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辛甘;寒;无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石膏的处方共253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61~2520共60个。
处方1、消痔千金散处方孩儿茶1.5克 冰片0.03克 熊胆0.6克 甘草 赤石脂 黄连各0.9克 寒水石1.5克 硼砂0.3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诸痔肿疼不已。
用法用量猪胆汁调搽。或以胆汁和药,灌入肛门内。
摘录《古今医统》卷七十四引《活人心统》
处方2、天南星丸处方天南星 白矾 寒水石 半夏 白附子 干姜各60克(生用)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实搏结,咽嗌不利,咳嗽痰多,久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食后用生姜汤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3、加味上清丸处方南薄荷叶4两,柿霜4两,玄明粉5钱,硼砂5钱,冰片5片,寒水石5钱,乌梅肉5钱,白粉8两。
制法上为细末,甘草水熬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清声润肺,宽膈化痰,生津止渴,爽气凝神。主咳嗽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1丸,噙化茶汤送下。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4、二白散处方寒水石(火烧赤,放冷,研)、白滑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痔漏,脓汁逗留,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用新绵揾药扑疮口,频用。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三
处方5、硼砂丸处方麝香30克(研)硼砂(研)甘草(浸汁,熬膏)各300克 牙消(枯研)60克 梅花脑(别研)22.5克 寒水石(烧通赤红)1.56千克
制法上为末,用甘草膏子和搜,每300克作400丸。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利膈,生津止渴。治风壅隔热,咽喉肿痛,舌颊生疮,口子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咽津。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七
处方6、太白丹处方通明白矾(枯)成炼钟乳 寒水石(煅、水飞过)各等分
制法上研匀,炊饼糊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感寒发热、咳嗽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1丸,先嚼生姜、胡桃各1片令细,吸太阳气和药咽,仍用茶清或温酒送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处方7、洁白丸处方诃子(煨)370g 寒水石(平制)210g 翼首草85g 五灵脂膏178g 土木香26g 石榴子26g 木瓜26g 沉香19g 丁香20g 石灰华13g 红花6g 肉豆蔻13g 草豆蔻13g 草果仁13g
来源为藏族验方。
性状为暗褐色的水蜜丸;气香,味涩、苦、辛。
炮制上十四味,除五灵脂膏外,其余诃子等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五灵脂膏加炼蜜370g及适量的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止痛止吐,分清泌浊。用于胸腹胀满,胃脘疼痛,消化不良,呕逆泄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嚼碎吞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0.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8、六味安消散处方土木香50g 大黄200g 山柰100g 寒水石(煅)250g 诃子150g 碱花300g
来源系蒙古族、藏族验方。
性状为灰黄色或黄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苦涩、微咸。
炮制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和胃健脾,导滞消积,行血止痛。用于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3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袋装18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9、玉液圆处方寒水石(烧令赤.出大毒.水飞过)三十两,白矾(枯过.研细)、半夏(汤洗七次.为细末),各十两。
