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辛甘;寒;无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石膏的处方共253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521~2535共15个。
处方1、栀子仁散别名栀子汤(《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栀子仁(熬黑)30克 白鲜皮 赤芍药 升麻各15克 寒水石 甘草(炙)各9克
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治痘疹毒盛,色黑便秘。
用法用量每服3~6克,水煎,调紫草茸末1.5克服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2、清毒散处方寒水石(煅)黄柏末各30克 黄丹(炒)15克 朴消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痄腮,耳腮处红肿胀痛。
用法用量每次3克,凉水调敷患处,干则再换。
摘录《普济方》卷四○六
处方3、敷药解毒散处方大黄 黄柏 山栀 寒水石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治一切毒疮,风疹痒痛。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水调搽,若破而脓水淋漓,用当归膏或清烛油调尤善。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处方4、如冰散处方朴消150克(别研)蛤粉 寒水石各90克 香白芷30克 脑子3克(别研)
制法上药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治风邪热毒,壅滞肌肉,荣卫不宜,蕴积成肿;血涩肤腠,如丹之状,游无定处,焮肿热痛。
用法用量用时以新汲水调,稀稠适度,鸡翎涂扫,不令药干。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处方5、紫雪别名紫雪丹(《成方便读》卷三)。
处方黄金3千克 寒水石1.5千克,石膏1.5千克 磁石1.5千克 滑石1.5千克 玄参500克 羚羊角150克(屑)犀角150克(屑)升麻270克 沉香150克 丁子香30克 青木香150克 甘草250克
制法上十三味,以水60升,先煮五种金石药,得24升,去滓;纳另八味,煮取9升,去滓;取消石2.16千克、芒消(亦可用朴消精者)5千克,投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搅勿住手,得4.2升,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纳研朱砂90克,细研麝香当门子37.5克,纳中搅调,寒之二日,成霜如雪紫色。
功能主治清热开窍,镇痉安神。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抽搐痉殿,口渴唇焦,尿赤便闭,以及小儿热盛惊厥。
用法用量病人强壮者,一服3克,当利热毒;老弱人或热毒微者,一服1.5克。
备注方中石膏、寒水石、滑石甘寒清热;玄参、升麻、甘草清热解毒;犀角清心解毒;麝香、青木香、丁香、沉香行气开窍;羚羊角清肝息风;朱砂、磁石、黄金重镇安神;消石、朴消泄热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开窍,熄风镇痉之效。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八引《苏恭方》
处方6、珠宝散处方珍珠0.9克 西黄0.3克 铅粉1.5克 密陀僧3克 熟石膏3克 冰片0.3克 大黄9克 寒水石9克 人中黄0.9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生肌定痛。治火烫灼伤,腐烂不堪者。
用法用量共为极细末,用鸡子清调敷,如湿烂无皮者,干掺。
摘录《疡科心得集》卷下
处方7、蟾酥合剂处方蟾酥(酒化)腰黄 铜绿 炒绿矾 轻粉 乳香 没药 枯矾 干蜗牛各3克 麝香 血竭 朱砂 煅炉甘石 煅寒水石 硼砂 灯草灰各1.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和匀,蟾酥另以烧酒化开为糊,徐徐和入药末,混合研匀,晒干,研成细末,收贮备用。
功能主治驱毒、消肿、化腐。主疔疮。
用法用量在红肿初起时用上药,以烧酒(亦可用煅石膏为赋形剂,制成为30~50%蟾酥合剂)调涂患处。外贴太乙膏。至红肿消失,腐肉与健康组织起一裂缝时,改用10%蟾酥合剂(即上药1份,煅石膏9份),至腐肉脱落阶段,再改用5%蟾酥合剂(即上药1份,煅石膏9份,煅炉甘石5份,海螵蛸5份)。亦可改用吹药器将药喷入口腔、咽喉患处。
摘录《中医外伤科学》
处方8、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