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含读《论快乐》有感、论快乐读后感(909字)等900字、1000字、13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论快乐读后感_909字
曾经读到过这么一段话:“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恒。人类千方百计地追求永生,一旦真正达到永生便会发现,这永生不过是物质的长存,精神却无法一成不变地存在。”生命如此,快乐亦如斯。对于快乐来说,并不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永恒,只有短暂的、会消失的才是真正的永恒。就是因为它会消失,人们才会千方百计地想把它留住。当一旦发现快乐永存,便也无快乐时那种快乐的心情了,只有对比中才会显示出快乐与忧伤的不同。因而快乐就像躲在门后的方外之景,你从门缝里探出身便可感受快乐;你隔着门缝往窥视,你也可观望快乐;而你把门关紧,连缝也不留一丝,那你注定与快乐无缘。但是人们又不可能时时把门打开,生活中有太多的琐事牵拌,永恒的快乐永远无法存在。
人的一生伴随着苦难而成长,快乐只是人生的点缀。当一个新生儿呱呱落地,便是用哭声向人们宣告:又有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当一个生命走完了他所有的历程,活着的人又是用哭声为他送别。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生与死都有眼泪相伴,是冥冥之中注定了人类的一生将会有苦难伴随。而快乐或许是上天因着怜悯赐予我们拥有面对苦难生活坚持下去的勇气的精神源泉。因而这快乐虽是短暂的,但亦是永恒!
就是今天,在论坛看到一位老师留言:“小屋铭(不睡觉的兔)/屋不在宽,能住就行。/文不在长,有感则记。/斯是小屋,自娱自乐。/教学本无法,有备赢课堂。/谈笑有网友,往来皆知音。/可以录随笔,刻得失。/无刻意之追求,无名利之劳形。/人教留一处,和风亦有屋。/兔子云:「狡兔几窟?」”(注:人教指人教论坛,和风指和风论坛。)快乐之意不言而喻。
对于门内的我们来说,门外的快乐是苦难历程中极大的诱惑。苦难是人生的必含内容,相对快乐来说,它是痛苦的,没有人会希望生活在苦难之中,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追求美好与快乐。但一旦遭遇苦难,它也会同时提供一种机会,人性中的某些特质,唯有藉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正如周国平所写道:“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丧失。”“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由于苦难,快乐显得弥足珍贵,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快乐的价值。
成语一成不变:一成不变[yī chéng bù biàn],意指刑罚一经执行,犯人受刑的事实,就无法改变。语本《礼记·王制》。後用“一成不变”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後,从不改变。[源]《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疑狱,汜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成狱辞,史以狱成告於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於王。王三又,然後制刑。凡作刑罚,轻无赦。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典故]《礼记·王制》中描述古代的司法制度,犯人的罪行一旦判决之後,君王先命三公共同审理,之後三公再将判决书呈交给君王。君王看了判决书之後,得依“因无知而犯罪”、“因过失而犯罪”、“因遗忘而犯罪”三种情形,酌量给予减刑,最後裁定刑罚。刑罚一旦裁定,即使只是轻微的小罪,也必须澈底执行,不得赦免。因为一旦犯罪成立,刑罚就会加在身上;一旦刑罚加到身上,就不可能再改变了。所以一个君子在裁定刑罚之前,必定会竭尽心力来审理案件。後来“一成不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引申指事情既定之後,从不改变。
成语竭尽心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如:《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又如:所以无人再逢者,当由过去生中原未受恩,故不肯竭尽心力缩地补天耳。——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论快乐读后感_959字
论快乐》是一篇充满智慧的短文,广博深湛,俯仰拾掇,字字珠玑。文中对“快乐”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首先说它是易逝的,“欢娱嫌夜短”;再说“永远快乐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地不能成立”;接下来又向读者阐明快乐是人生存下来的催化剂;然后又说明快乐其实是精神层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坚定地认为“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这里前面的“快乐”意味着物质上的享受,而后面的“乐观”这个精神意义上的涵义才是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快乐。而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主旨。
