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读后感5篇500、600、900、11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11:41:02百科知识库

《为政》读后感5篇500、600、900、1100字

本文整理了读《为政》有感、为政读后感(513字)、论语为政篇读后感(864字)、为政贵在能行(2079字)等500字、600字、900字、11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5篇,供您参阅。

为政读后感_513字

《为政》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

孔子在其中说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新,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这倒使我想起了《流星花园》里的一句台词“如果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

前者过于夸大品德的力量,后者过于扩大武力的作用

其实,我想“以刑罚之,以德束之”以刑罚来惩治做坏事的人,以品德教育来约束想做坏事的人才是上策。

刑罚对犯罪的人来说是具有威慑力的,如果杀人不用尝命,如果抢劫无需坐牢,那国家一片混乱,所以刑罚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不断完善法制。

道德舆论也确实可以约束人的不当行为。但是教育威力大到可以仅靠此来维持社会秩序是不可行的。夜不闭户现在社会肯定是行不通的罗。

当然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生中有大半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用现在的话说是桃李满天下,功业千秋,我以上只是和九泉下的孔子做个交流。哈哈!

成语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如:《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又如: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成语夜不闭户:户:门。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如:《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又如: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为政读后感_621字

《论语》为政篇,是学而篇的一个延续,学习之初要有美德,学习运用中,美德之用也是无法或缺的。如开篇第一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才会使自己像北极星一样,别的星辰都围绕它。就说明了,德的重要性,这也说明为政之人同样也需要有诸多的美德才可达到,此种效果。

围绕德这个主题,《论语》为政篇讲到何为孝,讲君子不器,讲信之重要性,德是为政之源,使看似散乱的为政篇,主题鲜明,条理清晰。

在德的主题下,又穿插了学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谈论学习的名言,很难和为政相联系,但是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都是学习、实践、思考,再学习、再实践,在思考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学与思的结合,只有如此才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从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就可得知,只要懂得学与思的结合就没有愚蠢的人。孔子言传身教,以自身所感教育学生,学与思的结合受益终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不致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七十岁能随心所欲,有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因此德是做人之先,成事之基,学与思是达到成事目的的必经之路。

成语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如: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又如:《死去了的阿Q时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柯灵《向拓荒者致敬》

成语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如:《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又如: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四回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_864字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

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中国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成语大车无輗:輗:大车辕端与衡接的部分。大车无輗,则难以前进。比喻人若无信,则难以立足于社会。如:《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成语不可缺少:必不可少的。如: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又如: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

论语为政篇读后感_1113字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成语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如:《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又如:那里肯周而不比。——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成语友于兄弟:友于:兄弟般的情谊。兄弟之情非常浓厚。如:《论语·为政》:“孝乎惟考,友于兄弟,施于有政。”又如:以遗命去国仪,仍用藩镇法,除民逋赋,友于兄弟,慎择贤能,所以吴越一方,安堵如恒。——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二十三回

为政贵在能行_2079字

李斐

品读许石林先生的《桃花扇底看前朝》,我透过作者入理既精仍通嬉笑、谈言微中不禁诙谐的文字,认识或重温了前朝的人和事,相信曾经的美好和善良。

书中所记录描绘的,都是作者喜欢的人和事。正如许石林先生所言,读他们的事迹、言语,美德气息扑面而来,心向往之。每一位读到此书的人,都有一番感悟。雅文深境,幽思明悟,在一方局促的生命空间里,俯仰于天地大化之间,不正是读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吗?

面对古人比照当下,我们要常怀一颗希贤希圣之心。道理就摆在那里,谁都知道,关键在于能够实践、能够担当、能够坚持不懈。美德,自学养中流出,更在于躬行。

前几天看新闻获知,截至目前,我县入选“中国好人”3人、“广东好人”4人、“惠州好人”74人,好人之风盛行,文明新风在我县的城乡吹拂。道路更干净,城市更美丽,市民更文明,人的精神气质也跟着上来了!我县高质量获评“全国文明县城”,可谓是实至名归。

县领导班子年轻,有远见、有拼劲,敢创新、敢担当,知全县人民的冷暖、需求。县党员干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而我更想说的是:“为政不在多言,贵在能行。”

古人有叹:夫国有善政,而德泽不加于民者,政虽善,未尝入民也。简而言之:为政贵在能行。也就是说,任何好的方针、政策,如果不能贯彻下去,落实到行,是谈不上治道的。

一个官员,一个职务,仅仅就是一个人的头衔,一份工作。跟人民的幸福安康、社会的和谐稳定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者要把人民当做父母,做人民的公仆,依民情、顺民心办事,办实事,求实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几年我县领导干部求富民强县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结成了累累硕果:招商引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发达,公民素质不断提高,百姓生活殷实富足……而且发展态势看好,人民更加期盼美好生活。但毕竟还有少数群众,仍时常受到忧的困惑、难的缠绕,他们有就业之忧,有看病之难。这些忧,这些难,由谁去帮助解决?当然是人民的公仆——广大党员干部,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排忧解难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里,群众才会真心实意地感谢自己的公仆,信任自己的政府。

为政者坚持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要以实实在在的行来取信于民,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实干安邦,空谈误国。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同志,坚持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令人敬仰。

可是,你看,被网友称为“六百帝”的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因受贿1亿1125万余元被判处无期徒刑。东窗事发之前,万庆良曾就“房价飙升广州市民幸福吗”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年轻人要转变观念,从有住房变成有房住,租房也可以,“我工作了20多年,还没买房,现在住的是市政府的宿舍,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每月交租600元。”一时之间,舆论哗然。万庆良面对记者,标榜自己清廉。而背面,他则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收受巨额贿赂;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多次出入私人会所。这样的双面人,令人恶心!

为政者要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如书中所说,“所谓父母官,就像民之父母那样体恤子民”。这样为政者的行才会办实事有实效,才会兴民利除民害。因公殉职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在担任福建省政和县县委书记之初,该县经济发展长期处于福建省倒数第一,为了带动山区群众脱贫,他深入贫困村,开展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推进精准扶贫。他带头扑下身子,卷起裤腿、跑田坎,穿长筒雨鞋走烂泥田……在廖俊波的带动下,没有工业基础的政和县打造起了省级经济开发区。两年时间,政和县一跃从倒数第一翻身进入了全省十佳。政声人去后,丰碑矗人间。

而不是为个人捞取政治资本,为自己升迁铺路,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样不可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只能被人民唾弃。如安徽原副省长王怀忠为了个人升官,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树碑立传,竟让阜阳人民多背了20亿元的债,老百姓骂他是“王坏种”。

如今我县人民正在努力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蓝图,困难很大,任务艰巨,这就需要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判断形势,牢牢抓住机遇,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负重自强,以更新的观念、更快的步伐、更好的政策、更实的作风,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狠抓落实、务实求效的强大合力,开创我县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谨记:为政贵在能行,行则成。

历史就是一把桃花扇,文须有益于天下,许先生将忧世之心化为崇古之文、笑骂之笔,其实是在勉励今日的士君子,甚盼诸君莫辜负先生的深情。

成语实至名归:实:实际的成就;至:达到;名:名誉;归:到来。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5回:“敦伦修行,终受当事之知;实至名归,反作终身之玷。”又如:王主任要电报看了,赞他实至名归。——钱钟书《围城》

成语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如:《汉书·楚元王传》:“览往事之戒,以折中取信。”又如: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