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起来,整个天球像是在围绕着我们旋转。这种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地球绕地轴由西向东自转。这种运动是人类感官无法直接感觉到的,人们所感觉到的,却是地外的天空,包括全部日月星辰,概无例外地以相反的方向(向西)和相同的周期(1日)运动。这种视运动被叫做天球周日运动。
在北半球看起来,天球的周日绕转中心是天北极。紧靠天北极有一颗较明亮的恒星,被称为北极星。
天体周日运动行经的路线叫周日圈。天体愈近天极,其周日圈愈小;离极愈远,周日圈愈大。这里要先提请注意:天体的周日圈,就是它所在的那条赤纬圈。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其自转方向相同,都是向东。这种运动同样是不能被感觉到的。在地球上的观测者看来,倒是像太阳在绕地球运动。当地球在其轨道上由 E1公转到 E2,从地球上看来,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便从 S1移到 S2。一年后,地球公转一周回到E1,太阳则以相同的方向(向东)和周期(1年),在众星间巡天一周。这叫太阳周年运动,其视行路线被叫做黄道。
天球周日运动,把摄像机镜头对准天北极,经长时间曝光摄成的照片。恒星都绕转天北极。距极愈近,周日圈愈小。亮星画出的弧线较粗,暗星的弧线较细,但所有弧段的孤度相等。北极星的周日圈最小(距极近)最粗(亮度大)
太阳周年运动的图解是十分明显的。但是,这种天象却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在天象馆里能清楚地演示),因为太阳的眩目光辉掩蔽了星空背景。因此,古代天文学家从观测夜半中星的变化,间接地推出太阳的周年运动。我们知道,中星大多位于“天南”,夜半太阳沉入“地北”。夜半中星不断改变,证明太阳在恒星间不断移动。例如,北半球的观测者在每年春分(3月21日)夜半,看到狮子座中天。这时,从地球的另一侧看来,太阳在天球上位于飞马座方向。随着地球轨道位置的改变,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和冬至(12月22日)的夜半中星,分别为天蝎座、飞马座和猎户座;这些日期的太阳,相应地位于猎户座、狮子座和天蝎座方向。
这样,夜半中星的变化,反映了太阳在天球上从一个星座到另一个星座的巡天运动。历史上,人们就是根据太阳的周年运动,发现地球绕太阳公转的。
如此看来,天空中的太阳同时参与两种相反的运动:一种是由于地球自转,随同整个天球的运动,方向向西,日转一周;另一种是由于地球公转,表现为相对于恒星的运动,方向向东,每年巡天一周。这后一种运动使太阳周日运动的速度比恒星每日延缓约1°,周期延长约4分钟。如果说,昼夜(太阳日)以24小时交替,那么,星空便以23小时56分(恒星日)轮转。于是,造成星空形象的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