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菜

医药知识2023-02-02 21:01:38百科

羊肚菜

概况

异名:羊肝蘑(《长白山植物药志》)。

基源:为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真菌羊肚菌、粗柄羊肚菌、尖顶羊肚菌、小羊肚菌的子实体。羊肚菌属中国约7种。

原植物:羊肚菌Morchelld eSsulenta(L.)Pers.,又名阳雀菌(湖南),编笠菌(山西)。粗柄羊肚菌MorOhella crassipes(Vent.)Pers.,又名粗腿羊吐菌(《中国的真菌》),皱柄羊肚菌(《中国药用真菌》)。尖顶羊肚菌MorOhelld conica Pers.,又名圆锥羊肚菌。小羊肚菌MorOhelld delicYosa Fr

历史:《纲目》云:“一种如羊肚,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益肠胃,化痰理气。”

形态:羊肚菌菌盖近椭圆形至卵圆形,顶端钝,长4~8(~10)cm,直径3~6cm,表面有许多小凹坑,外观似羊肚,小凹坑不规则形至近圆形,蛋壳色,棱纹色较浅,不规则地相互交叉;菌柄近白色,长5.5~8cm,直径2~4cm,表面平滑,中空,基部膨大,有时有不规则的沟槽。子囊成熟时280~320×18~22μm。孢子单行排列,长椭圆形,透明无色,20~24×12~14μm,侧丝顶端膨大。直径达12c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40页.图15)

生境与分布:生于阔叶林中地上和林缘空旷处。分布于中国东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江苏、浙江、四川、云南。为世界广布种。

粗柄羊肚菌与羊肚菌不同之处为菌盖近圆锥形,凹坑大而浅;棱纹薄;菌柄有明显地扭曲的粗凸隆起。(图见《中国药用真菌》36页.图13)生于混交林内地上。分布于山西。

尖顶羊肚菌与羊肚菌粗柄羊肚菌不同之处为菌盖长,近圆锥形且顶端尖;凹坑往往长形;棱纹常纵向排列。(图见《中国药用真菌》.34页.图12)生于阔叶林及混交林内地上、林缘空旷处及防护林内草丛中。分布于河北、山西、甘肃、江苏、湖南、云南。

小羊肚菌与不同之处为整个菌体小;菌盖圆锥形至近圆锥形,长在1.7~4cm以下,直径1~1.8cm;菌柄长1.5~2.5cm,直径0.8~1.5c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38页.图14)生于稀疏林中地上。分布于山西、新疆。

化学性质

从羊肚菌中得到了一种新的肽类[1],即γ-L-谷氨酰基-顺-3-氨基-L脯氨酸。3种部分纯化的γ-谷氨酰基转移多肽酶[2],即酶Ⅰ,酶Ⅱ,酶Ⅲ(γ-Glutamyltranspe ptidases Ⅰ,Ⅱ,Ⅲ)。1种新氨基酸(Morchelline)[3]和β-氨基丙酸(β-Alanine)[4]。还得到Mycosporine-2的异链产物[5]。它的脂肪酸部分包括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麻酸[6]。据报道羊肚菜中含0.94%~3%蛋白质.0.3%~1.16%纤维素,脂类和灰分[7]。小羊肚菜含有脂肪酸类化合物,其中C16o、C181和C182脂肪酸为其主要成分[8]

参考文献

[1] CA 1984;101:108942b。
[2] Arch Microbiol 1986;144(1):15。
[3] CA 1972;76:32897h。
[4] Comp Biochem Physiol B 1982;72B(2):173。
[5] Phytochemistry 1981;20(12):2705。
[6] Can Inst Food Sci Technol J 1974;7(1):44。
[7] Lzv Sib Otd Akad Nauk SSSR Ser Bid Nauk 1973;(3):47。
[8] CA 1987;107:233193h。

本文标签: 羊肚菜  药性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