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各地热情很高,表现得很积极,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我国正在谋求低碳转型,开发低碳技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氛围。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可以使城市的管理者、企业、居民等各个层面都了解低碳的概念,了解要采取低碳的行动,有积极的意义。
要建设低碳城市,首先要对低碳本身有准确的理解。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新的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必然有碳排放的增长,但这种增长应该是低碳的。现在有些城市处于一种“无知者无畏”的精神状态,提出要建设“零碳城市”,这根本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当今国际上最可能实现的激进目标也只有马尔代夫提出到2020年建成“碳中性国家”,这也需要从别国购买碳排放配额,并通过植树造林获得碳汇,来抵消国内的碳排放量。零碳的目标是不现实的,不能只是因为它听起来比低碳更响亮,就把这顶华丽的帽子扣在头上。
事实上,低碳城市的发展可以有多种形式。有些城市是做低碳产品生产的,比如河北省保定市的太阳能光伏用单晶硅、多晶硅设备,它们的生产实际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但产品的使用却是零碳的。它是在“为他人作嫁衣裳”,把污染、排放留给自己,把光鲜的低碳产品卖给别人使用。有些城市在开展低碳行动,比如杭州市开展的5万辆免费自行车活动,再比如一些城市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公共交通,这些都是比较有效、也容易提倡的低碳行动。还有一些城市在做综合性的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在政策和规划方面做工作,比如吉林省吉林市、四川省广元市、湖北省黄石市,都在城市总体层面做低碳发展规划,制定相应低碳目标,选择相应低碳数据,切实保障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是个相对概念,这就需要确定一些相应的指标和标准来加以评价、比较、衡量。在我们的工作和研究中,明确提出了几个主要指标。首先是碳的生产力指标,可以用货币和实物两种方式来衡量,即单位GDP的碳排放或者单位产品的碳排放。如果某城市单位GDP的碳排放低的话,它就是低碳的。但这并不是说,某个城市有钢铁企业它就不能建成低碳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钢铁、水泥、建筑材料等高耗能产品,如果这些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的碳排放是低的,那这个城市就是低碳的。第二个指标是城市总体消费层面的碳排放,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有人的消费才会有碳排放。如果某城市人均碳排放低,它就是低碳城市。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像保定这样的城市,它生产的低碳产品是给别人消费的,自己并没有消费,它的碳指标如何评价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第三就是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指标,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光伏照明、郊区或农村地区沼气能源等可以确定的领域做好工作,低碳城市目标也可以实现。此外还可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地增加碳汇,有利于改善环境,达到低碳城市标准。
除了这些具体的指标,关键还得有政策导向,看是不是有低碳的规划,有规划就有目标、措施、行动,还要看国家鼓励低碳的政策措施在城市是否得到了坚决的贯彻落实,在低碳标准的执行方面是否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称之为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