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括黑骏马读后感(925字)、智慧背囊读后感(942字)、感恩读后感(900字)、《水知道答案》读后感(910字)、简单的道理读后感作文(944字)、百家讲坛读后感5篇(929字)、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924字)、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928字)等900字左右的初中三年级读后感8篇,供您参阅。
黑骏马读后感_900字
读完张承志的《黑骏马》,莫名的,一种悲伤席卷而来。故事中的"我"骑着黑骏马去寻找当年一同长大的姑娘,找寻那曾经照亮生命的爱情;然而得到的乃是对于爱与生活真谛的感受。生活在艰难中百折千回地延展着,"我"从工作的地方一路寻来,梦中的那个天真质朴的女孩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个相对懦弱却又善良的少妇。
这个古朴的悲剧的起点便是主人翁——白音宝力格回到蒙古老家的一瞬,黑骏马——钢嘎·哈拉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悲伤莫名的气氛下,早巳预示不会幸福的他的爱情,便在他的回忆中徐徐展开。索米娅的温柔,索米娅的微笑与哭泣是他记忆中的唯一亮色,但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而抛离了故乡,抛离了亲人,也抛离了自己的情感。因为封建的思想而促成他的背离,使他连从小抚养他的额吉(奶奶)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而索米娅,却也已跨过伯勒根河,嫁为人妇了。一切都变化得这么快定是他始料不及的罢!
跨越了千山万水而找到的,长大的索米娅,却早巳不是当初的那个女孩了,这心中的失落与痛楚,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呢?让人想到了德国作家史托姆的小说《茵梦湖》,以莱茵哈特来说,依莉莎白永远只是宽大幽晴却又僻静无边的茵梦湖中孤独美丽的白色睡莲,可望而遥不可及;是心灵深处撕心的隐痛,正流出汨汩的鲜血。《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的心情应该也是,空虚与对当初的自责一并袭来,这给人的震撼确是无边的。分离竟成了永远的,他们的人生道路延伸向不同的方向。他会成为科学家,在研究院进行无边的设计;而她却只会成为蒙古草原中小小的一个主妇,成天抚养孩子,辛勤地工作。
"黑骏马昂首飞奔哟,跑上这山梁。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他亲吻着曾带给他无限美丽回忆草地,这里留下的是他斑斑的足迹,留下了温馨的亲情和炽热的爱情,留下了一切的一切。结局处,他怀着一颗更丰富,更湿润的心迎接着明天。
的确,现实并不如童话中的"王子与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样地简单,就算人们如何苦苦哀求有一份简单的爱,却不得不被现实与物质所阻扰。《黑骏马》中的"我"可说并没做错什么,但当他发现一切都失去的时候,又会怎么想呢?也许,这一段生命的回溯,也是对生命的追索,它铸成了无穷的感伤与古朴,悲剧的美。
成语千山万水: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如:唐·张乔《寄维阳故人》诗:“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又如:都则为一官半职,阻隔得千山万水。——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
成语百折千回: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如: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又如: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
智慧背囊读后感_900字
看见它的第一眼,我就被封面上的那两行小字深深地吸引住了“《智慧背囊》在肩,人生受益无限!智慧背囊在手,创新作文不愁!”它真有那麽神奇吗?我买下了它。回到家,坐在沙发上翻开了第二层封面,看见的第一句话令我思考许久:哲思,超出常人想像;灼见,使人茅塞顿开。这次,我不想再去翻阅工具书,而是自己揣摩出作者的用意。他可能是要告诉我们:用哲学家的思维来思考问题,答案出乎正常人意料;透彻的理解问题,答案很快就能找到 .看完了封面,我翻开了书的第一页。
略略看完了第一页,当看到第二篇文章题目时,我来了兴趣:《花该花的钱》这篇文章讲述了企业家福特,在饭店完饭後,看了看发票,发现服务生少找了五十美分,他拿着发票去找服务生要回少找的钱,服务生很生气,说福特太小气。站在一旁的普通记者迈克告诉服务生,福特刚刚向慈善机构捐出了5000美元,他懂得对待自己的每一分钱。服务生很吃惊。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服务生已经是芝加哥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那位元记者,也成为了美国报界的名家。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要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成功令人刮目相看。
我在目录上寻找着有趣的文章,忽然看见有一个叫《买石头》的文章,真奇怪,要石头,满地都是!何必要去买呢?就算要买,也值不了几个钱啊!於是,我带着问题,一行一行地看了下去。它讲述了一个小和尚问老和尚:人生的意义在哪?老和尚没有说,只是让小和尚在地上捡了块石头拿去卖,嘱咐小和尚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也不卖。小和尚一开始也和我想的一样,不知道这石头也能卖钱。第二天,他把石头放在菜市场,有一位大姐出5元要买这块石头,他摇摇头,大姐很失望。回到庙里,小和尚激动地告诉师傅石头也能卖钱,师傅又让他把石头拿到文具店去卖,这回最高价卖到了200元!小和尚很意外,石头也能卖到200元。他回去告诉了师傅,师傅没说什麽,只是让小和尚再把石头拿到珠宝店卖。老板们争着来买这块石头,最高价竟然是20万元!小和尚兴奋异常,回去告诉了师傅,师傅问小和尚悟到了什麽,小和尚要说的,和我想的一样:人生的意义在於一个人所处的的环境,被需要的程度越大,价值就越大。
还有很多,很多,很多能让我们受益终生的文章,它们都在,《智慧背囊》里,请你走进它,它会指引你走进生活的阳光,让心灵飞翔!