快乐是什么?这个不知问和被问过多少遍的问题如今仍反复出现在我们面前。钱老有他的解释,我也有我自己的理解。当然他总能给我带来许多新的启迪,并使我受用终身。虽然他在文章中也没有给快乐下明确的定义,但是他说了这么一句,“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他反对将“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并且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由此就递进得到了“人生虽不快乐,但仍然乐观”这样一个论断。正如他所说属于精神的,快乐其实是一种心理感受。要不要快乐由你自己决定。懂得快乐、善于快乐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一种气魄。有人说,快乐有时就像在天上飞的风筝一样,虽然有时你看不见它,但线在你手中,它不会飞远,只要你愿意,快乐就会随时围绕着你,直到永远。拥有了一颗快乐的心,你就知道,快乐是无处不在的。有人说痛苦。其实痛苦和快乐原来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同的只是在于你的选择。就好像冬天和夏天一样,如果你选择夏天,认为夏天会给你带来快乐,然而冬天定会来临,它并不会给你带来不幸和痛苦,只是你选择了夏天而拒绝了冬天,所以才有不幸和痛苦的产生。其实,不管是夏天或冬天,对你来讲都没关系,不同的只是你的感受。
对于我们这代70年下的蛋,对快乐的感受一定和钱老所在的年代大不相同。当我终于理解父母的指责源于他们的爱时,我会快乐;当得知自己暗恋了好久的心上人同样也暗恋我的时候,我会快乐;当和朋友通宵聊天喝酒狂欢的时候,我会快乐;当找工作处处碰壁突然有人告诉我“你被录取”的时候,我会快乐;当上网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帖子或博客点击率大增的时候我会快乐……其实快乐很简单,就在于你会不会满足。人长说“知足者长乐”。这句话更是至理名言,既丰富了自己的内涵,又把握住了自己快乐美好的人生。你就会感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成语原来如此:原来:表示发现真实情况。原来是这样。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原来如此,倒教我们悬了几日心。”又如: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原来如此!’胡雪岩很欣赏芙蓉的态度。”
成语字字珠玑:珠:圆的珍珠;玑:不圆的珍珠。形容诗文语言精炼,每个字都像珍珠一样珍贵。如:明·汤显祖《邯郸记·赠试》:“听的黄榜招贤,尽把所赠金资,引动朝贵,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又如:谁知他外貌不足,内才有余,笔动时篇篇锦绣,墨走时字字珠玑。——清·刘璋《斩鬼传》第一回
论快乐读后感_1319字
一直很喜欢钱老的作品,还能记得高中开始读《围成》,每每都快乐的大笑。对钱老一针见血的描述和犀利的评价,真的觉得痛快到肺腑。《论快乐》是钱老一篇小品文(个人的理解)。静下心来仔细看钱老的快乐,让人感叹聪明不是直白,它需要细细品味,像酒一样,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实。《论快乐》就是这样一篇布满了聪明的文章。文中对“快乐”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诠释。首先说它是易逝的,“欢娱嫌夜短”;再说“永远快乐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地不能成立”;接下来又向读者阐明快乐是人生存下来的催化剂;然后又说明快乐其实是精神层次上的感受;最后作者坚定地认为“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这里前面的“快乐”意味着物质上的享受,而后面的“乐观”这个精神意义上的涵义才是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快乐。而这句话也是文章的主旨。快乐的时光总是容易渡过,快乐的事情容易忘记,有时回首自己走过的岁月发现真的如此,不经意间想起的全是不如意。
假期中我认真反思,快乐到底应该来源哪里?一个老师,快乐当然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和我们的学生。由于工作压力社会压力日益增加,很多时候我们在忙碌之余已经忘记了自己快乐不快乐。现在来看《论快乐》我觉得快乐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而快不快乐决定于一个人的心态。当我们以阳光心态来面对工作和学生,我们的快乐也随之而来。
我班有个学生叫吕睿。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成语一针见血:一针就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如:《后汉书·郭玉传》:“一针即瘥。”又如:这不是把我们的毛病讲得一针见血么?不错,党八股中中国有,外国也有,可见是通病。——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成语切中要害:指批评恰到事物的紧要处。如: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彼此默喻,用以试探,月如抓住机会说了一句切中要害的话。”又如:这篇批评北京市交通的文章,字字珠玑,正是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