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南斯拉夫的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历史地理2023-02-08 05:51:24百科知识库

战后南斯拉夫的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为南欧国家,西临亚得里亚海,西北部与意大利、奥地利为邻,北接匈牙利,东连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南与希腊、阿尔巴尼亚接壤,面积25.5万平方公里,人口2,243万(1981年)。首都贝尔格莱德,人口约146万。

  南斯拉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500多年中,一直处在外族的侵略、役役之下,经济非常落后。战后虽然获得独立,但仍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上的附庸,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南斯拉夫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战争期间,又遭到严重破坏,约有九分之一的人丧生,40%的工矿企业、四分之一的农业和四分之三的车辆、船舶被破坏,使其经济倒退了约20年。战后,南斯拉夫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实行了工业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经过40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建设,国民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相当发达的、基本上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工业农业国。1945~1982年,国民生产总值年递增6%以上,人均国民收入也由100多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战后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9%,是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解放初期的18%,上升到40%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由1952年的54万增加到1981年的242万,在全部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也相应由不到三分之一上升到五分之二;工业部门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除原有的造船、采矿、纺织等部门继续得以发展外,新兴的机械工业、电子工业和石油化工等发展更快;工业设备绝大部分实现了自动化,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产品种类不断增多,许多产品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进入了国际市场,工业品占出口总额的95%。战后,南斯拉夫的农业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产值增加近两倍,是世界战后农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同时,农业机械化、化学化和良种化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南斯拉夫的农林牧渔各业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粮、油、肉、乳、蛋、水果等除供国内需要外,尚有部分出口,农业也是外汇收入的来源之一。近年来,南斯拉夫粮食总产达1,600多万吨,人均700~800公斤;肉类120~130万吨,人均50~60公斤。

  战后南斯拉夫工农业生产取得的另一突出成绩是生产力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解放前,南斯拉夫工业生产畸形地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广大的中部和南部都是落后的农业区。解放后,除继续发展先进地区,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物质基础外,重点发展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如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三个共和国及科索沃自治省,战后发展尤为迅速,不仅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生产发展,而且也加强了各民族的团结。

本文标签: 爬山歌  pashange  地理知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