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辛甘;寒;无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石膏的处方共253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1~300共60个。
处方1、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1两,石膏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芎䓖3分,汉防己3分,桂心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防风3分(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麻黄1两(去根节)。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贼风。身体缓弱,手足不遂,言语謇涩,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2、鳖甲丸处方鳖甲(醋浸,炙令黄色,去裙襕)1两,虎头骨(酒浸,炙令黄色)3分,乌梅肉(炒令干)3分,麦门冬(去心,焙)1两,豉(微炒)1两,石膏(碎研)3分,常山(细锉)1两,白薇半两,萎蕤半两,升麻3分,人参1两1分,知母(锉,焙干)3分,地骨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疟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未发前米饮送下,明日早晨又服30丸,如人行10里,即食1碗白粥,至临发时又服30丸即愈。不吐不利,愈后3日内将息如常法。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3、葱豉白虎汤处方鲜葱白3枚,豆豉3钱,生石膏4钱,知母3钱,细辛3分,生甘草5分,粳米3钱(荷叶包)。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邪郁于内,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烦躁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十一
处方4、解毒通脉汤处方桃仁3钱,大黄2钱,水蛭2钱,虻虫2钱,银藤1两,生石膏8钱,丹皮2钱,连翘5钱,栀子3钱,黄芩3钱,延胡索2钱,赤芍2钱。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脉止痛。主寒湿阻络,恶露不下,毒邪逆串经脉,气血壅滞,堵塞血脉,郁久化热所致的产后急性血栓性静脉炎。发热肢肿,疼痛难忍。
各家论述方中水蛭、虻虫入血分,化瘀血,蚀死血;桃仁活血化瘀;大黄入血分,化瘀血,清解血分毒热;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破血;石膏、连翘、栀子、黄芩清热解毒而散结;金银藤清热解毒,通血脉活络;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此方边清边通,使湿毒热邪得以清解,瘀血死血得以活散。
摘录《刘奉五妇科经验》
处方5、大黄散处方川大黄1两(生用),黄芩1两,白芷3分,寒水石1两,白蔹1两,黄柏3分(锉),石膏1两,赤石脂1两,黄连1两(去须)。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痈肿发背。
用法用量以浆水调为膏,厚涂于疮上,干即易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6、解五蒸汤处方甘草1两(炙),茯苓3两,人参2两,竹叶2把,葛根3两,干地黄3两,知母2两,黄芩2两,石膏5两(碎),粳米1合(一方无甘草、茯苓、人参、竹叶)。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骨蒸。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半,分为3服。亦可以水3升,煮小麦1升,乃煮药。
注意忌海藻、菘菜、芜荑、火醋。
摘录《外台》卷十三引《古今录验》
处方7、桂枝汤处方桂(去粗皮)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芍药1两,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芎藭1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伤寒,头目昏痛,体热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8、寒冰散处方生石膏、冰片少许。
制法上共研末。
功能主治小儿木舌。舌尖肿大,塞满口中,硬,不能转动。
用法用量敷舌上。如出血,石膏炒焦用。
摘录《保婴易知录》卷下
处方9、寒水石粉散处方寒水石、芒消、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甘草(炙)、大黄、黄芩、芎䓖、麻黄(去节)、牡蛎(熬)各等分。
制法上捣筛。
功能主治少小壮热,不能服药者。
用法用量以粉1升和药屑3合,复下筛。以粉粉儿,1日3次。热退即止。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引《崔氏方》
处方10、馏水石膏饮处方生石膏(轧细)2两,甘草3钱,麻黄2钱。
功能主治胸中先有蕴热,又受外感,胸中烦闷异常,喘息迫促,其脉浮洪有力,按之未实,舌苔白而未黄者。
