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已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甘;平,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小编整理出含有黄精的处方共35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01~1260共60个。
处方1、离济膏别名扶阳益火膏、温肾固真膏
处方生鹿角屑1斤(鹿茸更佳),高丽参4两(用油3、4斤先熬枯去渣听用,或用黄丹收亦可。此即参茸膏影子),生附子4两,川乌3两,天雄3两,白附子2两,益智仁2两,茅山术2两,桂枝2两,生半夏2两,补骨脂2两,吴茱萸2两,巴戟天2两,胡芦巴2两,肉苁蓉2两,党参1两,白术1两,黄耆1两,熟地1两,川芎1两,酒当归1两,酒白芍1两,山萸肉1两,淮山药1两,仙茅1两,蛇床子1两,菟丝饼1两,陈皮1两,南星1两,北细辛1两,覆盆子1两,羌活1两,独活1两,香白芷1两,防风1两,草乌1两,肉蔻仁1两,草蔻仁1两,远志肉1两,荜澄茄1两,炙甘草1两,砂仁1两,厚朴(制)1两,杏仁1两,香附1两,乌药1两,良姜1两,黑丑(盐水炒黑)1两,杜仲(炒)1两,续断1两,牛膝(炒)1两,延胡索(炒)1两,灵脂(炒)1两,秦皮(炒)1两,五味子1两,五倍子1两,诃子肉1两,草果仁1两,大茴1两,红花1两,川萆薢1两,车前子1两,金毛狗脊1两,金樱子1两,甘遂1两,黄连1两,黄芩1两,木鳖仁1两,蓖麻仁1两,龙骨1两,牡蛎1两,山甲1两,炒蚕砂3两,发团1两6钱,生姜4两,大蒜头4两,川椒4两,韭子4两,葱子4两,棉花子4两,核桃仁(连皮)4两,干艾4两,凤仙(全株)1两,干姜1两,炮姜1两,白芥子1两,胡椒1两,石菖蒲1两,木瓜1两,乌梅1两,槐枝8两,柳枝8两,桑枝8两,茴香2两。
制法两共享油24斤,分熬,再合鹿角油并熬丹收。再入净松香、陀僧、赤脂各4两,阳起石(煅)2两,雄黄、枯矾、木香、檀香、丁香、官桂、乳香(制)、没药(制)各1两,牛胶4两酒蒸化,如清阳膏下法。(一加倭硫磺用浮萍煮过者)。
功能主治扶阳益火,温肾固真。主元阳衰耗,火不生土,胃冷成膈;或脾寒便溏,泄泻浮肿作胀;或肾气虚寒,腰脊重痛,腹脐腿足常冷;或肾气衰败,茎痿精寒;或精滑,随触随泄;或夜多漩溺,甚则脬冷,遗尿不禁,或冷淋、或寒疝、或脱精脱神之症。妇人子宫冷,或大崩不止,身冷气微阳欲脱者;或冲任虚寒,带下纯白者;或久带下脐腹冷痛,腰以下如坐冰雪中,三阳真气俱衰者。小儿慢脾风。
用法用量扶阳益火膏、温肾固真膏(原书同页)。
摘录《理瀹》
处方2、黄耆四物汤处方人参、黄耆、白术、茯苓、芍药、甘草、生姜、当归、地黄、川芎。
功能主治痈疽。
用法用量多加金银花,水煎服。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八引海藏方
处方3、黄耆汤处方黄耆(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桔梗(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进食。主脾胃气虚弱。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4、赴筵散别名晋矾散
处方老生姜、白矾。
制法用老生姜切片,安瓦上,用炭火,却将白矾渗姜上候焦,为末。
功能主治牙疼。
用法用量擦疼处。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六引《海上方》
处方5、厚朴丸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令紫)1两,干姜(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诃黎勒(炮,去核)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芜荑(微炒香)1两,阿胶(炙令燥)1两,熟艾(微炒,别捣)1两,胡粉(炒黄)1两,黄石脂(赤石脂亦可)1两,乌梅(去核,炒干)1两,当归(切,焙)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
制法上除胶、艾2味外,为末,先以米醋1升半,于无风处煮艾水减约8分,绞去艾,次下阿胶,候消尽,乘热入药末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积年冷痢,日三五行,胀闷肠鸣,食不消化,面黄渐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用温浆水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6、胡椒青盐丸处方附子2个(9钱重者,炮,去皮脐,切细),青盐2两(别研),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浸,炙)1两,人参(去芦头)1两,木香1两,白术1两,沉香(锉)1两,丁香1两,茴香(炒)1两,破故纸(炒)1两,川楝子(去核取肉,杵,炒)1两,肉豆蔻(面煨香)1两,黄耆(蜜炙)1两,杜仲(去粗皮,生姜汁浸1宿,微炒,焙干)1两,胡椒1两。
