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黄苞南星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异名:天南星(西藏拉萨)。
基源:为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黄苞南星的块茎。天南星属约150种,中国产82种。
原植物:黄苞南星Arisaema flayum(Forsk.)Schott
形态:块茎近球形,小,直径1.5~2.5cm。鳞叶3~5,叶2~1,叶柄长12~27cm.具鞘部分占4/5;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11(-15)。花序柄常先叶出现,长于叶柄。佛焰苞为本属中最小的,长2.5~6cm,管部长1~1.5cm,直径1~1.4cm,喉部略缢缩;檐部长1.5~4.5cm。肉穗花序两性,长1~2cm,下部雌花序长3~7mm,子房倒卵圆形,柱头扁平;上部雄花序长3~7mm,雄花排列紧密,雄蕊通常2,近无柄;附属器极短,长2~5mm。果序圆球形,直径1.7cm,具宿存的附属器;浆果千时黄绿色;种子3。花期5~6月,果期7~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379页.图758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200~4400m的碎石坡或灌丛中。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阿富汗、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尼泊尔、不丹亦有分布。
化学性质含多种凝聚素(Lectin)。
参考文献
CA 1991;114:5884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