用法用量上用蒸汽水(僻处若无汽水,可用甘澜水代之)煎2-3沸,取清汤1大碗,分6次温服。前3次,一点钟服1次,后3次,一点半钟服1次。病愈则停服,不必尽剂,下焦觉凉者,亦宜停服。
各家论述此方取汽水轻浮之力,能引石膏上升,以解胸中之烦热;甘草甘缓之性,能逗留石膏不使下趋,以专其上行之力;少佐麻黄解散太阳之余邪,兼借以泻肺定喘,而胸中满闷可除。
临床应用伤寒:奉天东站经理矿务钱慕韩,愚之同乡,其妇人于仲冬得伤寒,四五日间喘不能卧,胸中烦闷异常,频频呼唤,欲自开其胸。诊其脉浮洪而长,重按未实,舌苔白厚。知其证虽入阳明,而太阳犹未罢也。为拟此方,汤成后,俾徐徐分六次服之,因病在上焦,若顿服,恐药力下趋,则药过病所,而病转不愈也。服至三次,胸间微汗,病顿见愈,服至尽剂,病愈十之八、九。再诊其脉,关前犹似浮洪,喘息已平,而从前兼有咳嗽未愈。继用玄参一两、杏仁(去皮)二钱,蒌仁、牛蒡子各三钱,两剂全愈。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11、聪耳汤处方柴胡、石膏、知母、黄芩、生地、川芎、南星、黄柏、桔梗、甘草、芍药、枳壳、前胡。
功能主治耳聋失聪。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便览》卷一
处方12、葛根石膏汤处方葛根1两,麻黄1两,石膏2两,黄芩半两,芍药半两,桂枝半两,甘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解肌出汗。主天行热毒未解,欲生豌豆疮,发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煎8分,温服。取小汗。自汗者,去麻黄。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四
处方13、蓝青汤处方干蓝青2两,凝水石(碎)1两半,石膏(研)1两半,山栀子仁1两半,柴胡(去苗)半两,犀角(镑)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赤芍药半两,羚羊角(镑)半两,葛根(锉)半两,知母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丹毒,赤肿壮热,百治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次1钱匕,水半盏,煎至4分,下蜜半钱,竹沥少许,再煎至3分,去滓,空心、日晚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14、葛根石膏汤处方干葛、石膏、知母、粳米。
功能主治燥火腹痛,口干脉数者。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15、麻黄汤处方麻黄4两,黄芩3两,甘草(炙)3两,石膏3两(碎),升麻2两,栀子仁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下气,解肌,折热。主乳不发动,热气上冲。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半,分3次服。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
处方16、葛根汤别名葛根龙胆汤
处方葛根8两,生姜3两,龙胆半两,大青半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麻黄(去节)2两,萎蕤1两,芍药2两,黄芩2两,石膏(碎)1两,升麻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3-4日不愈,身体热毒;阳毒伤寒,头痛壮热未解,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葛根龙胆汤(《千金》卷九)。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一引《小品方》
处方17、常山饮处方常山、石膏、大黄(煨)、甘草(炮)、鳖甲(醋炙)、柴胡(去芦)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海虚,乘热发狂,闷乱时作;及室女体热,红脉不行。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放冷服。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18、擦牙漱津方处方石膏4两(煅过),青盐1两(炒),黄柏2两(盐酒炒黑色),川椒(炒去汗,去目,取红末)3钱,杜仲2两(盐水炒断丝)。
功能主治滋阴清火,永无痰火之患。
用法用量每清晨洗面时取少许擦牙,漱津,呷滚水再嗽咽下。
摘录《医学正印》卷上
处方19、麻黄散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黄耆1两(锉),石膏1两半,天门冬2分(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生用),甘草3分(锉,生用)。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头痛,咳嗽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20、集仙丹处方大红三仙丹1两,明净腰黄2两,生漂牡蛎粉1两,飞净石膏4两,广丹1两,飞滑石3两。
制法上各为细末,和匀听用。
功能主治提脓拔毒。主疮疡脓毒未消,恶腐不脱者。
用法用量掺入疮口,不妨略多。
