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山蒟
名称出处:《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异名:石南藤、过节风(广东),海风藤(福建、浙江等),爬岩香、风气药(贵州)。
基源: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山蒟的全株。胡椒属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有60余种。
原植物:山蒟-Piper hancei Maxim.
形态:攀援藤本,长一般为10余m。除花序轴和苞片柄外,余均无毛;茎、枝具细纵纹,节上生根。叶纸质或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稀为披针形,长6~12cm,宽2.5~4.5cm,顶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有时钝,通常相等或略不等;叶脉5~7条,最上1对互生,由离基1~3cm处的中脉发出,弯拱上升几达叶片顶部,如为7脉时,则最外1对细弱,网状脉通常明显;叶柄长5~12mm;叶鞘长约为叶柄之半。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6~10cm,直径约2mm;总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略长,花序轴被毛;苞片近圆形,直径约0.8mm,近无柄或具短柄,盾状,向轴面和柄上被柔毛,雄蕊2枚,花丝短;雌花序长约3cm,于果期延长;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但柄略长;子房近球形,离生,柱头4或稀为3。浆果球形,黄色,直径2.5~3mm。花期3~8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0卷.第1册.62页.图版19∶1-3)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地溪涧边、密林或疏林中,攀援于树上或石上。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生药采集: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主要成分为木脂素:有海风藤酮(Kadsurenone)、Denudatin B、山蒟素[1](Hancinone)、山蒟素B、山蒟素C与山蒟素D;此外还有巴豆环氧素(Crotepokide)与β-谷留醇[2,3]。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86;21(5):361 。
[2] 植物学报 1987;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