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5篇1200、13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6 04:20:31百科知识库

《活着》读后感5篇1200、1300字

本文整理了读《活着》有感、小说《活着》读后感(1219字)、余华活着的读后感(1227字)、活着读后感(1236字)、读后感:《有尊严地生活着》(1260字)、为活着而活着(1282字)等1200字、1300字左右的读后感5篇,供您参阅。

小说《活着》读后感_1219字

文/雪中寒月梅

用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把余华的《活着》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了之后,却并不轻松,总感觉有一块石头压在心上,让我喘不过气来,又让我的心一阵阵的钝着疼。对于主人公大起大落的人生唏嘘不已。

活了三十几年的我,也算是经历了人生的一小半。对于活着,也有着自己的感触。我总认为活着是辛苦的,是为了家人活着。我曾经说过自己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我的父母和孩子,他们一个是给了我生命的人,一个是我给了生命的人。

这本书在开篇的几页,就提出了活着的意义。“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就写到了我的心里,我想自己也应该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吧。

主人公福贵的前半身,真是个浪荡子弟,吃喝嫖赌败光了自己的家产,气死了自己的父母之后。幡然醒悟,生活却再也没有向他展开笑脸,每次他想努力一些,就要见到生活的曙光,可是生活偏偏要给他一个火辣辣的巴掌。

本来幸福的一家,就在当时社会背景的大潮中支离破散,最后只剩下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我仿佛透过书本看到了大槐树下,福贵和那头老牛在窃窃私语。

整本书的剧情跌宕起伏,当我为福贵可以改过自新,一家人过着贫穷,但是可以围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福贵为了去城里给自己的老娘找郎中看病,却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终于在几经转折,回到家乡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女儿已经聋哑,自己的母亲已经去世。

生活的苦难从来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少给你增添一点压力。福贵的妻子本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却要跟着福贵去辛苦的劳作,最后因为营养不良吃喝不好,而得了软骨病。索性的是,福贵的儿子在一天天长大,那真的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却在为自己的校长(县长的女儿)献血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看着医生不顾孩子死活,抽干孩子的血,只为了救县长的女儿。我哭了,因为这个可爱的孩子死的真的太冤枉了。那个时代,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命就那么不值钱吗?

四口之家变成了三口之家,福贵的聋哑女儿凤霞慢慢长大了,终于找到了一个疼爱自己的丈夫,本以为生活可以让这个苦难的家庭幸福一些。可是凤霞在生孩子之后大出血死了,留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苦根。福贵的妻子,在几个月之后也拖着病体撒手人寰,去找自己的孩子了。

这时候的家庭,就剩下了福贵的外孙、女婿一起生活。尽管如此,大家也要努力活着。可是福贵的女婿也在工作的过程中死去了,然后苦根在福贵无意中让孩子吃了豆子之后撑死了。

就是这样的生活,让风烛残年的福贵还要努力生活下去。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

活着,多么沉重的话题。这本小说,就像福贵坐在大槐树下,缓缓讲述着他的一生,语气中没有大喜大悲,这种大喜大悲却传达到了我们的心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福贵一样,即使面对生活的苦难,也要坦然的活着。

成语改过自新: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如:《史记·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又如:子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必当重用。——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成语窃窃私语:背地里小声说话。如: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五年》:“虽叛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官者兵,以制四海之命。”又如:又故意与行酒侍儿,窃窃私语,芈氏两次问话,俱失应答。——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六回

余华活着的读后感_1227字

它是以精短的人生引述,描写着曲折,澎湃,辛酸,痛,笑,哭的人间世事。感受,一个字"苦"。

读到他们辛酸的生活波折与经历着一个个亲人逝世时,与他们一样觉得苦,从嘴里到心里再至脑子里,眼泪就这么留下。犹如架空了灵魂,横跨过一个世纪般沧桑,无奈,悲苦,但还是得活着……

