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茄流浸膏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
藏茄流浸膏的基本资料
藏茄流浸膏(现代标准)名称藏茄流浸膏
拼音Zangqie Liujingao
成份藏茄根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澄清液体;有微臭。
功能主治抗胆碱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胃肠道、肾、胆绞痛等。
用法用量口服,常用量,一次0、01~0、03ml,一日3次。极量,一次0、06ml,一日3次。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执行标准WS3-B-3731-98
藏茄流浸膏相关中药材
1、藏茄别名七厘散,黑莨菪,樟柳树,樟柳参,樟柳柽,唐传那保。
来源为茄科植物唐古特莨菪的根和种子。根: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须根,切片晒干,研碎,经加工处理后备用。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林下。分布青海、甘肃。四川、西藏。
性状①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顶端根茎粗大而短,具纵沟。主根径约3~5.6厘米,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具钿根痕。质坚硬而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淡黄白色或灰棕色,有放射状细小裂隙及同心轮层。粉质,无臭,味苦。②种子圆形而稍扁,褐棕色,长3.5~4毫米,宽2.5~3毫米,厚约1.5毫米,表面有疣状突起,脐点处稍向内陷。无臭,味油样而苦。产西藏。
功能主治镇痛,麻醉,解痉,消肿。①《陕甘宁青中草药选》:“镇痛解痉,有麻醉作用。”②《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③《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有麻醉镇痛作用。治病毒恶疮。”
2、茄根别名茄母,茄子根。
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根和茎。9~10月间,全植物枯萎时连根拔起,除去干叶,洗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茎多已切成小段,根为须状,通常弯曲错综,主根不明显,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为木质部。茎圆柱形或扁压状圆柱形,有分枝,切断的枝条长12~20厘米,表面棕灰色,光滑,除具细密的细纵皱纹外,并散布黄白色的点状皮孔,叶痕半月形,微隆起,每个叶痕上有残存的枝条或枝痕。质轻而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纤维性,中央有空穴,气微弱。以干燥、无叶者为佳。
功能主治治久痢便血,脚气,齿痛,冻疮。①《开宝本草》:“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②《日用本草》:“烧灰敷冻疮穿烂处。”③《滇南本草》:“行肝气,洗皮肤瘙痒之风、游走引风,祛妇人下阴湿痒,阴浊疮。”“根、叶,蒸热治瘫痪。”④《纲目》:“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匿,口蕈。”⑤《医林纂要》:“散热消肿,治风痹。”⑥《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瘫痪,洗痔疮。”⑦《天宝本草》:“去下焦湿热,痰火,脚气。”⑧《岭南采药录》:“有收敛性。治赤白下痢。”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