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枯,是古代的病名。在这里仅提供“汗出偏沮(阻)使人偏枯。《灵枢·热病》认为偏枯病的证候与病位是“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灵枢·刺节真邪》篇记载偏枯病的病因、病位、病机,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综合以上经文,归纳偏枯的病因、病位、病证与病机如下:病因:虚邪。它是人体外自然界的致病因素。
病位:分腠之间。
病证:当是疼痛、半身无汗、皮肤干涩、肌肉枯萎。
病机:即《灵枢·刺节真邪》所说“虚邪……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
偏枯,是外邪侵犯身体某一局部,阻滞或耗伤营卫津液引起的疼痛、局部汗出受阻,最终发展为局部皮肤干燥、肌肉枯萎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