各家论述三仙丹提毒化腐,性颇和平,不独脓毒未清恶腐不脱者赖以化毒去腐,即至脓水净尽,新肌盎然,亦可少少用之,即以生肌收口。但金石之性,藉炉火升炼而成,功最捷而吸力亦富,全在研之极细,掺之极匀。若扑药太重,即能作痛,恒有病家知是神丹,索药自掺,往往不知分量,用之大多,反而贻害,又不容靳而不予,致贻吝惜之讥。乃为汇集中正和中之品,俾三仙并行不悖,既有提脓拔毒之效,复无多用增痛之虞,是无法之法,命名集仙,以志其实。
摘录《疡科纲要》卷下
处方21、常山汤处方常山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1两,石膏(研)1两,人参1两,牵牛子(炒)1两,干漆(炒令烟出)1两,陈橘皮(去白焙干)1两,大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潮热,饥瘦减食,烦躁颊赤,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小麦、竹叶,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22、麻黄丸处方麻黄根2分,石膏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人汗劳不止。
用法用量大人服如小豆3丸,每日3次,小儿以意增损。
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效验方》
处方23、喉症散处方青黛、生石膏、象牙屑、人中白、玄明粉、青果炭、天花粉、西月石、炉甘石、冰片。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火解毒,生肌化腐。主咽喉红肿,乳蛾,口腔腐碎,牙龈肿胀。
用法用量外搽患处。
摘录《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处方24、擦牙散处方藿香3钱,北细辛3钱,沉香3钱,白芷3钱,青盐3钱,广木香3钱,破故纸3钱,石膏(煅)1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固齿。
用法用量早、晚擦牙。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六
处方25、麻黄五痫汤处方麻黄(去节)2分,羌活2分,干葛2分,甘草(炙)2分,枳实2分(炙),杏仁20枚,升麻4分,黄芩4分,大黄4分,柴胡3分,芍药3分,钓藤皮1分,蛇蜕3寸(炙),蚱蝉2枚(炙,去羽),石膏6分(碎)。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百日及过百日儿发痫,连发不醒;及胎中带风,体冷面青后张。
用法用量以水2升并竹沥5合,煎取6合,每服1合。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引《古今录验》
处方26、揩齿散处方猪牙皂荚半两(烧过),夜合枝1尺(烧成灰),槐枝1尺(烧成灰),皂荚枝1尺(烧成灰),寒水石半两,石膏1两(2味煅过,细研),升麻半两,芎䓖1分,甘松1分,藿香1分,丁香10个。
制法上药升麻等后5味锉为末,与上各相合研匀细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齿脚尚虚,不宜用牙刷刷齿者。
用法用量每日依常法揩齿后用盐汤漱口。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三四引《王岳产书》
处方27、擦牙固齿散处方生软石膏5钱,骨碎补6钱(去毛,蜜水拌,微火焙),青盐6钱,槐花5钱,寒水石5钱,没食子5钱(酒煮,火烘)。
制法为细末。
功能主治固齿。
用法用量每日擦牙。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六
处方28、擦牙至宝散处方雄鼠骨1付(其鼠要8两以上者,越大越好,用草纸包7层,再用稻草包紧,黄泥封固,用谷糠火煨熟去肉,拣出全骨,酥油炙黄,研为细末),北细辛1钱5分(洗净土,晒),破故纸5钱(青盐水炒),香白芷3钱(青盐水炒),白石膏5钱(青盐水炒),全当归5钱(酒炒),怀生地3钱(酒炒),绿升麻2分(焙),没石子雌雄1对(酒煮,火烘),真沉香1钱5分,骨碎补5钱(去毛净,蜜水炒),旱莲草5钱(酒炒)。
制法上为细末,同鼠骨末合在一起拌匀,用银盒或铅盒盛之。
功能主治牙齿动摇者,仍可坚固;不动者,永保不动;甚至少年有去牙一二,在三年以内者,竟可复生。
用法用量每日擦牙漱咽,久而不断。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六
处方29、蒺藜丸处方石决明、川芎、白芷、防风、木贼、石膏、覆盆子、楮实(去壳,用米)、蝉蜕、蔓荆子、青箱子、车前子、细辛、菊花、旋覆花、蜜蒙花、龙胆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退诸障膜。主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40丸,食后茶清送下;如诸虚,盐汤送之;实者,茅根、蔗汤送下;缺珠,猪肝煎汤送下;垂帘障,每服20丸,四物汤送下;如重甚,加白柿、桑白皮、茅根、蔗煎汤送下。
摘录《急救仙方》卷三
处方30、干漆散处方干漆1分(捣碎,炒令烟出),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恒山半两,石膏1两(研),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7-8岁,患疟发歇,寒热心烦,或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小麦30粒,煎至5分,去滓放温,发前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31、解肌散处方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炙)、半夏(制)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发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生姜3片,薄荷1叶,煎至2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八