成语茅塞顿开: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意指被茅草阻塞的山路,豁然开通了。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了悟。语本《孟子·尽心下》。[源]《孟子·尽心下》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典故]“茅塞”是指山径少人走,丛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径,语出《孟子·尽心下》。在这章中,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为学不能专心有恒,那就会像山间的小路一样,常常走动,就会变成一条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时间没有人走,茅草就会阻塞山路。意思是说,圣人之道,要学而时习,不可舍而不修,否则就像茅草塞路一样。勉励高子要恒心向学,德业才可精进。“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经被茅草塞住了,後来“茅塞”一语就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顿开”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为受了指点,突然间想通了。所以“茅塞顿开”一语就可以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了悟。
成语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如:《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又如: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朱自清《这一天》
感恩读后感_900字
曾经看过两个关于感恩的小故事,使我感触很深……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后来,她发现,妈妈在大雨中死了,但她的眼并没有合上,是因为不放心那个小女孩。于是,小女孩在大雨中不断地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直道她的妈妈眼睛合上为止……
第二个故事是说:乌鸦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这两个看似平凡的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了深刻的道理:我们要学会感恩,因为是父母创造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要学会感恩,是因为父母交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学会感恩,是因为父母教会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如何看待人生……我想,这两个小故事一定是很多人为之动容。有人说:“感恩,是结草衔环,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诗人歌颂过父母,歌颂过父母给他们的爱。如: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发自肺腑的名言名句,表达了我们对父母的爱,可它更表达了父母对我们的关爱。我们是否已察觉到了父母额头上的皱纹逐渐增多,我们是否已察觉到了父母头上的屡屡银丝越来越多?那么,现在就行动起来吧!也许是在父母劳累时送上的一杯温暖的热茶;也许是在他们生日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也许是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句安慰的话语……总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的。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我就会不由得想起父母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给我们无微不至到照顾……
成语结草衔环: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如:《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又如: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
成语年老体衰:年事已高,身体衰弱。如:王朔《许爷》:“据说那个年老体衰的老头是在那个年轻女人的帮助下才把自己吊上去的。”又如:我们不需要年老体衰的团队。
《水知道答案》读后感_900字
《水知道答案》又一次揭示了精神与物质之间具有联系,这种联系不同于唯物论的“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也不同于唯心论的“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我们看到,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联系是一性的。作者的波动论是他用自己的方法认识世界的方法,他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精神是具有波动性的。既然精神具有波动性,说明精神是有物质载体存在的,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精神与物质是一性的。其实,早已有科学家发现了人在思维的时候能够发出象大脑一样的物质,一般人发出的这种大脑形态的物质时间不长就散掉了。不管时间长也好、短也好,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是真实的事实存在,任何人都不能抹杀的。这个世界多姿多彩,具有无穷的魅力,这是世界对于我们物质一面的展现,它对于我们精神一面的展现又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了,精神与物质是一性的,世界对于我们物质一面的展现,其实就是对我们展现了精神的一面。我们好象并没有接收到世界对于我们精神一面的展现啊,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我们自己!让我们想一想,人——看看自己吧,老是在想、嘴也在讲:多挣点钱,生活得更好;孩子要好好念书,长大了要有粗细;某某对我不好,这口气我咽不下;自己搞点什么名堂,出出名……很多人把追求达到什么目的作为自己生活的目标和乐趣,没有追求就没有乐趣,甚至还把“执着”当作人的优秀品质,这样的人,确实很难接收到世界对他精神一面的展现,这是因为他自己追求的想法所形成的物质早已经把他自己包围住了,想法越不好,这个物质的范围越大越厚,那么这个人就走向毁灭!有这样的生活态度:一切随遇而安、随其自然;是我的,我就拿着,不是我的,我也不稀罕,也不追求;在个人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还能一笑了之。一般都会说这样精神境界已经很高了。那么按照“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道理来衡量,他在物质上会真的有损失吗?在我个人体验来看,没有真正的损失,反而一切都和和美美!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真正符合自然规律的做人态度,明明白白的做人,这样的态度不是我看这本书学来的,我在这里不是在宣扬这本书有多么多么好,我是说这本书的内容反映了“精神和物质是一性的”道理。古人或老人有句话“积德”、“损德”,这背后的内涵恐怕很少有人去琢磨了,也很难相信了。