炮制上合研,以白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壅,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除咳嗽,止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十圆,温生姜汤下,食后,临卧服,每服三十圆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0、龙虎丹处方黑牵牛、藿香叶(生)、天麻(去苗)、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微炒)、硫黄(结沙)、天竺黄(生研)、细辛(去苗.洗)、半夏(汤洗七次.生姜汁制)、附子(炮.去皮.脐)、何首乌(去粗皮)、羌活(去苗.洗.焙)、独活(去苗)、柴胡(去苗)、川芎(洗)、桔梗(生),各二两。寒水石(烧通赤.研.飞)一斤,茴香(淘.去土.焙)、甘松(洗去土.焙)、肉桂(去粗皮)、五灵脂(生)、白芷(生)、菊花(去土)、川乌(炮.去皮.脐)、白僵蚕(去丝.嘴.炒)、缩砂仁(生),各五两。牙硝(研)、木香(生)、水银(与硫黄用慢火结成沙子)、雄黄(研.飞)、麝香(研),各一两。地龙(去土)、白乾姜(炮),朱砂(研.飞)、白蒺藜(炮)、防风(去苗),各三两。乌蛇(酒浸.炙.去皮.骨)八两,龙脑(研)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剂,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新得、久患急、缓风,半身不遂,手脚筋衰;及风毒攻注,遍身疮疥,头风多饶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刺风状如针刺,风急倒作声,顽风不认痛痒,倁风颈生斑驳,暗风头旋眼黑,卂风面生赤点,肝风鼻闷眼俽瞩,偏风口眼斜,节风肢节断续,脾风心多呕逆,酒风行步不前,肺风鼻塞项疼,胆风令人不睡,气风肉似虫行,肾风耳内蝉鸣,阴间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用薄荷酒嚼下。日进一服,重即两服。产后惊风,乱道见物,朱砂酒磨下;产后身多虚肿,血风,频增昏沉,身如针刺,发随梳落,面黄心逆,并煎当归酒嚼下,日进两服;若治伤寒,炒葱、豉,酒嚼下一、二服,盖覆出汗立愈;小儿惊风,薄荷酒化下少许;大人急风,口噤失音等,薄荷酒化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时候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1、搜风丸处方南星、人参、茯苓,各半两。干生姜、寒水石、白矾、半夏,各一两。蛤粉、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末、滑石,各四两。薄荷叶(半两)、藿香(二钱半)。
炮制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治邪风上逆,以致上实下虚,风热上攻,眼目昏朦,耳鸣鼻塞,头痛眩晕,燥热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结滞。常服清利头目,开通?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187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乔希隙髂浚ㄑ魉骋场?/p>
用法用量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用生姜汤下,日进三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2、七味铁屑丸处方铁屑(诃子制)250g 寒水石(奶制)300g 土木香150g 木香100g 甘青青蓝150g 红花150g 五灵脂膏80g
来源藏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水丸;气香,味苦。
炮制以上七味,除五灵脂膏外,其余铁屑等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取五灵脂膏与适量水泛丸,另用适量的铁屑浆(取诃子制铁屑1份,加水4份,和匀成浆)打光,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平肝清热止痛。用于肝区疼痛,肝脏肿大。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2次。
规格每丸重1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3、清咽丸(清音丸)处方桔梗100g 寒水石100g 薄荷100g 诃子(去核)100g 甘草100g 乌梅(去核)100g 青黛20g 硼砂(煅)20g 冰片2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清凉,味甜、酸、微苦。
炮制上九味,青黛、冰片研细,其余桔梗等七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用于声哑失音。
用法用量口服或含化,一次1丸,一日2~3次。
注意忌食烟、酒、辛辣之物。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4、青解毒圆处方寒水石(研)、石膏(研),各十六两;青黛八两。
炮制上件细研如粉,入青黛和匀,蒸饼七个,水调为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五脏积热,毒气上攻,胸膈烦闷,咽喉肿痛,赤眼痈肿,头面发热,唇口干燥,两颊生疮,精神恍惚,心忪闷乱,坐卧不宁,及伤暑毒,面赤身热,心躁烦渴,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食后新汲水化下,或细嚼,用生姜水下亦得。如中诸毒,并宜服之,及小儿惊风潮热,痰涎壅塞,心胸烦躁,颊赤多渴,睡卧不稳,每三岁儿可服半粒,更量岁数加减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5、紫雪处方石膏144g 寒水石144g 滑石144g 磁石144g 玄参48g 木香15g 沉香15g 升麻48g 甘草24g 丁香3g 芒硝(制)480g 硝石(精制)96g 水牛角浓缩粉9g 羚羊角4.5g 麝香3.6g 朱砂9g
性状为棕红色至灰棕色的粉末;气芳香,味咸、微苦。