处方32、葶苈丸别名人参顺气饮子
处方半夏(洗)5分,厚朴(炙)5分,石膏5分,青皮5分,当归身7分,白豆蔻仁1钱,缩砂1钱,茵陈(酒制)1钱,干葛1钱,炙甘草3钱,羌活3钱,黄芩(一半酒洗,一半炒)3钱,苦葶苈(酒洗,炒)3钱,人参3钱,柴胡3钱,独活3钱。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米大。
功能主治心下痞,胸中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临卧用一口汤送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33、柴胡散处方柴胡1两(去苗),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麻黄1两半(去根节),黄芩1两,赤芍药1两,桂心1两,石膏2两,葛根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2日,头项四肢烦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以衣盖取汗。如人行5里,未汗再服。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34、寒水石散处方寒水石、芒消、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大黄、甘草、黄芩、防风、芎䓖、麻黄根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身体壮热,不能服药。
用法用量上合治下筛,以粉1升,药屑3合相和,复以筛筛之,以粉儿身,1日3次。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35、鳖甲汤别名鳖甲恒山汤
处方鳖甲3两(炙),大青2两,石膏8两(碎,绵裹),牡丹皮1两,乌梅肉1两,常山3两,竹叶(切)1升,牛膝根3两,甘草1两,香豉1升(熬,绵裹)(一方有天门冬1升,生地黄1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21-28日,劳痛未歇,热毒不止,乍寒乍热,乍剧乍愈,发动如疟。
用法用量鳖甲恒山汤(《伤寒总病论》卷五)。
注意忌生葱、生菜、鲤鱼、海藻、菘菜、苋菜、芜荑。
摘录《外台》卷三引《删繁方》
处方36、黄芩散处方黄芩1两,川升麻1两,黄连3分(去须),石膏1两,栀子仁1分,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后,余热不解,身体沉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37、鲮鲤甲丸处方鲮鲤甲3片,蝮蛇半条,魁蛤半枚,水蛭(生用)2个,蜘蛛(生用)2个,斑蝥(去头翅足)2个,虻虫(去足翅)2个,蛴螬(生用)3个,蜈蚣1条,龙骨半两(研),石膏1两(细研,水飞),白矾(枯)半两,滑石半两,川芒消半两,消石半两,水银(与消石点楮汁研令星尽)半两,川大黄半两,黄连半两,桂心半两,附子(炮,去皮脐)2枚,雷丸10枚,巴豆12枚(去皮心膜油),川椒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白癞。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临卧温水送下,日2次。
摘录《准绳·疡医》卷五
处方38、黄灵丹处方大黄4两,川黄柏1两,胡黄连2两,生石膏2两。
制法晒脆,为细末。
功能主治腿胫红肿臭烂,流脓淌水,延开他处。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
处方39、葛根汤别名汉防己汤
处方贝母2两,葛根2两,丹皮(去心)2两,木防己2两,防风2两,当归2两,芎䓖2两,桂肉(切,熬)2两,茯苓2两,泽泻2两,甘草(炙)2两,独活3两,石膏(碎)3两,人参3两。
功能主治子痫,妊娠临月,因发风痉,忽闷愦不识人,叱逆眩倒,小醒复发。酒疸,心下懊痛,足胫满,发赤斑。
用法用量汉防己汤(《普济方》卷三三九)。贝母令人易产,若未临月者,以升麻代之。
注意忌海藻、菘菜、酢。
摘录《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
处方40、麻黄生姜汤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1两,五倍子2两,甘草(炙)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80枚,淡竹叶(切)1升,石膏(研)6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
