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整理了读《居里夫人传》有感(985字)、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1007字)、断喙鸟读后感(1040字)、生之喜悦读后感(997字)、读《童年》有感(1025字)、跟陌生人说话读后感(1028字)、朝花夕拾读后感(1044字)、坏孩子的故事读后感(1023字)等1000字左右的高二读书笔记8篇,供您参阅。
读《居里夫人传》有感_1000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居里夫人是本世纪惟一未受盛名腐化的人。”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居里夫人虽然一生十分受人崇敬,获得了许多令人望尘莫及、羡慕不已的荣誉,而她却把荣誉看做平常的东西。对于荣誉,她常常一笑了之,从不向别人炫耀。他的这种视名利为粪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她从小就聪明好学,有一股争强好胜、
永不服输的精神。连老师都对她赞叹不已。长大后,她和丈夫居里皮耶从事物理和化学研究,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镭可以治疗癌症,所以这一个发现惊动了全世界人民,他们也因此双双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也是第一位步入科学殿堂的女性。为了这个梦想,她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梦寐以求地成为了一位女科学家。因为她有着与其他人不同寻常的傲气。这种傲气来自于她的自信和成果,它也让居里夫人受益终身,让这位女科学家成为了万人崇拜,举世闻名的大人物。
爱因斯坦说过:“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灵感合成的。”居里夫人年幼时读书非常专心,一动不动。一天她在看书时,她的姐妹们在她后面摆了几个凳子,只要居里夫人一动,凳子就会倒。但她仍全神贯注地看书,身子纹丝不动,大家都为此而十分惊讶。我在学习时,却常常像屁股上有个陀螺一样不停地扭动,因此没有专心学习,结果被父母训了一通。我要学习居里夫人这过人的耐力,这样别人才会对我刮目相看。
另外,居里夫人不受盛名的腐化也值得我们学习,她曾经把自己获得的英国皇家奖章给孩子们玩。有人见后不解,问这是为什么。居里夫人坦然回答道:“我想告诉孩子们,名利和荣誉就像玩具,玩一玩就过去了,不要过分地珍惜它,否则终将一事无成。”我也要学习她的这种高尚品质,把荣誉视为粪土,不依赖一时的荣誉,因为荣誉是填不饱肚子的。
居里夫人的优点还有许多,她自信,她坚强,她持之以恒……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可她过于顽固,这个特点让她成功过,但更多的是失败。所以,我们要避开这个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为太顽固没有什么好处,否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934年,66岁高龄的居里夫人去世了,但她的发现,她的成果,她的伟大,她的神态永远留在了世人心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居里夫人为人类带来的贡献,大家将永远铭记这位杰出的女性,并永远敬仰她,赞美她。居里夫人也会在历史的里程碑上万世流芳,永垂不朽。
成语里程碑:路边标志里数的碑。比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如: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发展的里程碑。”又如:申奥成功是中国体育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
成语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指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如:唐·白居易《除夜寄微之》诗:“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又如:员乃投镜于地,痛哭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读《亲亲我的妈妈》有感_1000字
每个人自从哇哇落地之时就受到父母的关怀,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庇护下茁壮成长,直至羽翼丰满,展翅翱翔。《亲亲我的妈妈》这部小说是黄蓓佳老师倾情小说系列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这是一部深切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的小说。作者直面当前的生活。以一个美妙、神奇的情感世界向我们表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纯洁!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有些轻微孤独症的孩子:赵安迪。安迪是一个男孩儿,是一个被老师换做“赵安迪”、被爸爸叫做“安宝儿”、被妈妈称作“弟弟”的十岁男孩。他是一个寡言少语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朋友少。唯一的朋友就是“血爪”张小晨,他因紧张时咬指甲从而使得一根根手指血肉模糊得名“血爪”。张小晨在小说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迪的爸爸在安迪小时候离了婚。父子两人与其他亲人们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家庭。然而这一切在安迪十岁时改变了。小说开始部分便渲染了一个阴郁的天气。安迪的爸爸在接送安迪放学时被一辆汽车撞飞,文字中充斥着悲伤的情愫。安迪对爸爸生前最后的记忆就是爸爸有力的手掌在安迪两肋间留下的余热。爸爸的动作描写与安迪的神态描写唯妙唯俏。在爸爸的葬礼上女主人公出现了,在人物描写上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安迪的妈妈:舒一眉。一个身上有着橙花香味的漂亮女人,眉宇间却带着淡淡的忧伤。她与“弟弟”在新的环境中一点点成长,抚平身心、与精神上的创伤。所以,这部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励志情感小说或“心灵鸡汤”吧!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故事情节起落有致、扣人心弦。温暖的文字一遍又一遍荡涤着自己的心灵。小说中可儿表姐,宁静姨妈和张小晨的出现也使小说充满了随和的生活气息和诸多趣味性,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充满个性特色。这部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与描写各种具体事例较成功的引出主题: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单亲家庭的状况与遭遇。同时发人深省,告诉我们应当正视单亲家庭,他们不接受可怜,他们也不应当受到可怜。人与人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在这个充斥着人情与温暖的世界,失去一个亲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失去生存的动力。你并不比其他人少什么,你同样受到来自亲人、朋友的关心与支持。正如小说中安迪与他妈妈在相识、相处中的陌生,微妙与忐忑直到最后母子二人间洋溢着温馨与和谐。不要忘记关心你的父母,有些东西只有失去才珍惜。在这片自由的蓝天下,我就是我。去默默地体会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去体会亲人的关怀;去体会社会的平等。让更多的人走出单亲的自卑,自由成长!让更多的人体谅父母,百善孝为先!