炮制上十六味,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砸成小块,加水煎煮三次。玄参、木香、沉香、升麻、甘草、丁香用石膏等煎液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芒硝、硝石粉碎,兑入膏中,混匀,干燥,粉碎成中粉或细粉;羚羊角锉研成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将水牛角浓缩粉、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痉开窍。用于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3g,一日2次;周岁小儿一次0.3g,五岁以内小儿每增一岁,递增0.3g,一日1次;五岁以上小儿酌情服用。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瓶装1.5g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6、川芎石膏汤处方石膏(一钱) 桔梗(一钱) 川芎(五分) 芍药(五分) 山栀(五分) 人参(五分) 白术(五分) 黄芩(七分) 大黄(七分) 菊花(七分) 荆芥穗(七分) 防风(七分) 寒水石(二钱) 甘草(二钱) 滑石(三钱) 连翘(一钱) 薄荷(一钱) 缩砂(三分)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攻,头目眩痛,咽干烦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后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7、红玉散处方寒水石(炭火烧通赤,候冷细研)二两,黄丹半两。
炮制上同研细,
功能主治敛疮口,生肌肉,止疼痛,去恶水,不问日近年深,并治之。
用法用量干掺疮口内,后用万金膏贴,每日一上,再上尤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8、丹砂散处方朱砂22.5克(细研,水飞过)犀角屑15克 天竹黄15克 秦艽15克(去苗)白鲜皮15克 沙参15克(去芦头)寒水石30克 麦门冬60克 (去心,焙干)马牙消15克(研入)川升麻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龙脑3克(研入)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令匀。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养阴润肺。主风热,心肺壅滞,时多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温水调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处方19、蓝青散处方蓝青15克 寒水石30克 石膏30克 犀角屑30克 柴胡30克(去苗)知母15克 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黄芩30克 栀子仁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赤芍药23克 羚羊角屑23克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丹毒赤肿,身体壮热如火。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水10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滓,入竹沥、蜜、生蓝等汁共60毫升,更煎三二沸,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
处方20、甘露圆处方铅白霜、龙脑,各三分;牙硝(枯过)三两,甘草(炙)一两,寒水石(粉)三十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用糯米糊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风壅痰热。心膈烦躁,夜卧不安,谵语狂妄,目赤鼻衄,口燥咽干,疗中暑,解热毒。
用法用量每服用生姜蜜水磨下半圆,新汲水亦得,小儿一圆分五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1、八风丹处方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一两。龙脑(研)、麝香(研),各一分。白僵蚕(微炒)、白附子(炮),各半两。半夏(白矾制)二两,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半斤。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细末,入研者药同研令匀,炼蜜和圆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目眩旋运,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呜,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温荆芥汤下,茶清亦得,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2、柏叶散处方石柏末4.5克 轻粉3克 雄黄3克 青黛6克 滑石3克 寒水石(煅)6克 银朱4.5克辰砂15克 铅粉6克 侧柏叶末3克
制法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天疱疮。
用法用量丝瓜叶汁调涂。
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处方23、化痰铁刷丸处方白附子(炮)南星(炮)半夏(汤洗)白矾(生用)各15克 寒水石30克(烧)干生姜22克 硇砂 轻粉各3克 皂角(去皮、子)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坠痰,止嗽定喘。治痰逆呕吐,痰厥头痛,头目昏眩,肺痿吐脓,声如拽锯。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用生姜汤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24、真珠散处方瓜蒌根末、琥珀、真珠粉、寒水石(煅.醋淬.研)、铁粉、朱砂(研飞)、甘草末(生)、川大黄、牙硝(枯研),各等分。