功能主治肺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2盏,煎取1盏,去滓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41、麻黄汤处方麻黄(去根节,先煎,掠去沫,焙干)8两,桂(去粗皮)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芎䓖2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当归(切,焙)1两半,石膏(碎)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癔。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煎至1盏,入竹沥半合,再煎3-5沸,去滓温服,日3次,夜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42、麻黄汤处方麻黄(去节)1两1分,钩藤(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分,赤芍药3分,当归(锉,炒)3分,桂(去粗皮)3分,秦艽(去苗土)3分,大黄(蒸3度,晒干,锉)1两,石膏(捶碎)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6-7岁,发痫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去滓,取6分,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43、救胃煎处方生地3钱,白芍3钱,黄连3钱,玉竹3钱,炒枳壳8分,杏仁3钱,桔梗2钱,石膏4钱,麦冬3钱,花粉3钱,生甘草1钱,黄芩3钱,厚朴1钱。
功能主治噤口痢。
用法用量加水3茶碗,煎取1碗半,温服。
摘录《秋疟指南》卷二
处方44、黄连清胃丸处方炒山栀2两,连翘2两,大黄2两,黄芩2两,生石膏2两,丹皮2两,薄荷2两,知母3两,朴消1两,荆芥1两,生地1两,黄连1两,升麻1两,防风1两,当归尾1两,甘草1两,白芷1两,赤芍1两,玄参1两,花粉1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朴消煎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泻热解毒,清胃通便。主口燥舌干,两腮焮肿,牙齿疼痛,齿根溃烂,口流热涎,烦渴饮冷,气息臭秽,头痛目赤,尿涩便结。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开水送下。
注意忌食五辛荤腥;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45、解肌散处方地骨皮半两,槟榔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甘草(灸)1分,石膏1分,麻黄(去节,用汤浸洗)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1盏,煎至6分,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八
处方46、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柴胡(去苗)1两,葛根(锉)3分,赤芍药3分,甘草(炙)半两,石膏(碎)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气实热,口舌干燥,头痛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47、解肌散处方葛根1两(锉),柴胡1两(去苗),麻黄3分(去根节),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石膏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5-7日,头痛,余热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之。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48、擦牙散处方石膏半斤(火煨熟),白蒺藜(去刺)4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每日擦牙漱口,牙痛时频频擦之。立愈。
摘录《广笔记》卷三
处方49、羚羊角汤别名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1两(镑),石膏1两(火煅),当归1两(切,焙),芍药1两,生干地黄1两,白茯苓1两(去黑皮),麦门冬1两(去心,焙),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伤风寒,头目热痛。
用法用量羚羊角散(《普济方》卷三五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50、椒附汤处方蜀椒(去目并闭口者,炒出汗)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防风(去叉)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麻黄(去节,煎去沫,焙)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石膏(碎)1两,人参1两半,芍药1两半,当归(切,焙)2两,芎䓖2两,干姜(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产后中风,手足偏枯,筋脉驰缓,疼痛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生姜3片,枣1枚(擘),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51、解肌散处方麻黄2分(去根节),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赤芍药半两,贝母半两(煨微黄),石膏1两(细研),柴胡半两(去苗),葛根半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