成语血肉模糊: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如: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又如:仔细看去,这条路上血肉模糊成了一片,没有一个干净的尸体。——巴金《家》二十五
成语一波三折:波:指书法中的捺;折:指写字时转笔锋。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如: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卷五:“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又如:词既凄清,声亦缠绵跌宕,有一波三折之致。——清·王韬《淞隐漫录·严萼仙》
断喙鸟读后感_1000字
生活需要关爱,需要温情
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一本美国那桑尼·拉胥梅耶的绘本――《断喙鸟》。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很沉重。
本书讲述了一只原本飞翔姿态优美,抢食动作敏捷的年幼麻雀,有天早上醒来却发现自己的喙竟断了,变得无法啄食。他的身体日渐消瘦,同伴排斥他,对他冷眼相待,客人也不懂得他的难处,因此落入绝望的深渊。直到一大块面包的出现,一位流浪汉将面包分给了他,他们两个同病相怜,成为了朋友。
由这本书,我不禁联想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不知从何时起?人性渐渐变得有些无情,有些冷漠。就像书中看到的,没有一个人愿为那只断了喙的麻雀提供一丝温暖,也没有人可以理解他的难处。
寒假里的一天,我跟家人来到一家餐厅吃饭。这间餐厅看上去十分高档,室内建筑设计十分豪华,到处弥漫这着高雅的气息,这里的客人们也都是彬彬有礼,我十分享受这里的氛围。
正当我们吃得高兴的时候,却忽然听见门口保安的一声怒喝:“给我走开,臭要饭的,我们这里是高档餐厅,也不看看你是谁?赶紧走!否则可别怪我不客气。”人们循声望去,看见了一个矮小的老爷爷,他驼着腰,穿着一身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衣服,脚下是一双破烂的,肥大的鞋子,手中拄着一根有些脏的拐杖,手不停地颤抖着。苍老的脸庞在保安的怒斥面前又是那么的无助。我心头一颤,又瞄见其他的客人眼里都流露出厌恶的眼神,我顿悟,这里是所谓的高档餐厅,有了那老人必然会破坏餐厅的氛围。我心中不免产生怜悯之情,而且有些气愤。这些看上去如此高雅的人,竟没有一颗高雅的心。
“求求你们帮帮我把,我已经好几天没有吃饭了……”老爷爷显得有些语无伦次,我本以为保安会帮助他一下,可是保安却不耐烦的推了她一把。老奶奶趔趄了一下,手中乞讨的饭碗也掉在了地上。我环顾四周,客人们也只是摇了摇头,却又继续说说笑笑。我再也无心享受盘中的食,只有莫名的失落。失落什么?失落这个世界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还是失落人们的无情,无意?
