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大茶药根
名称出处:《岭南草药志》
概况异名:大茶根(《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断肠草根、猪人参(《广西中药志》)。
基源:为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的根或根皮。
原植物:胡蔓藤Gelsemium elegans(Gardn.et Champ.)Benth.
余项参见“钩吻”条。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除去茎苗,洗净,晒干。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鉴别:根圆柱状,略弯曲;表面灰棕色,具细纵皱纹,有多数横向裂隙,支根痕少数。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破裂状;完整横断面皮部灰棕色,形成层明显,木部淡黄色,导管呈小空洞,作放射状排列,木射线深黄色。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根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有4种氧化吲哚类生物碱:胡蔓藤碱甲(Humantenmine)、胡蔓藤 碱乙(Humantenine)、胡蔓藤碱丙(Humantenidine)和胡蔓藤碱丁(Humantenirine);三种已知生物碱:钩吻素甲(Gelsemine)、钩吻素子(Koumine)和Gelsevirine[1-5]。
附 全草含钩吻素甲(Gelsemine)、钩吻素丙(Semper-virine)、钩吻素丁(Koumicine)、钩吻素戊(Koumidine)、钩吻素己(Gelsinicine)、钩吻素子(Koumine)、钩吻素寅(Kouminicine)、钩吻素卯(Kouminidine)、钩吻素辰(Kounidiine)、N1-甲氧基钩吻素甲和11-去甲氧基钩吻素乙[6,7]。
参考文献
[1] 药学通报 1982;17(2):119 。
[2] 药学学报 1982;17(8):633 。
[3] 药学学报 1983;18(2):104 。
[4] 药学学报 1984;19(6)437 。
[5] 药学学报 1984;19(9)686 。
[6] 化学学报 1992;40(12):1129 。
[7] 化学学报 1982;40(12):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