归3两,黄耆3两,麦门冬1升,阿胶4两,人参1两半,黄芩1两,旋覆花1合。
功能主治妊娠七月,忽惊恐摇动,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脉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及腰背强。
用法用量葱白雌鸡汤(《圣惠》卷七十六)。本方改为丸剂,名“葱白丸”(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汗不出者,加麻黄2两。
注意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等。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33、丁香平胃丸处方丁香1分,木香1分,藿香叶(去土)1分,沉香1分,附子(炮,去皮脐尖)1分,枇杷叶(生姜擦去毛)1分,水银1分,硫黄1分(同水银结砂子),肉豆蔻5枚(面裹,煨熟),草豆蔻仁5枚(面裹,煨熟),肉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40丸。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虚寒,气逆上行,胸膈不快,大吐不定,腹胀短气,中满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1丸,乳食前煎生姜、大枣汤化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八
处方34、黑香四神散处方香附4两,陈皮2钱,乌药2钱,甘草1钱,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气盛瘀血。
用法用量方中生姜、大枣用量原缺。
摘录《妇科大略》
处方35、桂枝加当归汤处方桂枝9g,赤芍9g,当归12g,甘草4g,生姜4g,红枣6g。
功能主治和营祛寒,温经通络。主冻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36、常山饮处方常山半两,秦艽(去苗)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瘴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半分,枣2枚(擘破),煎至1盏,去滓,未发前,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37、鹿肉汤处方鹿肉4斤,干地黄3两,甘草3两,芎䓖3两,人参2两,当归2两,黄耆2两,芍药2两,麦门冬2两,茯苓2两,半夏1升,大枣20枚,生姜2两。
功能主治补乏。主产后虚羸劳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斗5升,煮肉取1斗3升,去肉纳药,煎取5升,去滓,分4服,日3夜1。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鹿肉汤即羊肉黄耆汤以鹿易羊,加人参、半夏健运中气,鹿肉填补督肾,洵为产后虚羸劳损之神丹,专于妇人科者急须着眼。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38、柴陈解托汤处方柴胡6分,干葛6分,半夏6分,厚朴6分,泽泻6分,甘草3分,秦艽6分,藿香6分,陈皮5分,生姜、大枣、山楂8分。
功能主治外感之症,寒热往来,寒重热轻,有似虚劳寒热者。
用法用量外邪盛,加防风、荆芥7分;营虚,加当归8分;气陷,加升麻5分;脾胃热或泻,加白术8分;腹中痛,加芍药8分,甘草5分;有汗,加桂枝5分;气滞,加香附子6分。
各家论述此方小柴胡合二陈加减,仿佛乎正疟之治,以其热轻于寒,故去黄芩;以其寒重于热,故加厚朴;有二陈之祛痰、藿香之快气、山楂之导滞启胃、泽泻之分利阴阳,加秦艽以治太阳,葛根以治阳明,倘二经伏有余邪,而邪无不托出矣。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
处方39、干木瓜丸处方干木瓜(无盐)1两,干紫苏1钱,白术1钱,甘草1钱,干生姜1钱,乌梅肉1钱,神曲1钱,大麦芽1钱,丁香半钱,百药煎三字1分,人参1分,茯苓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理脾胃,生津液,止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40、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别名白术茯苓汤、茯苓白术汤、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处方芍药3两,甘草2两(炙),生姜(切)3两,白术3两,茯苓3两,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利水通阳。主太阳病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白术茯苓汤(《鸡峰》卷十八)、茯苓白术汤(《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十便良方》)、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内台方议》卷一)。
各家论述①《尚论篇》:在表之风寒未除,而在里之水饮上逆,故变五苓两解表里之法,而用茯苓、白术为主治。去桂者,以已误不可复用也。然桂枝虽不可用,其部下诸属,皆所必需。倘并不用芍药以收阴,甘草、姜、枣以益虚而和脾胃,其何以定误汗、误下之变耶?故更一主将,而一军用命甚矣,仲景立方之神也。②《伤寒贯珠集》:表邪挟饮者,不可攻表,必治其饮而后表可解。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则不欲散邪于表,而但逐饮于里,饮去则不特满痛除,而表邪无附,亦自解矣。③《古方选注》:苓、术、芍、甘,治太阳里水法也。解肌或下,水邪不去,而反变症,是非解肌者矣,当去桂枝,而以苓、术、生姜代桂枝行阳,存芍药以收阴;不取辛甘发散于表,取苓、芍约阴利水,甘、枣培土制水,即太阳入里用五苓表里两解之义也。④《伤寒论类方》:凡方中有加减法,皆佐使之药,若去其君药,则另立方名。今去桂枝为名,所不可解。殆以此方虽去桂枝,而意仍不离乎桂枝也。