制法上为细末,却入青盐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下焦虚弱,脚膝无力,多倦瘦怯,不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7、调元解毒汤处方白芍、川芎、当归、茯苓、白术、山药、甘草、桔梗、连翘、木通、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痘后气血不调,瘢痕不正,诸症将作者。
用法用量当靥不靥,加参、耆、芷、桂;抓破不干,以棉茧散敷之;下利脓血,加香连丸;泄泻,加猪、泽;后重加枳壳、槟榔;气脱,加升麻;腹痛,加木香,下和中丸;溺短,加木通、车前;伤食发热,加查、曲、芽;风寒发热,加桂枝、柴胡、干葛;乍寒乍热,加参、耆、柴、桂;热不退,加黄芩、地骨皮;厥冷去翘、桔,加参、耆、桂;神昏喜睡,去翘、桔,加麦冬、茯神、人参;自汗,加参、耆、肉桂、柏子仁;急惊,加木通、生地、栀仁;喘,加杏仁、冬、味;呕吐,加陈皮、黄连;吐血,加黄连、蒲黄;衄血,加黄芩、蒲黄、丹皮;吐蛔,加苡仁、乌梅;痂不落,蜜水调滑石敷之;丹病瘾疹,连翘饮;口疳,加黄连。
摘录《慈幼新书》卷五
处方8、断痢汤处方半夏1升,生姜5两,茯苓2两,甘草2两,龙骨2两,附子1两,人参3两,黄连3两,大枣12枚。
功能主治冷痢,胸心下伏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摘录《千金》卷十五
处方9、大腹汤处方大腹(锉)1两,陈曲(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木香(锉)1两,肉豆蔻(去皮)半两,干姜(炮)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诃黎勒(炮,取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大麦糵(微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干)半两,京三棱(炮,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稍热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10、理中茯苓汤处方赤茯苓1两(去黑皮),犀角1两(镑),赤石脂1两,黄连1两(去须),龙骨1两,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焙),人参1两,干姜(炮)1两,桂2两(去粗皮),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腹虚胀,脾气不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茯苓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11、厚朴汤处方厚朴3两(炙),白术1两,人参1两,茯苓3两,生姜5两,橘皮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脾胃弱,不能食,腹内冷气。
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取1升2合,分为3服。
注意忌桃、李、雀肉、酢物。
摘录《延年秘录》引蒋孝瑜方(见《外台》卷八)
处方12、救生散处方全蝎7个(用薄荷7叶,逐个裹了,以生姜自然汁浸麻黄7条,候稍干,系叶上,串上,炙令焦黄色),白术(涂蜜炙黄)1钱,厚朴1片(甘草3寸,水1盏,煮7沸,取厚朴1钱),人参1钱,附子(炮,去皮脐)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痢,成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半-1钱,煎青水茄汤调下;或炼蜜为丸,如黄米大,饮汤送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九引郑愈方
处方13、柴胡茯苓汤处方柴胡1钱2分,茯苓1钱2分,枳实(炙)6分,白术6分,人参6分,麦门冬(去心)6分,生姜(合皮,切)6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腹胀瘦病,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取1升八合,绞去滓,分温2服。服别相去7-8里,吃1服。
注意忌生冷、油腻、小豆、粘食、桃、李、醋物、雀肉。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三
处方14、调胃承气加白芍青萍汤处方大黄3钱,芒消1钱,甘草1钱,芍药1钱,浮萍3钱,生姜2钱。
功能主治双解表里。主小儿温疫,阳明腑证已成,表证未解。
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温服。
摘录《四圣悬枢》卷四
处方15、草豆蔻散处方厚朴2两(去皮,用生姜3两取汁浸,炙汁尽为度),草豆蔻(和皮)1两,干姜1两(炮),白术1两(炮黄色),诃子1两(炮,去瓤,细切,炒)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和一切冷气。主脾胃气不和,霍乱不止,酒食所伤,兼患脾泄。
