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的历史沿革

历史地理2023-02-08 10:42:01百科知识库

江海区的历史沿革 江南街道

江南街道

江门市市区原分为29个保345个甲,人口67000多人。

1950年10月把市区划分为6个段,每段建立××段冬防委员会,下以10户到30户建立冬防治安小组,各段受江门镇冬防委员会领导。各冬防组织作为团结好人、管制坏人及传达上级指示的群众性组织形式暂时代替旧的保甲制。

1952年3月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人民政权,设街道办事处,按人口及地方情况划分为水上、河南、北街、堤东、太平、圩顶、仓后、羊桥、沙仔尾9个办事处(北街圩原属石冲乡现划归市区)。办事处属下有6至7个居民委员会,每一居委会辖内有300至600户。居委会属下有17至22个居民小组,每一居民小组管理13至15户。

1957年下半年办事处合并,由9个并为5个,堤东并太平为堤东,仓后并圩项为仓后,沙仔尾并羊桥为沙仔,水上并河南为水上,北街不动,共为5个办事处。

1958年10月间水上归并仓后为仓后办事处。

1960年人民公社化时于5、6月间将街道4个办事处改为4个分社,即北街为北街分社,堤东为堤东分社,仓后为中区分社,沙仔为沙仔分社,各居委会、居民小组按原来不动。

1961年4月将4个分社合并为两个公社,北街、堤东并为东区公社,仓后、沙仔并为西区公社,下设管理区,共有9至11个管理区,各居委会、居民小组仍未变动。

1963年3月左右,将2个公社合并为街道人民公社,各管理区取消,恢复1957年时的5个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尾5个办事处,下属共有43个居委会。

外海街道

外海街道

1969年3月8日由市革委会民事组划出成立江门市民事战线改为江门市民事战线革命委员会。战线属下5个办事处,改为“××区革命委员会”居委会改为“××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

1969年下半年民事战线撤销,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复为江门市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5年初街道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改由“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

1978年3月中旬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街政科”代替“中共江门市委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街道5个区的革命委员会。

1979年11月后街道5个区革命委员会改为“××街道办事处”,即北街、堤东、水上、仓后、沙仔尾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恢复称“××居民委员会”。

1983年4月革委会办公室街政科改为江门市街道工作办公室,领导属下5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8月,城区更名为江海区。

1994年8月~1995年4月,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两镇和江南街道,共辖43个管理区、14个社区(社区设居民委员会)。其中,外海镇19个管理区(含滘头、滘北),1个社区;礼乐镇24管理区,2个社区;江南街道11个社区。

1995年5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外海镇的滘头、滘北管理区升格为滘头、滘北行政街道,分别设置街道办事处,为区政府派出机构。至此,江海区下辖外海、礼乐两镇和江南、滘头、滘北3个街道。共16个社区,其中外海1个、礼乐2个、江南11个、滘头2个;55个管理区,其中外海17个、礼乐24个、滘头10个、滘北4个。

1999年4月后,撤销管理区,改称行政村。是年末,全区共有55条行政村、20个社区。之后,江南社区多次调整,由原15个撤并为6个。至2002年7月,全区共有11个社区、55条行政村。

本文标签: 专项地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