临床应用①流行性感冒《新医学》(1975;3:159):患者年岁颇高,偶感风寒,初起鼻塞头胀,喉痒咳嗽,咯痰清稀不多,服西药发汗后症状仍不解。笔者以桂枝汤为底,重用桂枝、生姜、甘草,加苏叶、细辛,1剂而愈。其后不久,正值流感流行,患者又染上流感,症状与前类似,但痰多而伴有胸闷、胃胀欲呕。病者自以上方治之,但无效。邀笔者再诊,投以下方:桂枝2钱,赤芍3钱,甘草2钱,大枣4钱,生姜4钱,川朴花4钱,法夏3钱,茯苓4钱,白术4钱。服药2剂,病愈。②低热《伤寒论诠解》:陈慎吾先生曾治一数年低热患者,而有翕翕发热,小便不利等证。陈用本方原方,仅2-3剂,便热退病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41、桂心汤别名喜汤
处方桂心牡蛎(熬)2两,芍药2两,龙骨2两,甘草(炙)2两,大枣21枚(1方10枚),生姜5两。
功能主治虚喜梦与女邪交接,精为自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煎取3升,去滓,温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范汪方》
处方42、缠喉散处方白僵蚕(研细末)、生姜汁少许。
功能主治缠喉风。
用法用量和水灌下。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43、黄耆建中汤处方黄耆3两,桂心2两,人参2两,当归2两,芍药3两,生姜8两,胶饴8两,大枣30枚。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下焦虚冷,不甚渴,小便数。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7味,取3升,去滓,下饴烊销,分3服。若失精,加龙骨1两,白蔹1两。
注意忌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必效方》
处方44、姜汁酒处方生姜汁6分盏(作3服),鸡子黄3枚(作3服)。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气血凝冷难下。
用法用量先用酒3分盏,醋2分盏,同煎沸,入姜汁2分盏,又煎,令沸倾出,用鸡子黄1枚,乘热打转,稍热服之。须臾未下,尽此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45、桂枝解毒汤处方桂枝、麻黄(酒炒)、赤芍、防风、荆芥、羌活、甘草、桔梗、人参、川芎、牛蒡、生姜。
功能主治时值严寒大冻,麻疹初热而出不快;斑疹湿邪内热,头痛咽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46、调营散处方蓬术1钱,川芎1钱,当归1钱,前胡1钱,白芷1钱,槟榔1钱,赤芍1钱,桑皮1钱,瞿麦1钱,大腹皮1钱,赤苓1钱,葶苈1钱,大黄1钱半,细辛5分,官桂5分,炙草5分,生姜3片,大枣3个。
功能主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肉赤纹,名曰血分。
用法用量此方只作一服,不欲多用,倘服后不减,未可再服,且再用活血补气之药调三五日,徐进此药,虚甚者,此参、附合用,得大力主持其间驱逐之,始能建功也。
摘录《风劳臌膈》
处方47、桂枝生姜枳实汤别名桂心枳实汤、生姜枳实汤、桂枝枳实汤
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枳实5枚。
功能主治通阳气,破逆气。行气消痞,温中化饮。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胃脘痞闷,气逆上攻作痛,呕恶嗳气,畏寒喜热者。
用法用量桂心枳实汤(《圣济总录》卷五十六)、生姜枳实汤(《鸡峰》卷十一)、桂枝枳实汤(《方剂辞典》)。本方方名,《外台》引作“桂心生姜枳实汤”。
注意忌生葱。
各家论述①《金匮玉函经二注》:枳实、生姜,原以治气塞,况于痞乎?故较前条稍减轻分两,使痞者下其气以开之。悬痛属饮者,得生姜以散之,既足建功矣。乃去橘皮而用桂枝者,以所逆非一,或肾气上冲,正未可知,桂伐肾邪,正其能事,不但调和营卫,为去痞臣也。②《金匮要略心典》:桂枝、枳实、生姜辛以散逆,苦以泄痞,温以祛寒也。③《金匮要略方义》:方中重用枳实快气消痞,以桂枝通阳降逆,以生姜散寒化饮,三药相合,使气行则痞消,阳盛则饮化,气畅饮消则诸逆痞痛自愈。
临床应用吐水《金匮要略今释》引《成迹录》:一妇人患吐水,水升胸间,漫漫有声,遂致吐水,每日晡而发,至初更乃已。诸医与大小柴胡汤及小半夏汤之类,无效。先生诊之,用桂枝枳实生姜汤,乃全愈。
摘录《金匮》卷上
处方48、大鳖甲汤处方鳖甲(炙)1两,防风1两,麻黄(去节)1两,半夏(洗)1两,白术1两,茯苓1两,芍药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生姜(切)1两,人参1两,石膏(碎)1两,羚羊角(屑)1两,甘草(炙)1两,犀角1分(屑),雄黄半两(研),青木香2两,吴茱萸半升,大黄1分半,麝香3分,薤白14枚(切),乌梅7枚,贝齿7枚,大枣20枚(擘),赤小豆24枚。
功能主治脚弱风毒,挛痹气上。江东岭南,瘴毒脚气,或其中即脚膝肿满,心神闷乱,寒热痰逆,头痛口干,肩背拘急,肢节烦疼,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斗,煮取4升。分4服,日2夜1服。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处方49、桂桃汤处方桂枝、芍药、甘草、桃仁、生地、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经行偶感风寒,身热腹痛,无拘急者。