用法用量每服2钱,霍乱,冷米饮下,或酒调下;腹痛不可忍者,每服3钱,炒生姜酒下;余即如汤煎服。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16、黄耆汤处方黄耆(锉)3分,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干姜(炮)3分,桂(去粗皮)1两,白术1两,熟干地黄(焙)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当归(切,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四肢少力,肌体羸瘦,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17、丁香散处方丁香1分,白术1两,苍术1两,前胡(去芦头)半两,胡椒半两,高良姜半两,干姜(炮)半两,葛根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藿香1分,诃黎勒(去核)1分,旋覆花1分,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腹满胀急,不进饮食,干呕。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18、大桂汤处方桂心1斤,半夏1升,生姜1斤,黄耆4两。
功能主治虚羸,胸膈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半,煮取5升,分5服,日3夜2。
摘录《千金》卷十六
处方19、荜澄茄散处方荜澄茄半两,木香半两,白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槟榔半两,草豆蔻半两(去皮),诃黎勒皮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白茯苓半两,干姜半两(炮裂),桂心3分,丁香半两,陈橘皮半两(汤侵,去白瓤,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食即欲呕,心腹胀闷,水谷不消,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0、桂心散处方桂心1两,高良姜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草豆蔻1两半(去皮),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冷气攻心,腹痛多呕,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21、厚朴丸处方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鳖甲2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诃黎勒2两(煨微黄),木香半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苍术3分,干姜1分(炙裂,锉),麦糵3分(微炒令黄),京三棱半两(炮裂),益智子半两,当归3分,黄耆1两(锉),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劳。脏腑虚冷,不思饮食,呕逆,四肢少力,腹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粥饮送下,晚食前再服。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22、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别名桂枝皂荚汤
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皂荚1挺,大枣12枚。
功能主治肺痿吐涎沫不止。
用法用量桂枝皂荚汤(《赤水玄珠》卷七)。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桂枝汤和营卫药,《千金》去芍药之酸收;参入皂荚1味,即《金匮》皂荚丸,不用蜜丸,而入汤液,然不若用汤送丸,不使皂荚之味棘喉,尤为得宜。此唯肥盛多湿浊垢支塞肺胃者,方为合剂;若瘦人津液素槁,虽有痰血,亦难胜皂荚之荡涤也。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23、栝楼汤处方桑螵蛸(炙)2两,甘草(炙)2两,黄连2两,生姜2两,栝楼3两,人参3两,干枣50枚。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产后小便数兼渴。
用法用量《千金》有麦门冬。
注意忌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肺胃虚热,用人参、麦冬、栝楼、甘草、大枣生津止渴;黄连、桑螵蛸主足太阳不能涩津而成淋;黄连苦寒,故取生姜之辛散。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验方》
处方24、桂苓理中汤处方人参1钱,茯苓2钱,甘草2钱,干姜3钱,桂枝3钱,白术3钱,砂仁1钱,生姜3钱。
功能主治霍乱。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吐不止,加半夏;泄不止,加肉蔻;外有寒热表证,加麻黄;转筋痛剧,加附子、泽泻。
摘录《四圣心源》卷七
处方25、调中汤处方白芍药4两,续断1两,芎藭1两,甘草1两,白术3两,柴胡3两,当归1两半,乌梅1升,生姜4两,厚朴3两,枳实3两,生李根3两,白皮3两。