老爷爷走了,望着他那悲凉的身影,心中更不是滋味。我丢下碗筷,追上前去,将身边的钱尽数给他。
这本书,不正反映了人间世态炎凉。也告诉我们,不要因人的卑微、渺小甚至肮脏,而疏远他们。只有互相关爱,互相理解,互相付出,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没有断喙的世界。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付出多少。只要给失望的人一个希望,一片蓝天,一片光明,一个家,或是一个能治愈心灵的创口贴……
从今天起,让我们互相关爱吧!让我们努力构筑起一个光明、温馨、快乐、和谐的大家庭。
成语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如: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又如:同病相怜,缀河上之悲曲。——南朝梁·刘璠《广绝交论》
成语语无伦次: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如: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又如:他语无伦次地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生之喜悦读后感_1000字
此次拿起这本书,已是我第二次品读,早在一年多前,我有机会参加过许琳老师的一次讲座,她端庄大气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她细腻地给我们讲述着留学国外的故事,讲述着各个不同的病人以及走进他们家庭的故事。讲座之后,我购入了这本书,也曾经翻阅过。然而再次品读,依旧感触良多。
比起上一次阅读,当时的我刚入校不久,对于医生这个职业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于平日里去医院看病时的印象,而今的我,经过两年多的学习,认识上有更深了一步,阅读时思考的角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普通人的观念中,谈起病人与医生的关系,总是觉得使病人将健康与生命托付于医生,然后医生努力的去帮助他们,殊不知,病人也给予医生很多,很多,很多……来自病人的礼物,正是我读完整本书后,最想与大家分享的观念。
翻开这本书,第一个故事标题就是《米尔的礼物》,米尔是一个身体上有残缺的孩子,但她同样是一个天使,她之所以来到世上,是因为她知道自己会被很好的照顾。没错,母亲给予了她可以给予的一切,即使是视障的孩子,母亲依旧悉心的打扮;即使孩子不会出去社交,母亲依旧给她穿着美美的衣服;即使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依旧赞扬孩子是最棒的;即使现实再残酷,母亲依旧感恩生活。爽朗的笑声是母亲毫不掩饰的幸福感,在她的心目中,米尔的存在是她幸福的来源,为人父母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大的馈赠,也是米尔的礼物。听
闻这样的故事,让人不禁动容,走进米尔的家庭,让人看到了一个幸福的孩子和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这也正是病人给与我们的礼物,是她们让我们看到当不幸降临时,将不幸踩在脚下的乐观态度,就算命运是不公的,依旧感恩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在这纸上所表达的只是冰山一角,来自病人的礼物还远不止这些。孔子曾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们所接触到的任何人都会启发我们一些什么,那么病人作为医生最常接触到的一个群体,自然也教会了我们许多。因此,我们如果有幸成为医生,就要更努力的去帮助病人,倾听病人的倾诉,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在帮助他们解除病痛的同时,也要感恩他们带给我们的礼物,感恩他们在我们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启示与感动。
这或许就是叙事医学的魅力,通过叙事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通过阅读感悟自己无法经历的感动。
话已至此,再说已是多余,很多感觉要自己去体悟,感谢《生之愉悦》一书,让我感受到这么多的正能量,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成语点点滴滴:一点一滴,形容数量非常少。如: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眼光四射,口中流出涎来,点点滴滴,滴在水内。”又如:学习要靠点点滴滴地积累。
读《童年》有感_1000字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童年,每个人都有着最珍贵的回忆,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在我们人生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童年是美好的,而像阿廖沙那种苦难的童年你们感受过吗?肯定没有。
阿廖沙幼年丧父,随母亲来到了经济还算不错的外祖父家。外祖父家里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这种氛围毒害着这里的每一个人,连小孩也倦了进去。外祖父残暴﹑贪婪﹑专横,经常打骂孩子;两个舅舅因为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小茨冈”也因两个舅舅的过失而离开了人世;舅舅们也经常虐打自己的妻子,是这个家难以得到平静……就是在这样的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环境下,年幼的阿廖沙过早的体会到了世间的痛苦与丑恶,使阿廖沙感到非常地痛苦,对他的毒害和影响也真的可想而知。但在这个充满着仇恨的家庭里,也并没有缺少光明与温暖,外祖母对“我”的关爱﹑教育﹑培养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光明。她如一扇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的内心,把他引到了光明的地方,她的爱使阿廖沙充满着坚强来应对苦难的生活。
和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的童年真是天壤之别。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是灿烂的﹑是无忧无虑的。现在的我们被父母惯着,像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样,父母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我们从小没有被父母打,也没有被骂,就这样过着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生活。在文中,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要自己去捡废品来赚钱。我们现在呢,丰衣足食,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而就是因为这些,许多孩子们都失去了自立的能力,21世纪的我们,总是依赖于父母,如同温室中的小花朵,从未经历风吹雨打,总是过着衣来张口返来伸手,过着优越的生活。每天早晨父母总是早早的叫醒你,衣服还要父母洗,作业还要父母督促来完成……这都是缺乏自立的表现。阿廖沙还具有坚强的意志,在幼年时父亲与母亲也相继去世,在外祖父家还遭受着虐待,在这样的悲惨境遇下,不是常人能所能接受的,而阿廖沙却表现出极其坚强的意志。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就是因为缺少阿廖沙那样的坚强意志,我们才会如此的依赖,依赖父母,依赖他人。我们要学会自立,克服依赖,珍惜美好的今天!学会自立,学会坚强,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从中得到的最深的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而我们又有着优越的条件,我们不应该浪费,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还要克服依赖,培养自立,做一个全新的自己!