用法用量此方去生地为稳当,或加芎、苏更妙。
摘录《医级》卷九
处方50、桂枝芍药汤处方桂枝1钱半,芍药1钱半,当归3钱,生姜2片,葱头3枚。
功能主治妊娠营血不足,寒袭经中,身疼无汗,发热恶寒,脉浮弱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1、截诃散别名人参散
处方人参(去芦)、黄耆(蜜炙)、阿胶(炒)、甘草(炙)、苎根、木香(不见火)、青竹茹、芎䓖、陈皮(去白)、附子(炮)、生姜、糯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胎未实,或房室惊触。劳力过度,伤动胞胎;或食毒物,致子宫虚滑,经血沥淋,若不急治,败血凑心,子母难保,日渐胎干危亡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8分,通口服。
注意忌生冷、鸡鸭、鱼面。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二引《医学类证》
处方52、大腹饮处方大腹(并子,锉)10枚,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2两,木瓜(切,焙)2两,生姜(切片)2两,桑根白皮(锉)2两,吴茱萸(汤洗,再焙干,炒)2分,黑豆5升。
功能主治脚气初觉,风毒攻作,脚膝虚肿,筋骨疼痛;或痹不知痛痒;或气喘烦闷。
用法用量上7味,先将豆并生姜以水5盏煎令浮,去豆,即将余药为粗末,入汤内,同煎至3盏,去滓,分温2服,空心;良久再服。取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53、柴胡汤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焙)1两半,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大腹(锉)1两,黄耆(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未。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急劳。咳嗽上气,饮食减少,痰涎壅盛,手足酸痛,唇口干燥,心虚惊悸,气乏羸劣。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54、黄耆丸处方黄耆1两(锉),槟榔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桂心3分,当归半两(锉,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牡蛎1两(烧为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茯神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龙骨3分,木香半两,薯蓣3分,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风虚气满,背膊烦疼,不能饮食,四肢无力,时复盗汗,日渐虚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55、兼朴厚朴汤别名厚朴汤
处方厚朴2两,芎藭2两,桂心2两,干地黄2两,芍药2两,当归2两,人参2两,黄耆3两,甘草3两,吴茱萸2升,半夏7两,生姜1斤。
功能主治恶风毒气,脚弱无力,顽痹,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气冲心;并治清气咳嗽,逆气呕吐。
用法用量厚朴汤(《普济方》卷二四三)。原书治上症,经用麻黄汤、独活汤后,继用本方。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56、柴胡当归汤处方柴胡2钱5分,黄芩1钱5分,半夏1钱5分,人参1钱5分,甘草5分,生姜5片,枣子2枚,生地黄1钱。
功能主治茎上湿痒作疮,及注干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煎8分,食前热服;外用大豆甘草汤。
摘录《杏苑》卷八
处方57、柴胡汤处方柴胡4两,白术2两,芍药(一方作紫葳),甘草2两,苁蓉1两,芎藭2两,麦门冬2两,干地黄5两,大枣30枚,生姜6两。
功能主治曾伤6月胎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中间进糜粥,7日更服1剂。
注意勿食生冷及坚硬之物。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前胎伤在六月,法当预培胃气,而反不用参、苓,必是妊娠大便艰燥,更衣时微有寒热,故用苁蓉、柴胡佐麦冬、地黄以滋血气。不费努挣,胎自安矣。设本妇大便不实,则退苁蓉而进参、苓,可预拟也。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58、寒胀中满分消汤处方人参、黄耆、当归、茯苓、厚朴、半夏、吴萸、黄连、干姜、生姜、升麻、柴胡、川乌、麻黄、青皮、黄柏、泽泻、荜澄茄、草豆蔻、益智、木香。
功能主治气虚胀病,形气虚少寒者。
摘录《金鉴》卷四十一
处方59、大柴胡加萎蕤知母汤处方柴胡半斤,黄芩3两,芍药3两,半夏半升,生姜5两,大黄1两,甘草1两,人参3两,萎蕤2两,知母2两。
功能主治伤寒7-8日不解,默默心烦,腹中有干粪,谵语。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服1升,1日3次。取下为效。
摘录《千金》卷九
处方60、黄耆姜苓汤处方黄耆3钱,人参3钱,茯苓3钱,半夏3钱,生姜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血虚中风,右半偏枯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耆、生姜可用1-2两。
摘录《医学金针》卷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