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断血流
名称出处:《中国药典》
概况异名:大叶香薷(《植物名实图考》),荫风轮(《贵州草药》),脚癣草(云南)。
基源:为唇形科风轮菜属植物灯笼草或风轮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正品断血流有2种:灯笼草Clinopodium polycephalum(Vaniot)C.Y.Wu et Hsuan ex Hsu[Calamintha polycephala Vaniot; C.clinopodium Benth.var.polycephala(Vaniot)Dunn;Clinopodium chinense ssp.grandiflorum var.parviflorum(Kudo)Hara],又名山藿香(云南,贵州),蜂窝草(贵州),风轮草(四川),土荆芥(江苏)。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O.Ktze.(Calamintha chinensis Benth.;Clinopodium vulgare auct.non L.),又名野凉粉藤、苦刀草、九层塔(广西),山薄荷(江西),野薄荷(广东)。
历史:断血流为安徽民间草药。植物来源之一风轮菜始载于《救荒本草》。朱捕云:“……苗高二尺余,方茎,四棱,色淡绿微白,……叶微宽边有锯齿,又两叶对生,……开淡粉红花,其叶味苦。”从描述与附图看,皆与风轮菜相符。本品作为药用载于《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
形态:灯笼草为直立多年生草本,高0.5~1m,多分枝。茎四棱形,具槽,外被粗糙硬毛。叶卵形,长2~5cm,宽1.5~3.2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宽楔形或几至圆形,边缘具稀疏的圆锯齿,两面被糙硬毛。轮伞花序多花,圆球状,沿茎及分枝形成宽而多头的圆锥花序;花萼圆筒形,花时长约6mm,宽约1mm,具13脉,脉上被具节长柔毛及腺柔毛,萼内喉部具疏刚毛,果时基部一边膨胀,上唇3齿,齿三角形,具尾尖,下唇2齿,先端芒尖。花冠紫红色,长约8mm,冠筒伸出于花萼,冠檐2唇形,上唇直伸,下唇3裂;雄蕊不露出,后对雄蕊短且花药小,在上唇穹窿下,直伸,前雄蕊长超过下唇,花药正常;花盘平顶,子房无毛。小坚果卵形,长约1mm,褐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9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652页.图63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400m以下山坡、路边、林下、灌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及西藏东部。
风轮菜与灯笼草的区别在于轮伞花序总梗极多分枝,多花密集,常偏向于一侧;苞片针形,极细,无明显中肋;花萼长约6mm;花冠小,长不及1cm。花期5~8月,果期8~10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651页.图632) 生于海拔1000m以下山坡、草丛、路边、沟边、灌丛、林下。生于中国山东、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及云南东北部。日本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7~8月开花期采收地上部分,阴干,或切段后阴干。药材主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六合等地。
鉴别
性状:风轮菜地上部分多分枝,长70~100cm。茎方形,直径2~5mm,节间长3~8cm,表面棕红色或棕褐色,具细纵条纹,密被柔毛,四棱处尤多。叶对生,有柄,多卷缩或破碎,完整者卵圆形,长1~5cm,宽0.8~3cm,边缘具锯齿,上表面褐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均被柔毛。轮伞花序具残存的花萼,外被毛茸。小坚果倒卵形,黄棕色。全体质脆。易折断与破碎,茎断面淡黄白色,中空。气微香,味微辛。灯笼草较粗状,茎及叶下表面被众多粗糙毛茸。
显微 风轮菜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非腺毛细胞1~11个,其中常有1细胞隘缩,长30~960μm,直径10~60μm,疣状突起明显。小腺毛头与柄均单细胞,长25~40μm,直径8~17μm。腺鳞头部细胞8个,直径约50μm,柄单细胞。(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654页.图635)灯笼草叶表面观特征与风轮菜相似,但非腺毛多呈节状,长64~1120μm,直径20~50μm。
理化:取样品粗粉1g,加乙醇15ml,回流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点于硅胶H板上,以橙皮甙、香蜂草甙为对照,以苯-乙酸乙酯-乙酸-乙醇(20∶15∶15∶15)上层液为展开剂,展距15cm,喷1%氧氯化锆甲醇液,在紫外光灯下检视,斑点黄色。(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655页.图636)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风轮菜含黄酮甙、皂甙、内酯、有机酸、酚性物质、糖类、树脂、蛋白质、无机盐、鞣质、氨基酸、香豆素等[1]。从风轮菜(C.chinense)地上部分分到香蜂草甙(Didymin)、橙皮甙[2]、芹菜素(Apigenin)、异樱花素(Isosakuranetin)和熊果酸[3]。从风轮菜和灯笼草(C.polycephalum)全草均分到新三萜皂甙:风轮菜皂甙A(ClinopodisideA)(1)、其化学名为-3-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1→4)-β-D-吡喃葡萄糖]-11,13(18)-二烯-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4,5]。灯笼草还含蒲公英赛-9,12,17-三烯-3β-23-二醇(Taraxer-9,12,17-triene-3β,23-diol)(2)[6]。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29。
[2] 中草药 1983;14(5)∶193。
[3] 中草药 1985;16(11)∶518。
[4] 药学学报 1992;27(3)∶207。
[5] Phytochemistry 1992;31(3)∶1049。
[6] CA 1989;110∶2131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