功能主治曾伤四月胎者,当预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8日后复服1剂。
注意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行义》:调中者,调土中之墩阜坎陷也。土为万物之母,一息不调,便生疾苦,况曾伤四月之孕,至此能无坎陷乎?固之之法,阜则削之,陷则培之。方中枳实、厚朴削平敦阜之剂也;白术、甘草运平坎陷之剂也;芎、归、芍、续疏通泉脉之剂也;柴胡、李根,一升清阳,一降逆气;生姜、乌梅,一宣上壅,一固下脱。务令中州之气无过不及,以平为期,则胎息之运动绰有余地,孰谓立方之名无深意存焉。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26、除湿汤处方半夏、苍术、厚朴、藿香、陈皮、甘草、白术、茯苓、木瓜、槟榔、白芷、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腿、股、膝、膑、胫、足病之因于湿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九
处方27、独活犀角汤别名独活汤
处方独活3两,犀角2两(屑),石斛2两(先煮),丹参2两,侧子1两(炮),防风2两,防己2两,芎䓖2两,生姜3两,当归2两,芍药3两,茯苓4两,桂心1两半,甘草2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脚气毒冲心,变成水,身体遍肿,闷绝欲死者。
用法用量独活汤(《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摘录《外台》卷十八引《崔氏方》
处方28、茯苓汤处方茯苓1钱,阿胶1钱,吴茱萸1钱,麦冬1钱,人参1钱,芍药1钱,白术1钱,甘草5分,生姜3片。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妊娠卒惊与举重腰痛,腹满与胞急,卒有所下。
用法用量每用水2钟,煎1钟,入胶再煎2沸,看胶烊,放温,空心服,滓再煎,饥时服。
摘录《医学正印》
处方29、除湿汤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1两,苍术(米泔浸)1两,藿香叶(去土)1两,甘草1两,橘红1两,厚朴1两,半夏1两,附子6钱(炮),生姜2两。
制法厚朴、半夏、生姜一处捣作饼子,焙干,同众药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中湿,自汗,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阳虚自汗,呼吸少气,风湿,风温,表实里虚,表虚里实,腠理开疏,气道壅塞,虚汗,盗汗,目黄身肿,胸膈溢满,腰疼体痛,呕吐涎沫。治寒湿所伤,身体重着,腰脚酸疼,大便溏泄,小便或涩或利,中湿,伤湿,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大盏,加生姜10片,煎至1盏,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卷三
处方30、桂枝苓泽汤处方桂枝3钱,茯苓6钱,泽泻3钱,杏仁3钱,法夏3钱,甘草2钱,防己3钱,桑叶3钱,生姜3钱。
功能主治鼓胀。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医学摘粹》
处方31、茯苓汤处方茯苓4两,干地黄4两,人参3两,桂3两,甘草2两,麦门冬1升(去心),半夏6两(洗去滑),生姜1斤。
功能主治惊忧怖迫逐,或惊恐失财,或激愤惆怅,致志气错越,心行违僻,不得安定者。
用法用量以水1斗,又杀乌鸡取血及肝心,煮3升,分4服,日3次,夜1次。其间少食无爽,作3剂愈。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32、大豆茯苓散处方大豆3升,桑白皮5升(以水2斗,煮取1斗,去滓,纳后药),茯苓5两,白术5两,防风4两,橘皮4两,半夏4两,生姜4两,当归3两,防己3两,麻黄3两,猪苓3两,大戟1两,葵子1升,鳖甲3两。
功能主治风水肿。
用法用量纳前汁中,煮取5升,1服8合,日3次。每服相去如人行10里久。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二
处方33、厚朴丸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五味子1两,桔梗1两(去芦头),白术1两半,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诃黎勒1两(煨,用皮),桂心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黄柏3分(炒微黄),益智子3分(去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不调,腹胁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34、大顺饮处方细面20两,生姜16两,赤茯苓(去皮)5两,粉草5两。
制法上先以生姜方切如绿豆样,石钵内略杵烂,入面再杵匀,摊作薄片,烈日中晒干;赤茯苓、粉草2味细锉,同前姜、面片或晒或焙,合研为末。
功能主治冒暑毒,烦渴吐泻,腹痛,发热,神昏;或衄血、咯血,及大腑下血,小便黄少,口干汗多。