炮制上捣为末拌匀。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五脏积热,毒气上攻,心胸烦闷,口干舌燥,精神恍惚,心忪闷乱,坐卧不宁,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以竹叶汤温调下,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5、紫雪处方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已上四味各三斤,捣碎,水一斛,煮至四斗,去滓入下项: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捣碎)、沉香(捣碎),各五两;玄参(洗.焙.捣碎)、升麻,各一斤;甘草(炒)八两,丁香一两(捣碎)。已上八味入前药汁中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滓,入下项:朴硝(精者)十斤,硝石四升(如阙.芒硝亦得.每升重七两七钱半)。已上二味入前药汁中,微火上煎,柳木篦搅不住手,候有七升,投在木盆中,半日欲凝,入下项:麝香当门子一两二钱半(研)、朱砂(飞研)三两。已上二味入前药中,搅调令匀,寒之二日。上件药成霜雪紫色。
功能主治疗脚气,毒遍内外,烦热不解,口中生疮,狂易叫走,瘴疫毒疠,卒死温疟,五尸五疰,心腹诸疾,及解诸热药毒发,邪热卒黄等,并解蛊毒鬼魅,野道热毒。又治小儿惊俌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或二钱,用冷水调下,大人、小儿临时以意加减,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6、灵液丹处方乌梅(去核.炒)、寒水石(火煅.研飞)、瓜蒌根、石膏(研)、葛根、赤茯苓,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龙脑(别研)一钱。
炮制上捣,罗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脏腑积热,毒气上攻,胸膈烦躁,口舌干涩,心神壅闷,咽嗌不利,饮食无味,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薄绵裹,含化咽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7、蟾酥丸别名蟾酥解毒丸(《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处方蟾酥6克(酒化)轻扮1.5克 枯矾 寒水石(煅)铜绿 乳香 没药 胆矾 麝香各3克 雄黄6克 蜗牛21个 朱砂9克
制法上药各别研末,称准。先将蜗牛研烂,再同蟾酥和研稠粘,再入各药,共捣极匀,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定痛。主热毒内蕴,致患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疽、臀腿等疽及一切恶疮。
用法用量每服3丸,用葱白17厘米,患者自嚼烂,包药在内,用热黄酒50毫升送下,盖被约一小时出汗为效。甚者再进一服。外用制成药条插疮口中,或做药饼贴盖疮口。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28、黄柏散处方鸡子壳 黄柏 朴消 大黄 寒水石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汤火伤。
用法用量白水调涂。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九
处方29、碧雪处方芒硝、青黛、石膏(煅过.研飞)、寒水石(研飞)、朴硝、硝石、甘草、马牙硝,各等分。
炮制上将甘草煎汤二升去滓,却入诸药再煎,用柳木篦不住手搅,令消熔得所,却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泠,结凝成霜,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中烦躁咽物妨闷,或喉闭壅塞,水浆不下,天行时疫,发狂昏愦,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如喉闭壅塞不能咽物者,即用小竹筒吹药入喉中,频用神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0、含化玉液丸处方寒水石30克(研)石膏30克(研如粉)葛根30克 栝楼根30克 乌梅肉15克(炒)麦门冬45克(去心,焙)赤茯苓30克 龙脑3克(研)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和匀,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热盛伤津,心胸烦热,口干舌涩,心神壅闷。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棉裹,含化咽津。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
处方31、拨毒散处方石膏三两,甘草、黄蘖,各一两;寒水石七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丹毒,肉色变异,或着四肢,或在胸背,游走不定,热疼痛,拨痛消肿,散热定疼。
用法用量每用水调,时复以鸡翎刷扫,以芭蕉自然汁调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2、牛黄凉膈圆处方牛黄(研)一两一分,南星(牛胆制)七两半,甘草十两,柴石英(研飞)、麝香(研)、龙脑(研),各五两;牙硝(枯过.研细)、寒水石粉(煅)、石膏(细研),各二十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为圆,每两作三十圆。