读了《童年》,我懂了很多,也反省了很多,我学到了阿廖沙身上宝贵的优秀品质,我要改变身上的坏毛病,做一个全新的自我!
成语风吹雨打: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如: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又如:不是夸大和开心,它本身就太轻飘,禁不起风吹雨打的缘故吗?——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
成语丰富多彩:采:通“彩”,颜色,花色。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形式多样。如:秦牧《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而在具体主题、内容、体裁、手法上,却完全可以是丰富多采的。”又如:春节期间的文艺节目丰富多彩。
跟陌生人说话读后感_1000字
读了刘心武这篇《跟陌生人说话》后,让我忍不住联想起了我的妈妈,在生活中我的妈妈也是和这位母亲相类似的人。
如今的社会网上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在网上跟网友聊天就跟打电话一样平常,可一提到网络世界,大多数人的回答总会是:“那是一个虚幻的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安全,不可以轻易相信……”可我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她总是相信“真诚是可以打动一切的”。大概是2006年年初,妈妈拥有了她第一个qq号。记得那天她抱着电脑坐在床上,看着数量不断飙升的好友,她笑得何不拢嘴,我妈妈这个人优点之一就是好交朋友,不管在什么场合,她总得跟一个人聊得十分投机。从那天以后,每天晚上她总会上网,和这些网友聊聊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名叫“纯净水”的网友,通过妈妈跟他的交谈,我对这个人的情况也略知一二:他比我妈妈大上一二岁,独自一人在北京做生意10年了,不知谁最先提出——“商场如战潮这句话,使得这些生意人对谁都怀有一份戒备心理,他也是这样的,刚一开始聊天时,他速度很慢,起先还以为是他打字速度慢,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每键入一个字都要深思熟虑,生怕“说错话”,我妈妈是急性子,他们就开始通过互相留言的方式进行交谈,就这样在慢慢的交流中,这位叔叔慢慢了解了我妈妈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性格开始开朗了起来,打字速度也快起来了。几个月后有一天我妈妈接到了他的一个电话,电话里他告诉我妈妈他已经被公司调回老家了,现在可以跟家人在一起了,而且他还告诉我妈妈,现在他也开始交朋友了,慢慢的越来越信任周围的人了,他说他现在心情变得越来越好,在与别人交往时他就总想起我妈妈告诉他的那句——“把你的真心交给别人,你就会得到真心的朋友”……我看得出那天我妈妈很兴奋。她就是这样一个总将自己的真心毫不吝啬地展现在别人面前的人,所以不管何时何地,总会有许多的朋友在问候、关心、帮助她。可能大家都不相信,在网络上我妈妈不仅找到了合作伙伴还有投资人。她常常对我说:“不要总想什么样的朋友对你有用,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努力去帮助他解决问题;将心比心,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朋友也总能成为自己最坚固有力的支柱”。是啊,现在社会上的人都总担心会被别人骗,所以常常都以伪装的面目示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渴望一份真诚,如果人与人之间失去真诚与信任,那么世间将不会再有朋友。跟陌生人说话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就像文中的那位真诚待人的母亲一样,真诚地对待周围的所有人,一定会收获自己的一片“桃林”。
成语深思熟虑:深思熟虑[shēn sī shóu lǜ],意指“深思”,深远的思考。语出战国楚·屈原〈渔父〉。“熟虑”,考虑周密。语出《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後用“深思熟虑”指仔细而深入地考虑。[源]战国楚·屈原〈渔父〉(据《文选·卷三三·骚下》引)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世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众,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於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於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而君後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绦安邑。又为陶开两道,几尽故宋,卫必效单父。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典故]“深思熟虑”系由“深思”及“熟虑”组合而成。“深思”见於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原任三闾大夫,怀王时遭人毁谤,被放逐於汉北,於是作〈离骚〉以表忠贞之心。後被顷襄王召回,但又遭谗言而流放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渔父〉一篇描述屈原被放逐江南,游於江河傍,吟诗唱歌,神色十分憔悴,一个渔父看到他,问道:“你为什麽到这里来呢?”屈原答:“整个世界是那麽污浊,所有人都迷迷糊糊,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所以被放逐到这里。”渔夫劝他说:“真正的圣人应该是可以顺应大环境的,既然世间混浊,众人皆醉,你不如就随波逐流,与世浮沉;为什麽要『深思高举』,而让自己流放到此地?”意思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必想得太深远,也不必坚持高尚的行为,以免徒增自己的痛苦。“熟虑”之“熟”为仔细、精详的意思,此一词语见於《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穰侯为战国秦昭襄王的舅舅,昭襄王在位时以他为相。当时穰侯为扩张秦国领土而欲攻魏,於是派兵包围魏都大梁。魏国大夫须贾为使其退兵,前往求见,分析秦、楚、赵、魏等各国间的依存与利益关系,然後说明秦之攻魏绝对是弊多於利,要穰侯“熟虑之而无行危”,也就是希望穰侯再次慎重思考,放弃攻打魏国。後来这两个词语被合用成“深思熟虑”,用来说明凡事要仔细而深入地考虑。