成语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如: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随寓而安,斯真隐矣。”又如:不过能够随遇而安——即有船坐船云云——则比起幻想太多的人们来,可以稍为安稳,能够敷衍下去而已。——鲁迅《两地书》六
成语随寓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同“随遇而安”。如: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安,谓随所寓而安,盖深于静也。”又如:似此专人来往劳费,亦是未能省事随寓而安之病。——明·王阳明《传习录》卷下
简单的道理读后感作文_900字
今天,我读了《简单道理》,心里颇有感触,简单道理,确实简单啊!可它,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是啊!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我看了,浮想联翩,生活也是如此,我也有这样的例子。
有一次,妈妈去买菜了,我大喜过望,摩拳擦掌,拿着鼠标,点进了华夏免费版,登录上了,津津有味地玩起来,杀怪,捡东西,完全忘记了周围。妈妈悄悄地走来,我还沉浸在华夏免费版里,嘴里还不时地喊着:“杀啊,死啦死啦滴,米西米西大大滴!”妈妈把我逮了个正着。呜呜呜呜呜呜……只能这个星期不玩电脑了。
我的故事也和《简单道理》差不多,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我用了二十分钟,结束了二个小时,真是高射炮打兔子——得不偿失啊!我从此,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不会用二十分钟,结束二个小时了。
故事中,前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可是,他不节约,狼吞虎咽;他们不团结,他们分道扬镳了,只有团结力量才大;所以他们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是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幸福,就要有努力。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从今以后,我要努力,不成为故事中前两个饥饿的人,加油!
成语大喜过望:大喜过望[dà xǐ guò wàng],意指因结果超过原本预期而感到特别高兴。语出《史记·卷九一·黥布列传》。[源]《史记·卷九一·黥布列传》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甚)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於是乃使人入九江。楚已使项伯收九江兵,尽杀布妻子。布使者颇得故人幸臣,将众数千人归汉。汉益分布兵而与俱北,收兵至成皋。四年七月,立布为淮南王,与击项籍。另可参考:《汉书·卷三四·英布传》[典故]“大喜过望”的“望”是期盼之意,因此“大喜过望”就是指所得到的结果超过预期而感到特别高兴,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九一·黥布列传》。黥布即是英布,秦朝末年,英布原本跟随项羽打天下,攻破咸阳,立下不少功劳,因此被项羽封为九江王。後来刘邦吸纳他投效自己,却故意在刚起床时召见他。英布来了之後,看到刘邦还坐在床上盥洗,感觉自己不受重视,立刻勃然大怒,後悔自己前来投效。但是等回到刘邦所赐的住所後,看到无论家俱、食物以及侍从,规模都跟刘邦本人的一样,英布因此而“大喜过望”。因为之前被召见时受到屈辱,现在又看到这麽多赏赐,与原本预期的不同,自然特别欣喜。後来“大喜过望”就被用来形容因结果超过原本预期而感到特别高兴。
成语浮想联翩:浮想:飘浮不定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如:晋·陆机《文赋》:“浮藻联翩。”又如: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序》
百家讲坛读后感5篇_900字
《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北京师范大学 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从前,我们只是通过课本上的一些知识来粗略地了解《论语》、《庄子》,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但是通过于丹的讲解,让我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就我个人而言,我十分佩服于丹教授,作为一个女性,能将《论语》、《庄子》讲解的如此透彻。她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
于丹对于《论语》曾发表心得说:“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读了这段心得后,我实在受益匪浅,从中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不能只局限于表面,而要更注重内在。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庄子》心得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高的一块木板。
我现在是个学生,因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班级,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是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我们只有抓好了学习落后的学生的成绩,才能让我们的班级进步。如果只是在学习好的同学身上下工夫,就算他们成绩再好,我们的班级也不能进步。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让我们在《百家讲坛》中尽情地畅游,细细地品味吧!
