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秋瑾又号“鉴湖女侠”

历史地理2023-02-08 06:52:43百科知识库

为什么秋瑾又号“鉴湖女侠”

秋瑾原名秋闺瑾,祖籍在浙江绍兴,那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古城,城郊有个湖泊,名叫鉴湖。秋瑾在日本留学时,为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鉴湖女侠”,以此表示自己不甘落后于男子,要为拯救祖国,拯救劳苦大众而战斗的决心。

1875年,秋瑾生于厦门(福建云霄紫阳书院)。她从小深受母亲影响,喜欢吟诗诵词,还读了不少史书。鸦片战争以来,厦门一直是个受外国侵略者侵扰的城市。秋瑾非常憎恨侵略者,她曾对母亲说:“这些红毛人太厉害了丨照此下去,中国人要成为他们的奴隶了丨可我决不当奴隶!”

1891年,秋瑾随父亲回绍兴,她拜表兄为师,学习骑马、舞剑,练成了一身好武艺。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她决定飘洋过海去日本留学。1904年夏天她到达日本东京,先在日语讲习所学习,4个月后学懂了日文。在这期间,她结识了章太炎、鲁迅、何香凝等革命志士,并将共爱会改组成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的妇女爱国团体,她还创办了《白话报》,组织演说练习会,宣传妇女解放。

这年年底,秋瑾回国,在上海会见了光复会会长蔡元培,经过徐锡麟介绍加入了光复会。

1905年,秋瑾再次东渡日本,经黄兴介绍,见到了孙中山。她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计划十分佩服,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担任同盟会浙江主盟人。从此,她斗志更加旺盛,经常练习射击,还学习制造炸药的技术。在留学生集会上她经常上台演讲。有一次,她号召留学生们回国参加革命,讲到激昂处,她猛地拔出一把刀插在桌上说:“如果有人回到祖国后向敌人投降,我就用此刀剌死他”。随后,秋瑾发动留学生组成了“敢死队”,于1906年回国 从 事 反 清武装起义和妇女解放斗争。

归国后,秋瑾四处奔波,联络各地革命同志,策划起义。还创办了《中国女报》。后来,她与几个人一起试制炸药,不小心爆炸了,巡捕赶来查问时,她机警地说:“我是中学的教员,正做化学实验,药品搭配错了,就‘轰’地响了……”巡捕信以为真,就走了。

1907年,秋瑾去绍兴接办大通学堂。这个学堂表面是培养小学体育教员,实际上集中了许多革命党人在这儿学习军事知识,准备武装起义。为了掩护革命活动,开学典礼那天,秋瑾故意邀请绍兴的知府贵福参加。

不久,秋瑾联络了6000多人,组成“光复军”准备起义。不幸,因叛徒向敌人告密。徐锡麟被迫提前起义,遭到清军包围,被俘后他壮烈牺牲。有人劝秋瑾赶快离开绍兴躲起来,可她毫不畏惧地说:“我不想离开这里,革命总是要流血的。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就从我秋瑾开始吧。”当天下午,秋瑾就被捕了。

绍兴知府贵福亲自审问她:“你说,都有哪些人同你交往?谁到过大通学堂?”秋瑾讽剌地反问他:“你不是常到大通学堂?开学典礼上你不是还给大通学堂写对联吗?你不是还和学生们一起照过相吗?”问得贵福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敌人又逼着秋瑾写供词,她挥笔写了“秋雨秋风愁煞人”七个字,深切地表达了她为起义失败而惋惜的心情。贵福又派人对她严刑拷打,她紧闭着双眼,咬紧牙关,坚强地忍受着酷刑的折磨,还对敌人说:“革命党人不怕死,你们想杀就杀吧。”

7月15日凌晨,鉴湖女侠秋瑾被被秘密杀害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秋瑾自称“鉴湖女侠”(1875—1907),女,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璿卿,号旦吾,改瑾,字竞雄,浙江绍兴人,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三杰”(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之一,“绍兴三杰”(秋瑾、鲁迅和周恩来)之一。代表作品有《秋瑾诗词》《秋女士遗稿》《秋女烈士遗稿》《秋瑾集》。

秋瑾虽非女性献身中国革命的首例,但却是第一位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女烈士。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在为革命建国而努力,把妇女运动与排满的革命运动结合在一起。近代中国是一个革命的时代,革命离不开作为“半边天”的女性。秋瑾有幸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因而成为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一个代表近代中国革命女性的颇具象征性意义的标志性历史人物。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与吕碧城被称为“女子双侠”,与唐群英被后人誉为“辛亥革命的孪生女儿”,与唐群英、葛健豪誉为“潇湘三女杰”,她们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侠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理想,一种饱含着梦幻与荣光的意志,无论于理是合是悖,无论于法是反是违,侠永远固执著心中不变的追求。而这追求,是在呼天不灵时的替天行道,是在叫地不应时的代地执法,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在执法不公正时,在合情不合理时,侠者蓦然回首、横空出世,代行着公平执法、救难救急的使命……

“侠文化”在漫漫的中华历史上有着特殊而又举足轻重的地位。特殊性在于侠是一种可以说是相当难以定义的东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进行的一种“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行动皆可以称之为“侠”。而说侠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并非妄言,侠文化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华文明起起伏伏而有久经风雨,同时它也可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的一部分。别号“鉴湖女侠”真正反映出她内心的追求和向往。

本文标签: 中国史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