眼前仿佛看见夕阳西下的黄昏中,一个孤零零偻着背的老人在田里伸展着皱纹满面的嘴巴。淡笑着对前面比他年纪更老的黄牛说:"福贵,回家了"。福贵,是那老人的名字,可能他父母希望他长大了有福又富贵吧,但却没想到他长大了又穷又苦,老人觉得那牛就跟他一样所以也叫它福贵,它是他暮年唯一的"亲人"。

看了他们故事 后发觉自己真的太不懂得生命赐予我活着的意义。相对于他们平凡人中不平凡的生活磨难,我们的消极不幸和悲哀不过是粒沙子,渺小而轻微,。是我们太轻视生命了,以为活着就是在这世界走一走,总觉得自己苦了,累了,受委屈了,别人欠我们了,不懂得活着的真谛……或许现在我们依然不清楚活着的真谛何在,只是看了徐福贵一家后觉得自己是活得如此渺小,活得如此安逸,不得不说"活着真好"。

书中说地主少爷徐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镇上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历经苦难,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悲剧还未停止,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最后死在福贵的怀中;儿子有庆因为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难产需要输血而去献血,全身的血被活活抽光;女儿凤霞又聋又哑,嫁了一个好老公万二喜,却因为生小孩难产而死;女婿二喜也因建筑工地失事而被两块水泥板活活夹死了;只剩下小孙子苦根和福贵相依为命,可苦根最后也因为吃了半锅豆子而撑死了。随着我们每一次翻动的页响,心灵亦随着撼动一次,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当年福贵的老爹说:"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是连鸡也没啦。"、"徐家出了两个败家子啊。"

多年后年老的福贵说了这句话"做人不能忘记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这其中的变化也颇让人感概。

观其一生除去前二十年的混帐日子,往后倒活得认真而勇敢。面对失去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时,泪,流不出;哭,喊不出;千疮百孔的心满目苍痍仍不曾说要一死了之,似乎他的意识里生命还在,还能动,还活着就要坚持着下去。

失去祖业后勇敢地承担自己制造的后果;穷困潦倒时坚持地互相维持着;每失去一个亲人即使痛不欲生却还蹒跚着身影与在生者彼此珍惜着……他,比因饱受折磨而自杀的战友春生坚强勇敢。

成语一贫如洗:穷得象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如: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又如:当时父亲赤手空拳出来做官,家里一贫如洗。——邹韬奋《我的母亲》

成语穷困潦倒: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如:唐·杜甫《登高》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又如:破了房县,又有一些穷困潦倒而没有出路的读书人参加了他的义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活着读后感_1236字

《活着》是一篇读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翻开书页的不忍,那种合上书本后的隐隐不快,我很想知道一个人需要怎样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撑他在遭遇到一连串的打击后还能顽强的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双亲的痛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终于的落单与那头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里,回首曾经,他需要多大的勇气。“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福贵是生者的赞誉或是悲哀,之于他我更多的是同情却又不得不为他的淡然而心生丝丝敬意——他用平静的面容掩饰着他内心的波涛汹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诉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是呀活着真好,更何况是活在幸福当中。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平凡的女孩,平凡的家世,平凡的样貌,平凡的日子波澜不惊,也曾幻想过不平凡,也曾希望自己的日子能过的轰轰烈烈,然而父母告诉我,平凡点好,平凡了就会淡然,就会宠辱不惊学会独立学会坚强;老师说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读书,平凡了才能在一派浮躁中沉淀、成长;朋友亦说,平凡好平凡了就能每天都开心得没心没肺。平凡好吗?我对着镜子问那满镜的平凡,镜子里的朦胧玻璃后的水银说,平凡好,平凡自己成就了别人是一种幸福。

于是某天,在那窄窄的阁楼,我在散发微微霉气的书架上寻觅的时候,那本薄薄的小书兀自闯入我的镜片,泛黄的书页,向我倾诉着它的不简单,那个叫做余华的人,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正常却也不正常的故事,福贵于是闯进了我的生活,情绪在那娓娓叙说的过程中起了涟漪,《活着》就是这样,用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的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纵使余华不是一个擅于煽情的作家,然而与平常之处的发掘,那漫不经心的笔触却直击读者的心灵。

