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海螺壳
名称出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基源:为骨螺科红螺属动物皱红螺、脉红螺的贝壳。
原动物:皱红螺Rapana bezoar(Linnaeus)。脉红螺Rapana venosa(Valenciennes)
余项参见“海螺”条。
生药采集:捕后食肉,取壳洗净,晒干。
鉴别:贝壳略呈球形,螺层约6层,壳高4~10cm。壳顶尖细,体螺层极膨大,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的螺旋形肋和细沟纹。螺层上部肩角有带结突起,体螺层结节突起呈三角形,特别突出,有时形成棘。在肩角的下方还有3~4条有结节突起的粗肋。壳面黄褐色,具棕褐色斑点。壳口大,前沟宽短,外唇厚,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当的缺刻。内唇后方薄,贴附于体螺层上,前方加厚,向外伸展。壳口内面红色,有珍珠样光泽。厣角质,棕色,椭圆形,核位于靠外唇的边缘,生长线明显。质坚硬,味咸、腥。
加工炮制:取净海螺壳煅后,碾碎即可。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脉红螺主含碳酸钙。
参考文献
中国动物药.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