用法用量每服1钱至2钱,新汲井水或温热汤调服,不拘时候。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35、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仁、生姜、甘草、木香、人参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鸡峰》卷二十
处方36、酒症丸处方甘草半两,半夏(生姜制)半两,白茯苓半两,神曲半两,麦糵半两,大戟半两,葛根半两,雄黄半两,巴豆2钱(去油)。
制法上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酒积。主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生姜汤送下。以利为效。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医林方》
处方37、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木香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腹胁胀满,四肢不和,面色青黄,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38、厚朴丸处方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神曲1两(微炒),当归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矾1两半(烧灰),五味子1两,缩砂1两(去皮),黄连1两(去须,微炒),白龙骨1两,白石脂1两,干姜1两(炮裂,锉),诃黎勒2两(煨,用皮),白茯苓1两,人参1两(去芦头),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以酒煮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劳。心腹气冷痛,时时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39、鹿角汤处方鹿角1具(屑),韭白半斤,生姜1斤,芎䓖2两,茯苓2两,当归2两,鹿茸(炙)2两,白米5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劳梦泄精。
用法用量先以水5斗煮鹿角,取1斗2升,去滓,纳诸药,煮取4升,分服1升,日3夜1。
注意忌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深师方》
处方40、茯苓散处方人参1钱(去芦),甘草(炙)1钱,山药1钱,当归1钱(炒),白茯苓8分,桂心5分,麦冬1钱,远志2钱(去心),大枣2枚,生姜5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忪忡不定,恍惚多惊。
用法用量水2盏,煎1盏服。
摘录《明医指掌》卷九
处方41、常山饮处方常山(醋炒)1钱,槟榔1钱,青皮(炒)1钱,甘草1钱,当归1钱,穿山甲(煅)8分(世本作木通),黑豆40粒,生姜7片。
功能主治疟发晡时至夜不止,脉实邪盛者。
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露1宿,侵晨热服。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邪盛于中,阳明受病而疟发晡时,营阴暗伤故夜热不止焉。当归养血益营,黑豆益阴补肾,使营阴内充则疟邪不至深入阴分;槟榔疏利三焦,甲片透彻经络,使表里交通则疟邪不至逗留中外;青皮破气平肝,甘草缓中和胃,使中气振发则疟邪不致留恋经中;更以生姜散邪,常山涌泄,水、酒各半煎露1宿,总以振祛邪止疟之力。此养营涌泄之剂,为疟久伤正邪陷脉实之专方。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42、绫锦养脾丸处方木香1钱1字,丁香1钱1字,沉香1钱1字,红豆1钱1字,大椒1钱1字,官桂(去粗皮)1钱1字,附子(炮裂,去皮脐)1钱1字,肉豆蔻2钱半,白豆蔻(去皮)2钱半,荜澄茄2钱半,川姜(炮裂)2钱半,荜茇2钱半,甘草(锉,炙黄)2钱半,人参(去芦头)2钱半,白茯苓(去皮)2钱半,白术2钱半,陈皮(去白)2钱半,神曲(打碎,微炒)2钱半,麦糵(炒黄)2钱半,缩砂仁2钱半,诃子肉2钱半,良姜(锉,炒)6钱1字,厚朴(去粗皮,生姜制)6钱1字,破故纸(微炒)6钱1字。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6丸。
功能主治大补脾胃,极进饮食,调顺三焦。保养荣卫。主脾肾俱虚,冷气攻刺心胸腹胁,小肚疼痛,呕逆痰水。口苦,噫气吞酸,及膀胱冷气奔冲,腰背脐腹绞痛。手足微冷,小便频数。又治卒暴心疼,霍乱吐逆。妇人血气症瘕,心腹刺痛。
用法用量此药虽有3-5味辛热药,炼蜜合和,成约4两半药,并炼净熟蜜约4两半,计9两分作54丸,每1丸重1钱6分有余。每服1丸,空心、食前沸汤磨化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四