成语迷迷糊糊: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使浑浊不清。如:曾朴《孽海花》第12回:“车门已硼的关上了,弄得彩云迷迷糊糊,又惊又吓。”又如:我喝酒之后头部一直是迷迷糊糊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_1000字
这本书有什么好看的?读完了《朝花夕拾》以后我才明白。原来这本书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这部散文集中所写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到傍晚去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艳丽和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比如在被选为课文的两篇文章中就有这种手法。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面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朝花夕拾》用朴素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反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
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烂的感情,让人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哥哥和我住在一起,那时我时常会和邻居的一些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一起嬉戏,每次都玩的很开心,以至于每次都忘了时间的匆匆逝去,每次都要大人在门前大喊一声才会依依不舍的结束游戏回家。每逢佳节,吃完团圆饭,我们又会聚集在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地上,点燃我们早就准备好的小烟花,在火光中,尽情的奔跑着,欢笑着,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快乐。如今,我们都不停的为学业操劳着,没时间与伙伴们嬉戏玩耍了。每逢佳节,也不再出去和伙伴们一起放烟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视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绽放的五彩缤纷的礼花,独自享受着……
童年已经要逝去,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成语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如: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又如: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成语不拘小节: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如:《后汉书·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又如:此人廓达之才,不拘小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坏孩子的故事读后感_1000字
深夜12点我认真地读完了《我不是坏小孩》这本书,感触颇深,这个故事实在带给我们太多的认识和反思。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令班主任头疼的差生的故事,叶小开是一个沉浸在快乐日子里、不知世事变化、有集体荣誉感的男孩。然而突然有一天得知自己在老师心中竟然是一个个坏孩子,于是开始了自己不是坏孩子的证明过程。叶小开通过努力学习、做好人好事来证明自己,但是由于家长、校长和老师的不经意,使得叶小开证明自己不是坏孩子的努力失败。叶小开在学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关爱的阳光,在家里父母也没有细心关注过他的感受,整天生活在不尊重、不理解、不信任之中,最终走向了绝望,记录了一个天使翅膀渐渐消失的心疼历程。
多年来,我们对孩子的评论似乎就形成了一种定论,那就是孩子是否听话、成绩是否好。听话、成绩好就是好孩子,反之就是坏孩子。一个孩子再聪明,只要不听话,给别人带来一些麻烦,日子久了就成了大家都看不顺眼、讨厌的坏孩子。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要细心关注孩子的内心活动,特别是调皮捣蛋孩子的心灵世界。不要用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分数至上”的教育会伤害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承受自卑的情绪和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形成伴随孩子一生的阴影。其实无论成绩好坏,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渴望被尊重、理解、关爱,渴望被公平对待。孩子也是有思想有大脑的人,不是一个任人支配的木偶。活泼好动、好奇、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属于正常现象,这说明了他们生命力旺盛、有思想和冒险精神、有独立意识。我们不能以这些理由过分批评、打骂刺伤孩子的自尊,给他们框上一个“坏孩子”的罪名。
我们都爱孩子,都希望他们将来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我们家长应先从提高自身做起,身教更甚于言教。家人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要一致,要和蔼,没有压力地和孩子聊天,真正的了解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要用脱离孩子能力的高目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成绩不是唯一,一个拥有健康身体,良好心态的孩子也一样能在其它方面赢得掌声。多用欣赏、赞许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多用肯定、表扬、鼓励的话去激励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做的更好。试想如果叶小开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有人能发现并及时给于肯定就绝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家长老师要多一些细心、耐心、爱心来对待孩子,正确引导启发、鼓励协助他们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