人之处总是单纯得像杯白开水,那时候的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平凡什么是轰烈,那时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强烈的目的,也许是一时的好奇也许是一时的氛围让自己有了瞬时的冲动。于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总与“半途而废”相伴,也总会为了搭几块积木而拒绝吃饭——这一切,全看兴趣的大小。在现在看来小时候的行为是那么的脆弱,因为背后支撑这一行为的唯有兴趣,全没有什么“崇高的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个时候的自己也从不会迷茫不会对自己的生命感慨万千,于是,那时的生命也是最有韧性的——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

很多时候,远离亲人远离朋友的日子里,感觉幸福一下子远行,孤独与寂寞,伤心与难过,许许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袭来,有过快乐的忧伤,也有忧伤的绝望,扬起的嘴角,是那么的倔强,没有泪水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有心痛。一个人的坚强,那种超负荷的难捱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然而所有的悲观在遭遇到福贵时变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贵时变成了有幸。我不是不快乐,而是还没有适应快乐。所以如果有幸我要自己承担安慰有时候捉襟见肘,自己不坚强也要打着坚强,还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没有资格难过,我还可以把快乐写得源远流长。

好好享受每一天的点滴,好好活着,为了自己也为了关心自己的人,为了这更长更远的明天好好活着。

成语食不果腹: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如: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又如:人民生活更加贫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成语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又如: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感慨万千。

读后感:《有尊严地生活着》_1260字

——《金银岛》读后感

文/宋清华

《金银岛》是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的一部作品。主要讲述了男孩吉姆偶然从一个海盗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航海图,它标示出了藏有宝藏的小岛。吉姆于是和一群人动身去寻宝。在险象环生的航程中,吉姆和他的同伴不畏艰险,先后战胜了恐怖的疟疾和阴险的海盗,最终找到了宝藏。

本书虽是惯用的为财制造惊险曲折的故事情节,但是从作者本身由文章所散发出来的文化底蕴以及人文素养,不难看出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个人价值观取向。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话用在贪婪的人身上一点不假。文中比尔、汤姆、迪克、摩根、乔治等一群海盗极其粗俗自私、阴险毒辣又狡诈。他们总是善于审视度势、见利忘义,极尽欺诈甚至杀人不眨眼,终于自取灭亡,得到了应有的暴死下场。

吉姆和利维塞大夫、乡绅特劳维尼和本·刚恩却是一派具有正义感的人。他们也爱财,但他们却不会损人利己。尽管面对凶残狡诈的海盗,吉姆充满了厌恶与害怕,但他却能机智地摆脱海盗的杀害。吉姆显得那么机灵、单纯和善于区分好坏。他在“本鲍将军”旅店曾阅历形形色色的人,当他双枪对着海盗时,还是那么心惊胆寒,他下不了手,他甚至同情他的处境。海盗的匕首飞向他时,他更是不知所措,以至于失手使海盗身亡。利维塞大夫睿智、冷静、从容不迫却又带着无尽的人性温良。面对垂死的、凶残冷酷、粗俗的海盗,他依然尽忠于一个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他对海盗说:“我留在这里尽力拯救这毫无价值的生命。吉姆,帮我那个脸盆来。”使人仰慕他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性的光辉。当他面临一大群海盗时,依然面不改色,竭尽全力说服他们以保全自己的同盟。乡绅则是老实本分、无有私欲的的老好人。他依然有资格为自己赢得一份属于自己的财物。本·刚恩是一个被海盗们遗弃在岛上的孤独者,虽然他历尽磨难,可当他见到吉姆时,他对他说:“朋友,我心里多么向往文明人吃的饭菜啊!我都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梦到过奶酪——多半是烤过的。”看着他对文明的向往与追求,不禁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家庭贫穷的妇女以捡垃圾为生,还要养活幼小的儿子。可是她也不忘在工作之余为自己剥开一个桔子来做面膜……这样生活着的人,哪怕现在身处逆境,也是值得人尊敬的。