成语沾沾自喜:沾沾自喜[zhān zhān zì xǐ],意指形容自得自满的样子。语出《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列传》。[源]《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典故]据《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窦婴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的堂侄,他喜欢结交四方贤人,在汉景帝初年时担任詹事的官。有一天,他陪着景帝和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喝酒,景帝酒喝多了,糊里糊涂地说:“如果我死了,就把王位让给我弟弟继承。”窦婴认为汉朝的制度是传子不传弟,於是表示反对,因此,触怒了窦太后,把他除籍,不准他朝见。後来,吴王濞和楚王戊起兵造反,时局很危急,景帝在宗室以及诸窦姓外戚中找不到能用的人,只好请窦婴出来当大将军,把吴、楚乱事敉平。之後窦婴受到重用,被封为魏其侯。後来窦婴当了太子栗的老师,景帝七年,太子栗被废,窦婴虽然极力谏争,但不被采纳,於是就称病辞官。许多宾客辩士游说他,他就是不出来。後来好不容易听从梁人高遂的说词,才又再出来做官。过了一段时间,宰相桃侯辞官,窦太后想请窦婴来继任,但景帝不赞成,并且说:“窦婴这个人过於自满,总是沾沾自喜,且行事轻率,不是能重用的人。”於是没有起用他作宰相。後来“沾沾自喜”演变为成语,就用来形容自得自满的样子。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_900字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本在上文学上怀有“美国梦”的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菲茨杰拉德认为他自己与众不同,与他的父母也不同,甚至不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儿子,他拥有来自于柏拉图式的自我观念。
在这篇文章中,主人公即盖茨比就是一种自认为与众不同的人,他同样拥有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他把自己看成是上帝之子,他认为自己应为上帝的事业效劳,他追求一种“博大的,世俗的,虚饰的美”,显然他把自己想象成为基督一样的人物。十七岁的他决定改名,由原来的詹姆斯·盖茨改为杰伊·盖茨比,据说杰伊·盖茨比是英语Jesus, God——s boy 发音的变体。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他改名那一刻起,他开始追求所谓的美和善,也就开始了他的人生悲剧。他把黛西·布坎南视为他追求的那种美的化身。当他见到她时,他知道她已经把他的理想与他的生命气息结合在一起了。他知道他的心要与上帝的心一样,必须专一,绝不可驰心旁骛。当他第一次亲吻她时,“她就像一朵鲜花一样为他绽放,于是这个理想的化身就完成了。”在黛西身上,盖茨比的梦想变得有血有肉。他企求与黛西联袂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黛西根本无力担任这个角色。她不过是一个一项了为人生最高目标的资产阶级小姐,没有思想,没有情操,浅薄虚假,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她绝不可能为实现盖茨比自己的梦想去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而盖茨比自己当然不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的想法太过虚幻。他和黛西的丈夫汤姆·布坎南都拥有财富,两人的不同之处是他至少用他的财富去追求一种“美”,并竭尽全力去得到它。然而,他没有赢得它,最后,乔治·威尔逊,也就是汤姆的情妇的丈夫在黛西夫妇的合谋和挑唆下杀死了盖茨比。他的梦想彻底破灭了。盖茨比的失败就其根本原因是他做的那个“美国梦”已过时了,他所处的年代梦想成真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
我自己为盖茨比感到惋惜,他如此专一,但最终被自己喜欢的女子所害。当然他有些地方是值得称赞的。他能够把爱情看得很美,而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把爱情和利益联系起来。不过他确实被自己的理想所误导,他没有看清时间与场合,他不该在心仪人已婚后还对过去美好回忆恋恋不舍。而黛西这个人太爱慕虚荣,太过于贪心。从某种程度上讲,盖茨比最终的下场跟她有很大的关系。
成语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如:《晋书·慕容德载记》:“惟朕一身,独无聊赖。”又如:我已侵寻七秩,况复轮囷万感,合恨更分愁。先自无聊赖,雨意得能稠。——宋·吴潜《水调歌头·己未中秋无月》