功能主治治风壅痰实,蕴积不散,头痛面赤,心烦潮躁,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口干多渴,唇焦咽痛,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温薄荷人参汤嚼下,食后服。小儿常服半圆。治急惊一圆,并用薄荷水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3、朱砂圆处方硼砂(研)一分,朱砂(研飞)五十两,麝香(研)、梅花脑(研),各半两;脑子(研)、牙硝(枯),各一两;甘草(浸汁熬膏)五斤,寒水石(烧通红.研)四两。
炮制上研匀,用甘草膏和,每两作一百圆。
功能主治镇心神,化痰涎,利咽膈,止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含化。小儿夜多惊啼,薄荷水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玉屑无忧散处方玄参(去芦)、荆芥穗、滑石(研)、黄连(去毛)、缩砂(去壳)、白茯苓(炒令黄)、贯众(去芦)、甘草(炙)、山豆根,各一两;寒水石(研飞)二两,鹏砂二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舌颊生疮,风毒壅塞,热盛喉闭;或因误吞硬物,诸骨鲠刺,涎满气急,或至闷乱不省人事。并皆疗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干掺舌上,后以新水咽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5、硼砂圆处方麝香一两(研),硼砂(研)、甘草(浸汁.熬膏),各十两;牙硝(枯研)二两,梅花脑(别研)三分,寒水石(烧通赤红)五十两。
炮制上为末,用甘草膏子和搜,每两作四百圆。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风壅膈热,咽喉肿痛,舌颊生疮,口干烦渴。常服化痰利膈,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含化咽津。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6、鹤顶丹处方麝香(研)二两半,朱砂(研飞)一百两,牙硝(枯研)一百二十五两,寒水石粉一百一十两,甘草(炒为末)三十五两。
炮制上合研匀,炼蜜搜和,每一两二钱作十圆。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风壅痰实,咽膈不利,口干烦渴,睡卧不安,及中暑头痛,躁渴不解。
用法用量大人温生姜水化下一圆。如治中暑,入生龙脑少许,同研细,新水化下。小儿一圆分四服,更量大小加减。又治小儿脏腑积热,心神不宁,夜卧狂叫,口舌生疮,用薄荷自然汁化下,并食后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7、寒水石散处方寒水石37.5克 白石脂37.5克 栝楼37.5克 菟丝子22克(酒渍)知母22克 桂心22克
制法上六味,捣筛。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饮酒过多,致患肉疸,饮少,小便多,白如泔色。
用法用量用麦粥送服15克,一日三次。五日知。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葱。
摘录《外台秘要》卷四引《深师方》
处方38、甘露饮处方茯苓 泽泻 甘草 石膏 寒水石各60克 白术 桂枝 猪苓各15克 滑石120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汗后,烦渴不止;伏暑大渴。
用法用量每服9克,汤调或新汲水调服,姜汤尤妙。
摘录《伤寒心要》
处方39、龙石散处方朱砂(研飞)二两半,寒水石(烧通赤)二斤,生脑子(研)二钱半。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塞,疼痛妨闷。
用法用量每日五、七次用,夜卧掺贴妙。每用少许,掺贴患处,咽津。小儿疮疹,毒气攻口齿,先用五福化毒丹扫后,仍再用此药掺贴,立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0、碧雪处方芒消 青黛 石膏(煅过,研,飞)寒水石(研,飞)朴消 消石 甘草 马牙消各等分
制法上药先将甘草煎汤400毫升,去滓,入诸药再煎,边煎边搅,使诸药消融,再入青黛和匀;倾入砂盆内,候冷结凝成霜,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主脏腑积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或喉闭壅塞,水浆不下,天行时疫,发狂昏愦。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含化,咽津,不拘时候。如喉闭壅塞不能吞咽者,即吹药入喉,频用。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41、冰霜散处方寒水石(生)牡蛎(烧)朴消 青黛各30克 轻粉3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烧烫伤,创面破溃疼痛。
用法用量新水或油调搽。
摘录《活法机要》
处方42、天麻白术丸处方天麻(去苗)白术 天南星(炮)半夏(汤洗净)白附子(炮)川芎 白僵蚕(炒,去丝、嘴)寒水石(煅过)薄荷叶(去土)赤茯苓(去皮)旋复花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细研雄黄为衣。
功能主治治风湿痰饮,攻冲头目,昏晕重痛,咽膈壅滞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后用温生姜、紫苏汤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43、川芎石膏散处方川芎 芍药 当归 山栀 黄芩 大黄菊花 荆芥 人参 白术各1.5克 滑石12克 寒水石 桔梗各6克 甘草9克 石膏 防风 连翘薄荷各3克 砂仁0.75克
功能主治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闭,眼生翳膜,及中风偏枯。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姜、醋、发热物。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44、桂苓甘露散别名桂苓白术散(《宜明论方》卷六)。