处方43、大厚朴丸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焦)1两,白术1两,陈曲(炒)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3分,麦糵(炒)半两,人参半两,沉香(锉)半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缩砂仁1分,草豆蔻(去皮)1分,槟榔(锉)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樱桃仁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食已胀满,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细嚼,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44、橘皮防己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防己2两,桑根白皮(锉)2两,甘草(炙,锉)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槟榔(锉)1两,大腹(并子锉)7枚,生姜(锉,炒)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肿满上气。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葱白3茎(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45、大桂皮汤处方桂心6两,当归2两,细辛2两,黄芩2两,人参5两,厚朴(炙)3两,枳实(炙)3两,芍药3两,芎䓖3两,黄耆4两,麦门冬(去心)1升,吴茱萸1升,半夏(洗)1升,蜜5合,附子1枚(炮,去皮),生姜2斤,五味子半斤,饴半斤,甘草6两(炙)。
功能主治气逆。叉胸,寒热往来,吸吸短气,恶闻人声,诸烦酸疼,咳逆不能饮食,饮食不生肌肉,溺黄里急绞痛,气上冲发咳,胃管有热,雷鸣相逐,寒冷厥逆,伤损五脏,语言难,喜直视,大便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捣生姜取汁3升;以水2斗煮药,取6升,去滓,微火上煎,纳姜汁、蜜,饴,搅相得,煮取6升,每服1升,1日2次。
摘录《千金翼》卷十九
处方46、厚朴散别名厚朴汤
处方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丁香半两,木香半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白术1两,当归1两(锉,微炒),人参1两(去芦头),诃黎勒1两(煨,用皮),干姜3分(炮裂,锉),白茯苓1两,桂心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腹胁胀满,吃食难消,面色萎黄,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厚朴汤(《鸡峰》卷十二)。本方原名厚朴丸,与剂型不符,据《医方类聚》改。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黏滑。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47、大阿魏丸别名十味理中丸、正气丸
处方阿魏1两半(以醋化,入白面3两匙,同和为饼子,炙令黄),石菖蒲1两半(并以泔浸1宿,炒),厚朴3分(去粗皮,以生姜汁涂炙),硫黄1两半(别研如粉),槟榔1两,白术1两(炒),诃子1两(炮,去核),桃仁3分(麸炒,去皮尖,研细),青木香1两,干姜半两(生),附子1两半(炮),当归3分。
功能主治大壮元气,进食驻颜。主男子、女人一切冷气,霍乱吐泻,元气将脱,四肢厥冷,本脏气上攻筑,心疼闷绝,不知人事;及治伤冷、伤寒,或气虚夹阴气伤寒。一切冷气,攻刺疼痛,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十味理中丸(《圣济总录》卷六十七)、正气丸(《普济方》卷一八四)。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4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别名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桂枝新加汤、桂枝芍药人参生姜汤、桂枝加人参芍药新加汤、桂枝芍药人参新加汤、桂枝人参芍药汤、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汤、新加汤
处方桂枝3两(去皮),芍药4两,甘草2两(炙),人参3两,大枣12枚(擘),生姜4两。
功能主治益不足之血,散未尽之邪。温补其营卫。主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脉沉迟,或痹,或四肢拘挛、心下痞塞者。
用法用量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金匮玉函经》)、桂枝新加汤、桂枝芍药人参生姜汤(《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桂枝加人参芍药新加汤(《普济方》卷四十三)、桂枝芍药人参新加汤(《医统》卷十四)、桂枝人参芍药汤(《伤寒大白》卷一)、桂枝加芍药人参新加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新加汤(《伤寒论方解》)。