成语水调歌头:词牌名。如: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当为中序的第一章。双调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于前后片中的各两个六字句,多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押韵的。共八体。
第一次抱母亲读后感_900字
看到这篇课文,我深深的感动了,在我的心中母亲一直是伟大的,从母亲十月怀胎把孩子生下到含辛茹苦的把孩子拉扯大,其中的苦是不言而喻的,在母亲眼里,孩子长大成人,能有所做为才是当母亲最大的安慰。
到父母老的时候,我们这些当儿女的能给他们些什么呢?除了金钱,还有别的吗?有!那就是亲情与关怀,这些也是用钱无法买到的。无法用物品替代的。
在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当父母在世的时候漠不关心,甚至是冷言相待,等父母过世了,又为父母出殡大搞排场,在灵前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在我看来这不是孝顺
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些贴心的话语就会让父母感到幸福和快乐,而我们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在这些极其简单的事上都做不到。古人有训:百善孝当头。对 父母的虐待先不说了,那是些畜牧和没人性的东西所做的事。只对父母的冷漠和不关心就是一种不孝,这种冷漠也是最伤父母心的,老人常说,养儿防老,也就是说等到了老了,孩子才会派上用场,当父母生病的时候能在床前跑来跑去,当父母寂寞的时候,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为父母说笑解闷。
在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当父母在世的时候漠不关心,甚至是冷言相待,等父母过世了,又为父母出殡大搞排场,在灵前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在我看来这不是孝顺,是为自己的不孝做掩饰,是为自己弄一个孝顺的名声,像这样的人就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孝顺孝顺,以顺为孝,人老了就会事多些,也会很唠叨的,怎么样对待父母的唠叨呢?我的感觉就是去倾听,父母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可以婉转的有一定方法的提出来。只要是对的,父母又怎么会不接受。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当自己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会任着自己的性子去做事,等自己也当上了家长,成了孩子的父母,就会想到如果自己的孩子对自己不孝,那自己的感受应该和父母的感受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再后悔当初对父母的冷漠和不孝,是不是晚了呢?何况还有一直到老也不醒悟的。
可以说我们大家都在忙,但比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少挣些钱,多陪陪父母,也省得到父母百年之后再去后悔,应该想到,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更谈不上什么作为和成就。为父母做出些牺牲又能算得上什么呢?
最后我想说的是:善待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后代做出个榜样,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成语漠不关心: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意指冷冷淡淡,不加关心。语或出明·朱之瑜〈与冈崎昌纯书〉二首之二。[源] 明·朱之瑜〈与冈崎昌纯书〉二首之二(据《朱舜水集·卷五》引)世俗之人以加官进禄为悦,贤人君子以得行其言为悦。言行,道自行也。盖世俗之情,智周一身及其子孙。官高则身荣,禄厚则为子孙数世之利,其愿如是止矣。大人君子包天下以为量。在天下则忧天下,在一邦则忧一邦,惟恐民生之不遂。至於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虽世莫之宗,其栖栖皇皇之心,固无已也。仆在此屡有启迪,疑上公漫无可否,故连年坚欲求去,台下之所知也。特为贵邦风俗所拘,事事皆藉他人为主,非似中华进退皆自裁酌,欲去则翩然高举,无有以绦笼之者。是故身虽勉留,居常怏怏。[典故]“漠不关心”的“漠”,是冷漠、冷淡的意思。明·朱之瑜在〈与冈崎昌纯书〉二首之二中提到,君子忧虑天下苍生的福祉,对於自己的荣华富贵或劳累失意,却“漠不关心”。此後,就用“漠不关心”形容冷冷淡淡,不加关心。
成语百年之后:死的讳称。如:《曹操集·卷二·军谯令》:“为存者立庙,使视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又如:您百年之后,安葬何处?——鲁讯《“题未定”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