处方茯苓30克(去皮)甘草60克(炙)白术15克 泽泻30克 官桂15克(去皮)石膏60克 寒水石60克 滑石120克 猪苓15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清暑泄热,化气利水。治中暑受湿,头痛发热,烦渴引饮,小便不利,以及霍乱吐泻,小儿吐泻惊风等。
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汤调下,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3克。
摘录《宜明论方》卷六
处方45、桂苓甘露散处方官桂 人参 藿香各15克 茯苓 白术 甘草 葛根 泽泻 石膏 寒水石各30克 滑石60克 木香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益气和中。治伏暑烦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及水泻不止,疟疾等。
用法用量每服9克,白汤调下,生姜汤亦可。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处方46、紫雪散处方犀角(镑)羚羊角(镑)石膏 寒水石 升麻各30克 元参60克 甘草(生)24克 沉香(锉)木香(锉)各15克
制法上药用水1升,煎至200毫升,用绢滤去滓,将汤再煎滚,投提净朴消108克,文火慢煎,水尽欲凝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9克,金箔100张,各预研细和匀,将药碗安于凉水盆中,候冷凝如雪为度。
功能主治清心脾积热,解毒。治重腭,心脾有热,上腭生疮,形如梅子,外无寒热,内时作烦;舌疔,心脾火毒,舌生紫疱,其形如豆,坚硬寒热,疼痛应心,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大人每用3克,小儿0.6克,十岁者1.5克,徐徐咽之。或用淡竹叶、灯心煎汤化服。咽喉肿痛,吹患处。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处方47、八风丹别名八风丸(《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滑石(细研)天麻(酒浸)各30克 龙脑(研)麝香(研)各0.3克 白姜蚕(微炒)白附子(炮)各15克 半夏(白矾制)60克 寒水石(火烧通赤,细研,水飞)25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细末,人已研药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樱桃大。
功能主治诸风及痰热上攻,头痛面赤,头晕目眩,鼻塞咽干,颈项不利,痰唾稠浊,神情如醉,百节疼痛,耳啸蝉鸣,面上游风,口眼蠕动。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食后温荆芥汤或茶清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48、牛黄凉膈丸处方牛黄(研)30克 南星(牛胆制)23克 甘草(爁)300克 紫石英(研,飞)麝香(研)龙脑(研)各150克 牙消(枯过研细)寒水石粉(煅)石膏(细研)各600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30克作30丸。
功能主治治风壅痰实,蕴结不散,头痛面赤,心烦口干,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卧不安,颔颊赤肿,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用温薄荷、人参汤嚼下。小儿平常服半丸,急惊服1丸,用薄荷水化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49、滑石散处方寒水石12克 白滑石6克 葵子6克 乱发灰 车前子 木通(去皮、节)各6克
制法上药锉为散剂。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治膀胱为热所迫,或忍小便,以致小便不通,少腹急痛者。
用法用量用水2升,煮取1升,每服200毫升,即利。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六
处方50、胡桐泪散处方胡桐泪 细辛 川芎 白芷各4.5克 寒水石(煅)6克 生地3克 青盐0.6克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牙宣。
用法用量干掺牙龈患处,待炖饭时,以温水漱去,少时再上。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51、羌活退翳丸别名滋阴地黄丸(《医学纲目》卷十三)、柴胡退翳丸(《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黑附子(炮)寒水石各3克 酒防己6克 知母(酒炒)牡丹皮 羌活 川芎各9克 酒黄柏 生地黄(酒洗,炒)丹参 茺蔚子 酒当归身 柴胡各15克 熟地黄24克 芍药39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目内障。右眼小眦青白翳,大眦微显白翳,脑瘫,瞳人散大,上热恶寒,大便秘涩。遇天气暄热,头痛睛胀。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服。药后省语言,以食压之。翳在大眦,加葛根、升麻;翳在小眦,加柴胡、羌活。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52、牛黄膏处方雄黄小枣大(用独茎萝卜根水并醋共350毫升煮尽)甘草末 甜消各9克 朱砂1.5克 龙脑3克 寒水石(研细)15克
制法上药同研匀,蜜和为剂。
功能主治清热镇惊,治小儿惊热。
用法用量每次半皂子大,食后用薄荷汤温化下。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处方53、通隘散处方白硼砂6克 孩儿茶3克 蒲黄1.8克 青黛3克 牙消1.8克 枯矾I.8克 片脑0.6克 黄连1.5克(研末)滑石3克 寒水石3克 黄柏1.5克(研末)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喉痛生疮声哑。