各家论述①《尚论篇》:桂枝方中倍加芍药、生姜各1两以去邪,用人参3两以辅正。名曰新加汤者,明非桂枝汤中之归法也。②《金鉴》:汗后身疼痛,是营卫虚而不和也,故以桂枝汤调和其营卫。倍生姜者,以脉沉迟、营中寒也;倍芍药者,以营不足血少放也;加人参者,补诸虚也。桂枝得人参,大气周流,气血足而百骸理;人参得桂枝,通行内外,补营阴而益卫阳,表虚身疼未有不愈者也。③《古方选注》:桂枝汤调和营卫,一丝不乱,桂枝、生姜和卫,芍药、大枣和营。今祖桂枝人参汤法,则偏于卫矣。妙在生姜加1两,佐桂枝以大通卫气,不使人参有实邪之患;尤妙芍药亦加1两,仍是和营卫法。名曰新加者,申明新得其分两之理而加之也。④《医学摘粹》:汗泄血中温气,阳虚肝陷,经脉疑涩,风木郁遏,故用甘草补其脾精,桂枝达其肝气,芍药清风木之燥,生姜行经络之瘀,人参补中气以充经脉也。
临床应用①误治伤正身冷痛《皇汉医学》引《续建殊录》:一老人,大便不通数日,上逆头眩。医与备急丸而自若,因倍加分量而投之,得利,于是身体麻痹,上逆益甚,而大便复结。更医诊之,与以大剂承气汤,1服不得下利,服3帖,下利如倾盆,身体冷痛,不得卧,大便复结。又转医作地黄剂使服之,上逆尤剧,面色如醉,大便益不通。于是请治于先生,心下痞硬,少腹无力,即与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服之3帖,冲气即降,大便通快;经过2-3日,冷痛止,得卧,大便续通快。二旬之后,诸证去而复常。②妊娠恶阻《浙江中医杂志》(1965;8:26):刘某某,24岁。月经3月未行,四肢酸软无力,恶心呕吐,渴不欲饮,口淡无味,不思纳食,眩晕,嗜眠,形寒发热,脉滑而细,舌苔薄白,即予桂枝汤1剂。复诊:诸证较前有所减轻,脉滑而弱,舌质淡红,续予桂枝新加汤2剂,症状消失。于次年分娩,产后健康。③剖腹产后高热《江苏医药·中医分册》(1979;1:43):蔡某某,女,29岁。因妊娠毒血症治疗无效,行剖腹产手术,术后高热持续4天,虽用退热药,静滴葡萄糖、氯霉素等,热势不减,体温39.4℃。苔薄白,脉浮数,发热,汗出,微恶寒,口不渴。病属手术后气血两伤,卫阳不固,营阴不守,风邪乘袭。治宜调和营卫,处方:红参10g、桂枝3g、白芍10g、炙甘草3g、生姜1片、大枣3枚、白薇10g、青蒿5g。服头汁后,体温由39.4℃陡降至37.8℃,续服2剂告愈。
摘录《伤寒论》
处方49、浸黄酒处方人参(拣肥大者,去芦)5钱,白术(去梗,泔浸,土炒)1两2钱,茯苓(坚白者,去皮,为本,水澄去浮,晒干)8钱,大甘草(炙)5钱,当归(全用,酒浸,姜制)6钱,生地黄5钱,熟地黄(拣,酒浸)5钱,白芍(酒炒)5钱,牛膝(去苗,酒浸,焙)8钱,杜仲(姜汁炒,净)6钱,生姜(洗,切)5钱,黄柏(厚者,酒洗,炒)1两,知母(南者,去皮毛,酒炒)8钱,破故纸(盐、酒炒)3钱,甘州枸杞(去萼)1两,茅山苍术(浸,炒)6钱,山药(大者,焙)5钱,琐阳(酥炙)7钱(如无,以苁蓉代),山茱萸(去核)7钱,石菖蒲(去毛,焙)5钱,远志(甘草水煮,去心)5钱,陈皮(去白,盐水浸,焙)7钱,莲肉(去心,焙)8钱,鹿角霜5钱(如无,加菟丝子),天门冬(去心)5钱,麦门冬(去心)5钱。
制法上各制净,各称足,冬用黄酒,夏用烧酒50壶,坛内用生绢袋装药系口,入坛中,春浸14日,夏浸7日,秋浸14日,冬浸21日出。日饮数杯;药滓焙干,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血,理脾胃,滋肾水,强腰脚,益精神,开心明目。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酒送下。可以常服。
摘录《便览》卷三
处方50、京三棱散处方京三棱(煨,为末)10两,陈曲(微炒)1两,大麦糵(微炒)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1两,白槟榔(锉)1两,干姜(炮去皮)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1两。
制法上为散,拌匀。
功能主治和养脾胃,除积聚气。主三焦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51、桂枝汤处方桂(去粗皮)3分,芎藭半两,半夏(汤洗7遍,生姜等分同捣,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菖蒲半两,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芷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初得,其外证头项疼,腰背强,壮热语涩,恍惚,涕唾稠粘,遍身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盖覆取汗。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二
处方52、桂枝汤处方桂枝2大园匕,芍药2大园匕,生姜7分。
功能主治外感风寒,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以水3合,煎取1合,去滓顿服。中病即止。
摘录《伤风约言》
处方53、鹿茸丸别名断红丸
