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小涧镇的历史沿革

历史地理2023-02-08 09:48:36百科知识库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小涧镇的历史沿革 小涧镇位于蒙城西北部,形似粮袋,顺涡、淝二水流向,呈西北东南势,镶嵌在淮北平原上。双锁(齐)、灵(狼)、尖、黄伯等山丘纵贯其中,宛若串珠,是涡河下游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镇。

据史料记载,小涧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已形成集市,较蒙城置县建城(唐·天宝元年742年)早113年,在本县乡镇驻地中,历史悠久仅次于坛城。

尤其是小涧镇开发较早,据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在小涧未形成集市之前的春秋时期,齐山东北脚下,就矗立一座古城堡——两朝王都“垂惠聚”(今红城)。东汉梁王刘纡在此定都,西晋豫章王在此建行宫,五代末,为刘金定练兵的演武场。此城内外两道城墙,内城有梁王金銮殿遗址;外城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1190米,凸出地面的城墙遗址和护城河至今仍存。据史料记载,此城建于春秋初期,战国、秦、汉、晋沿用,为这一时期小涧地区的经济商贸、行政文化中心,直至隋末唐初,水路渐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后,才逐步迁于4里之遥的涡河之滨小涧。今红城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上述诸多史料,不仅足以证明小涧在千里皖北地区开发较早,历史悠久,而且在隋末唐初至民国中期的近千年中,为蒙城地区罕见的重镇。

小涧镇的文明源头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夏氏族在涡淝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文化。目前,全镇有县级历史文化名胜保护区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名胜古迹40多处,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2002年,小涧镇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史记·陈涉世家》、《水经注·涡水》、《后汉书·郡国志》所载的下城父、垂惠聚两座古城均在其境内。下城父古城址已成为平地,垂惠古城址至今仍清晰可见。垂惠聚又名礼城,今名红城,外城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1190米,内城长宽为外城的二分之一,原土砌城墙宽7米,高3.4米。刘和惠著《楚文化的东渐》(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称“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汉代沿用。”以红城为中心,方圆20平方公里范围内文物十分丰富。地面遍布绳纹陶片和汉代砖瓦等,红城东北3公里处有一原始社会遗址,叫芮集崮堆,内涵有新石器时期、商、周等文化层。红城四周古墓群很多,个别地方曾一次出土商、周、春秋时期的青铜鼎十余件。这些文物说明小涧的历史悠久。近几年,考古学家又在红城城墙夯层内及城垣附近,发现属龙山文化的器盖残片和属商代的陶禹残片。从而证明红城遗址文化内涵可上溯到更早的时期。这一史前时代及商代遗址的发现,丰富了人们对小涧乃至淮北平原史前文化及商代文化的认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腊月,陈王(陈胜)之汝阴,还至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西汉初年(公元前202年)蒙城西北境属梁国蒙县,建治红城。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刘秀剿灭了割据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的梁王刘永。同年七月,永将苏茂、周建扶刘永之子梁王刘纤南奔,都垂惠聚。次年七月,刘秀亲到谯陵(今安徽亳州市)督战,派捕虏将军马武、偏将王霸率军攻打垂惠城,月余未下,只好撤军。建武五年二月,刘秀再次派马、王二将攻打垂惠城。此次,他们吸取上次失败教训,一举攻下垂惠城。这一仗以奇谋怒战取胜之特色载入史册,后被明代军事家刘伯温收入他的著作《百战奇略》中。西晋泰始二年(266年),武帝司马炎伐吴路过红城,迁中州豪族侨居于此。西晋永嘉五年(311)七月,豫章王司马端被群臣拥为太子,都礼城,建行台。九月,石勒军克礼城,司马端被俘。东晋时于红城侨置蒙县,为谯郡治。红城从春秋古邑到梁王刘纡、太子司马端的都城,以及作为县冶、郡治,历时千余载,一个乡镇两次建为王都,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南北朝时,宋、 魏、齐、梁诸国,先后在小涧境内进行了数十次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到了唐代始有小涧之名,是取双锁山、黄伯山诸山涧水汇成溪流,经镇中康涧桥入涡河而得名。宋元以来,此名未有改变。明嘉靖年间,改名为惠安乡。清朝中叶为西北路乡,清光绪元年(1875)恢复小涧之名,首设小涧镇。

民国十三年(1924)改为小涧区。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小涧区、小涧乡、小涧公社。

1979年,恢复小涧区,新置小涧镇(属小涧区)。

1992年,撤小涧区和小涧镇,建置副县级小涧镇,辖32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18平方公里,人口6万。

一千多年前,为保护家乡、统一和保卫祖国建功的女英雄刘金定就诞生在小涧。金定故里,世人瞩目,数千年的历史,名人辈出,肥沃的土地,名特物产丰富,到处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文物胜迹。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今逢盛世,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厚,文化之光辉照两淮,文物大镇经济腾飞。数千年璀璨古文化与欣欣向荣的现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相应增辉。正因如此,199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教授、许宏博士考察小涧后,分别题词:“文化宝地,人才云集”、“小涧文物源远流长,功在当代,利惠千秋”。

本文标签: 专项地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