用法用量用少许,吹入喉中即效。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54、一上散处方雄黄(通明,手呵破者)黑狗脊 蛇床子(炒)熟硫黄各15克 寒水石18克 斑蝥13个(去翅、足、毛,研碎)
制法上药另研雄黄、硫黄、寒水石如粉,次入斑蝥、蛇床子和黑狗脊为细末,同研匀。
功能主治治疥癣。
用法用量先洗疥癣,令汤透去痂,油调手中擦热,以鼻中嗅三两次,擦患处,可一上即愈。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55、清白散处方桑白皮(蜜炒)地骨皮各9克 甘草3克 贝母6克 寒水石(煅)9克 天花粉 酒芩 天门冬各4.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肺热痰火上壅,耳出白脓;兼治咳嗽。
用法用量食后用蜜水调服;或白通草煎汤送下。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三
处方56、龙虎丹处方黑牵牛(爁)藿香叶(生)天麻(去苗)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微炒)硫黄(结沙)天竺黄(生,研)细辛(去苗,洗)半夏(汤洗七次,生姜汁制)附子(炮,去皮、脐)何首乌(去粗皮)羌活(去苗,洗,焙)独活(去苗)柴胡(去苗)川芎(洗)桔梗(生)各60克 寒水石(烧通赤,研,飞)500克 茴香(淘去土,焙)甘松(洗去土,焙)肉桂(去粗皮)五灵脂(生)白芷(生)菊花(去土)川乌(炮,去皮、脐)白僵蚕(去丝、嘴,炒)缩砂仁(生)各150克 牙消(研)木香(生)水银(与硫黄用慢火结成沙子)雄黄(研,飞)麝香(研)各30克 地龙(去土,爁)白干姜(炮)朱砂(研,飞)白蒺藜(爁)防风(去苗)各90克 乌蛇(酒浸,炙,去皮、骨)240克 龙脑(研)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治半身不遂,及风毒攻注,遍身疮疥,头风多饶白屑,毒风面上生疮,刺风状如针刺,痫风急倒作声,顽风不识痛痒,疠风颈生斑驳,暗风头旋眼黑,瘗风面生赤点,肝风鼻闷眼瞤,偏风口眼歪斜,节风肢节断续,脾风心多呕逆,酒风行步不前,肺风鼻塞项疼,胆风令人不睡,气风肉似虫行,肾风耳内蝉鸣,阴间湿痒。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薄荷酒嚼下;日进一服,重即二服。产后惊风,乱道见物,朱砂酒磨下。产后身多虚肿,频增昏沉,身如针刺,发随梳落,面黄心逆,并煎当归酒嚼下,日进二服;若治伤寒,炒葱豉酒嚼下,盖覆出汗立愈;小儿惊风,薄荷酒化下少许;大人急风口噤失音等,薄荷酒化灌之。常服茶、酒任下,不拘时候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57、青龙丹处方甘草 贯众 茯苓 干葛 龙脑 薄荷叶 藿香各30克 缩砂150克(去皮)山茵陈叶 寒水石各180克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和丸,樱桃大,别研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盛,一切血妄行。
用法用量每次1丸,温开水化服。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十五
处方58、散血膏处方紫金皮 白芷 大黄 姜黄 南星 大柏皮 赤小豆 寒水石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地黄汁调成膏。
功能主治治目赤肿不能开,睛痛,热泪如雨者。
用法用量敷眼四周。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59、飞龙夺命丹别名渊然真人夺命丹(《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六)、再生丹(《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卷四)。
处方蟾酥6克(干者,酒化)血竭3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雄黄9克 轻粉1.5克 胆矾3克 麝香1.5克 铜绿6克 寒水石3克 朱砂6克 海羊21个(即蜗牛,连壳用)天龙1条(即蜈蚣,酒浸,炙黄,去头、足)脑子1.5克(如无亦可)
制法上药为细末,将海羊研作泥和前药末为丸,如绿豆大,若丸不就,酒煮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主治疔疮,发背,脑疽,乳痈,附骨疽,一切无头肿毒、恶疮,服之便有头,不痛者,服之便痛,已成者,服之立愈。
用法用量每服2丸,用葱白10厘米,擂碎裹药,用酒送下。以衣被盖覆。半小时后,再用热酒数杯,以助药力,以发热汗出为度。如病重汗不出者,再服2丸,汗出即效。疮在上,食后服,在下,空腹时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冷水、黄瓜、茄子、油、面、猪,羊、鱼肉,一切动风发疮等物。
摘录《急救仙方》卷二
处方60、风引汤别名紫石煮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癫痫汤(《普济方》卷三七八)。
处方大黄 干姜 龙骨各56克 桂枝42克 甘草 牡蛎各28克 寒水石 滑石 赤石脂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84克
制法上十二味,杵末粗筛,以韦囊盛之。
功能主治清热熄风,镇惊安神。主治癫痫、风瘫。突然仆卧倒地,筋脉拘急,两目上视,喉中痰鸣,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腻,脉滑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井花水300毫升,煮三沸,温服100毫升。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