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很好,让孩子吃好、穿好、玩好,长得健康聪明就行,根本不需要孩子在家里劳动,干什么家务活,甚至连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切都由父母包下来。其实这是一种教育失职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让孩子参加适当的劳动,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这对孩子长大后能独立地完成各种工作任务是十分必要的。
孩子刚学会走路,就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增加孩子的乐趣,又陶冶了孩子的情操。孩子具有好动、好学、好模仿的特点。1~2岁的孩子看到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就主动接过爸妈的手提包,帮助拿拖鞋。孩子这样做可能是无意识的模仿活动,如果父母对此加以赞扬和鼓励,孩子从父母的表情和语言中感到自己做得对、做得好,便感到很愉快。从此便可逐渐养成帮助大人干点事情的习惯。2~3岁的孩子应学着扫地、收拾餐桌、洗手绢、穿衣和扣扣子、自己整理收拾玩具等,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义务分担父母的一份家务。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孩子及早地摆脱大人的照顾,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避免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习惯;另一方面还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求适当。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安排适当的劳动。否则让孩子做一些感到有困难的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2.允许在劳动中出错。如让孩子在收拾餐桌时,不小心把碗摔在地下,擦桌子时把书弄湿了等,这些都是难免的,对孩子不应当过分苛求。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会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3.贵在坚持。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已经安排好的家务劳动如扫地,应该持之以恒。家长要进行检查和督促,做得好就要表扬,做得差就要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