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概念就是犯罪嫌疑人自动放弃了实施犯罪行为,犯罪未遂的概念是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因为被他人发现或制止导致没有得逞,关于犯罪既遂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是认为这一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法律上规定的所有构成要件。对犯罪既遂的认定标准目前还存在争议。
一、犯罪中止未遂既遂的概念是什么?
1、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2、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3、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 要件。
二、犯罪未遂如何判刑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在确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
三、构成犯罪的,如何处罚?
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1、管制不关押行为人,但限制其3个月以上2年以下的人身自由,数罪并罚可达3年;
2、拘役剥夺行为人1个月以上半年以下的人身自由,并对其进行劳动改造,数罪并罚可达1年;
3、有期徒刑剥夺行为人半年以上15年以下的人身自由,数罪并罚最高可达25年;
4、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对其进行终身劳动改造;
5、死刑是剥夺行为人生命的刑罚,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的行为人,一般可分为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两种,对于犯罪时的未成年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6、在受到以上刑罚的同时,根据案件情况,行为人还可能会受到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的处罚;
7、对于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行为人,可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判决缓期执行刑罚(即缓刑)。
其实,犯罪中止未遂或既遂都是反映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状态,这其中犯罪中止是很有可能会被直接免于刑事处罚的,主动中止犯罪行为说明还有药可救。犯罪既遂的情况是最严重的,对既遂犯一般就是该怎么判就怎么判,犯罪未遂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