处方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续断1两,侧柏叶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黄耆1两(锉),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久虚,肠风痔瘘,下血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断红丸(《普济方》卷三十七)。
摘录《圣惠》卷六十
处方54、金珠化痰丸处方皂荚仁(炒)1两,天竺黄1两,白矾(光明者,放石铁器内熬汁尽,放冷,研)1两,铅白霜(细研)1两,半夏(汤洗7次,用生姜2两洗,刮去皮,同捣细作饼子,微炙黄色)4两,生白龙脑(细研)半两,辰砂(研,飞)2两,金箔(为衣)20片。
制法上以半夏、皂荚子仁为末,与诸药同拌研匀,生姜汁煮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痰热,安神志,除头痛。主头痛眩运,心忪恍惚,胸膈烦闷,涕唾稠粘,痰实咳嗽,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生姜汤送下,食后、临卧服。
摘录《局方》卷四
处方55、腹痛广济散处方人参1两半,厚朴8钱(制),当归3两,陈皮1两半,茯苓1两半,炙甘草5钱,生姜7片,砂糖3两(炒灰)。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胁肋腹痛,脉软弦涩者。
用法用量酒煎3钱,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妇努力太过,中气大伤,不能统运营血,故胁肋胀满,腹痛不止。人参补中气之虚,厚朴散腹胁之满,当归养血以荣经,陈皮利气以和胃,茯苓渗湿气,炙草益胃气,煨生姜温胃散滞气,砂糖灰去宿生新血以行血滞也。为散酒煎,务使中气内充,则血不复滞,而经脉清和,何患胁肋疼胀不去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56、健脾饮处方厚朴(去粗皮,锉碎,每1斤用生姜1斤,切薄片,烂杵,拌匀,酿1宿,慢火炒干,再炒热,用酸醋淬透,仍以慢火炒干)1两,人参(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2钱半,肉豆蔻2钱半,半夏(制)2钱半,益智仁2钱半,净香附2钱半,良姜(锉片,东壁土炒)2钱,诃子肉2钱,甘草(炙)5钱。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主小儿泻利,呕吐,及诸病后气血虚弱,有痰恶心,腹中微痛,饮食减,精神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枚,煎7分,空心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活幼新书》卷下
处方57、健脾丸处方厚朴1斤(去皮,切),枣2升(去核,切),生姜1斤(去皮,切)。
制法上药先入锅内,猛火炒匀,搅候紫焦倾出,为祖末;每末1斤,入良姜4两,干姜4两(炮裂),神曲4两,附子2两(炮,去皮脐),同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胃温脾,增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二引《经效济世方》
处方58、丁香汤处方丁香半两,胡椒1钱,缩砂仁4两,干生姜1两,甘草2两,盐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酒下痰,通中健胃。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不拘时候,沸汤点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四引《十便良方》
处方59、厚朴散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黄连(去须,微炒)1两,干姜(炮)1两,当归(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无食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肠受寒,腹痛下重,便利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前粥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60、柴胡加大黄芒消桑螵蛸汤处方柴胡2两16钱,黄芩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生姜1两(切),半夏1合(洗),大枣4枚(擘),芒消2两。
功能主治伤寒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而微利,服柴胡加芒消汤不解者。
用法用量前7味,以水7升,下芒消3合,大黄4分,桑螵蛸5枚,煮取1升半,去滓,温服5合,微下即愈。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用柴胡汤,其邪必从少阳而来,热及于阳明者,加芒消;热实于阳明者,加大黄。其邪入阳明,而后可议下。然里虚之应下者,加芒消当佐人参以安中,若加大黄,当佐桑螵蛸固阴续绝以安下,此少阳而有阳明症者,下之之方也。
摘录《千金翼》卷九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