蕌头

医药知识2023-02-02 20:04:49百科

蕌头

概况

异名:薤(《本经》)。

基源: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蕌头的干燥鳞茎。

原植物:蕌头Allium chinense G.Don(A.bakeri Regel),又名荞头(《中国植物志》)。

历史:《本经》始载之,历代本草均有记载。《纲目》云:“薤八年栽根,正月分莳,宜肥壤,数枝一本,则茂而根大,叶状似韭……薤叶中空,似细葱叶,而有棱,气亦如葱,二月开细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次数棵,相依而生,五月叶青则掘之。”所说乃本种。

形态:鳞茎数枚聚生,狭卵状,粗(0.5~)1~1.5(~2cm);鳞茎外皮白色或带红色,膜质,不破裂。叶2~5枚,具3~5棱的圆柱形,中空,于花葶近等长,粗1~3mm。花葶侧生,圆柱状,高20~40cm,下部被叶鞘;总苞2裂,比伞形花序短;伞形花序近半球状,较松散;小花梗近等长,比花被片长1~4倍,基部具小苞片;花淡紫色至暗紫色;花被片宽椭圆形至近圆形,顶端钝圆,长4~6mm,宽3~4mm,内轮的稍长;花丝等长,约为花被长的1.5倍,仅基部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的基部扩大、扩大部分,每侧各具1齿,外轮的无齿,锥形;子房倒卵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10~11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4卷.260页.图84)

生境与分布:原产中国。在中国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区广泛栽培,也有野生。日本、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美国也有栽培。

化学性质

参见“薤白”条。

药性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辛,温。” ②《别录》:“苦,温。” ③《千金·食治》:“苦、辛,温、滑。” ④《医林纂要》:“甘、酸、辛,温。”

归经:①《汤液本草》:“入手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效: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祛痰。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寒滞胸痹气喘,咳嗽多痰,扭伤肿痛,烧伤。” ②《本经》:“主金疮疮败。” ③《别录》:“归于骨。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 ④《千金·食治):“能生肌肉,利产妇。骨鲠在咽不下者,食之则去。” ⑤《唐本草》:“白者补而美,赤者主金疮及风。” ⑥《食疗本草》:“治妇人赤白带下。” ⑦《本草拾遗》:“调中,主久利不瘥,大腹内常恶者,但多煮食。” ⑧《本草图经》:“补虚,解毒。”“主脚气,煮与蓐妇饮之,易产。” ⑨《本草衍义》:“与蜜同捣,涂汤火伤。” ⑩《用药心法》:“治泄痢下重,下焦气滞。” ⑾《纲目》:“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温补助阳道。” ⑿《本草备要》:“利窍。治肺气喘急。” ⒀《本经逢原》:“捣汁生饮,能吐胃中痰食虫积。” ⒁《岭南采药录》:“和生盐捣烂敷疮;被铁针伤,留铁锈于肌肉,敷之可以吸出。能发散解表,健胃,开膈。” ⒂《南京民间药草》:“打烂外敷,治各种疮疖。另外取野菊花煎水内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10g(鲜品30~60g);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使用注意:气虚者慎服。 ①《食疗本草》:“发热病人不宜多食。” ②《本草汇言》:“阴虚发热病不宜食。” ③《本草从新》:“滑利之品,无滞勿用。” ④《随息居饮食谱》:“多食发热,忌与韭同。”

本文标签: 蕌头  药性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