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野苋菜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异名:野苋(《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苋科苋属植物凹头苋的全草及种子。
原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A.ascendens Loisel.)
历史:《植物名实图考》苋中所附野苋图即为本种。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0~30cm,全株无毛。茎通常伏卧上升,基部分枝,绿色或暗紫色。叶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5cm,宽1~3.5cm,全缘,顶端钝圆,有凹缺,基部宽楔形,叶柄长1~3.5cm。花单性或杂性,花簇腋生于枝顶,集成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和小苞片膜质,长圆形;花被片3,膜质,长圆形或披针形,干膜质,顶端钝,有微尖头;雄蕊3;柱头3。胞果圆卵形,略扁,长3mm,不开裂,略皱缩,近平滑,超出宿存花被片。花期6~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607页.图1213)
生境与分布:生于田野、路旁、村边。分布于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的各省区。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全草或根,鲜用或晒干;秋季果熟时采收种子。
化学性质含花色素甙[1]、苋菜红[2]、元素Cu、Fe、Mn、Zn等[3]。还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硝酸盐、氧化物[4]和脂肪酸(主要为十六烷酸、硬脂酸和十八碳二烯酸)[5]。
参考文献
[1] CA 1979;90:36311z。
[2] CA 1980;92:211871x。
[3] CA 1985;102:111847a。
[4] CA 1992;116:82461b。
[5] CA 1992;116:17266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