希尔弗却是个凶残、阴险、毒辣而阳奉阴违的大海盗,他一面讨好吉姆以赢得那条赖以生存的船,一面又当着吉姆的面面对同伙的背叛游说说自己是在利用吉姆,真是辛辣的讽刺,让人佩服世界上竟然也有这种人!正是由于他的阴狠狡诈才为自己偷来一份巨额的财物而存活下来。但那毕竟不是光明正大得来的。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也是为数不会很多的。

故事历经百余年后仍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本书充满人性味,弘扬着善良必定绝处逢生;而凶恶必将山穷水尽而苟延残喘。善良、正义的人当然会有好的结果,活得有声有色而有尊严。这正是本书的积极教育意义。而一切邪恶都有其共性:不顾别人的死活,哪怕是对已经毫无还手之力的人,他也会毫无恻隐之心。因为他总是以为大家都会这样做,还美其名曰:“无毒不丈夫!”这样活着的人也只有由他自己了。

成语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如: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又如: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老老实实,不要阳奉阴违。

成语恻隐之心: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如:《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又如:此人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

为活着而活着_1282字

我不知道当一个人经历了太多亲人的死亡之后,是否还能够坚强地活着,还能够平静地活着。在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之前,我甚至在怀疑,这是怀揣了一种怎样的心境,这种状态该如何用言语来描述。然而在看了电影之后,除了内心感到无比平静之外,我能做的只有默默无言。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至少,在我看来。它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以二十世纪四十、五十、六十三个年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四十年代,主人公福贵因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沦落为佃户,并气死了自己的父亲,随后他被抓去当了壮丁;五十年代,福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极其艰苦,却也坚强地活了下来,期间,福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夭折,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六十年代,文革动乱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福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也惨死了……结尾是福贵夫妇和女婿外孙一起活着。很多人都说余华的《活着》是一部沉重的作品。它的确很沉重,呈现在每一位人物身上的命运让所有观众都深有感触;读它时我曾几度落泪,因为我深深地感到他们的命运是远不能用单纯的辛酸和同情可以解说的。《活着》表现的是几个时代的特性,正因故事是发生在那些个时代的,所以当我们品起来它就有独特的浓郁感。《活着》不仅表现了几个人的生活悲剧,更多的,它反射的是这个时代国民的共性,是场社会悲剧。然而当我看完电影,我却发现自己是如此地平静,也许是因为我有足够多的心理准备。电影的改编减轻了悲伤的情节,而在余华的小说原着中,结尾只剩下福贵一个人活着,带着一头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也叫福贵的老牛一起活着,而他的妻子、女婿、外孙都相继先他而去。我想,也许张艺谋导演是为了让观众不要对生活太过绝望吧。福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这些人物的生活片段,在我看完电影后,依旧许久地鲜活在我的脑海里。可以这么说,他们的人生经历一点都不平静,就像是在海边,平常的日子里随时都会有风浪翻过来,随时会把你打个措手不及。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特性。每个人都在忧虑着,也在生活着,是悲怨,是无奈,是痛苦。可无论是什么,他们都必须一一品尝,各种滋味他们都必须体会,因为这就是生活,而他们就是活着的人。我们知道,人活着是不该失去希望的,哪怕是虚无缥缈的一点小幻想,也能鼓励人一直往前走,尽管前方是令人恐惧的未知。影片中有一个关于福贵教育孩子的细节引人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他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只要你努力向前,不放弃,不抛弃,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只要我们依旧健康地活着。因为活着是一切可能的基本前提,没有它,我们什么都不是,所谓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就是这个理吧;就像福贵站在门外,拉着一脸失魂落魄的春生说出的那句话:“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可不能去寻死啊”。不错,活着,这两个简单的字却不简单。虽然活着只是一种状态,就像死了一样;虽然活着也许没有喜悦,只能够默默忍受。但活着就是活着,我们要为自己而有尊严地活着。也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成语虚无缥缈: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如: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又如:这都是虚无缥缈的事,那里有甚么神仙鬼怪!我却向来不信这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五回

成语默默无言:默默:不出声。不声不响,闭口无言。如:《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旧五代史·唐庄宗记》:“今兹危蹙,赖尔筹谋,而竟默默无言,坐观成败。”又如: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活着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