时气壮热,头疼咳嗽,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52、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3分,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3分,黄芩3分,石膏2两,芎䓖3分,川芒消3分,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壅风热,眼眉骨连头疼痛,心神烦躁,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53、蛤粉膏处方蛤粉5钱,轻粉2钱半,青黛1钱半,川黄柏2钱半,石膏(煅)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用芝麻油50或120毫升混合调匀,贮存备用。
功能主治酒渣鼻。
用法用量临用时,先以温热水洗脸,将药膏加入适量冷水调稀,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临床应用酒渣鼻:本方治疗酒渣鼻40例,初步疗效结果:治愈(皮疹消失,皮肤与正常皮色同)14例;显着进步(新疹出现减少,潮红减退)25例;恶化(潮红加剧,新疹增多,有时兼见渗出、疼痛肿胀)1例。治愈率35%,有效率87.5%。治愈之14例疗程为1-3个月,有效之25例尚在治疗中。
摘录《中华皮肤科杂志》(1958;3:214)
处方54、菖蒲汤处方菖蒲(米泔浸1宿,切)4两,木通(锉)3两,瞿麦2两(用穗),杏仁(去皮尖双仁,炒)3两,白术(锉碎,炒)3两,独活(去芦头)4两,山芋3两,甘草(炙,锉)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桂(去粗皮)3两,茯神(去木)2两,人参3两,石膏2两,前胡(去芦头)3两,磁石(火烧醋淬7遍)2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半,加竹叶7片,生姜1枣大(切),葱白1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四
处方55、大黄散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寒水石半两,川芒消半两,石膏半两,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葛根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时气表里如火,烦躁欲死。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不拘时候,以新汲水调下。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56、高丽清心丸别名高丽丸
处方寒水石1两,生石膏1两,黄芩1两,甘草1两,知母1两,黄柏1两,滑石1两,大黄1两,山栀1两,黄连5钱,朱砂5钱,雄黄5钱,冰片1钱,牛黄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1钱4分重,蜡皮封。
功能主治消炎缓泻。主头痛齿痛,齿龈肿痛,唇焦口臭,暴发火眼,结膜肿痛,吐血鼻衄,头热眩晕,便秘尿赤,鼻干耳鸣,以及小儿疹后毒热不净,牙疳。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忌食辛辣等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处方57、寒凉降火汤处方生地、黄芩、黄连、山栀、石膏、花粉、杏仁、苏子、生甘草。
功能主治寒凉降火清润。主疹因热火抑而不通,口唇破裂,二便不通,昏沉壮热,或身体胀痛,多发喘促,(鼻勾)(鼻合)痰鸣。
摘录《原瘄要论》
处方58、麻子汤处方大麻子1升(净择,水渍1宿),麻黄(去节)3两,防风3两,生姜3两,橘皮3两,荆芥3两,芎䓖3两,桂心2两,石膏5两(碎,绵裹),竹叶(洗)1握,葱白1握,豉心1合,蜀椒30枚(汗,去目),杜仲5两,独活4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偏风。
用法用量以水2斗,煮麻子令牙出,去滓,取1斗,先煮麻黄3沸,去沫,纳诸药,煎取3升,去滓,空腹顿服之令尽。覆取汗,以粉粉身,勿冲风。有患风水及大风者,不过3-4剂。
注意忌生葱、生菜、热面、荞麦、猪、鱼、笋,一切陈臭物。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广济方》
处方59、葛根汤处方葛根(炙黄,锉)3两,石膏(研)5两,甘草(炙令赤)1两,知母(锉,焙干)2两,黄芩(去黑心)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人参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生干地黄(酒洗,去土,炙)2两,粳米1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五蒸。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竹叶5片,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亦可以小麦半升,水3升,煮取汁煎药,更佳。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60、蝉花散处方羌活、独活、桑白皮、黄芩、谷精草、川芎、细辛、石膏、荆芥、蒺藜、蔓荆、车前子、牛蒡子、桂枝。
功能主治退五脏毒热。主五脏毒风所蕴,热极上冲,眼目突起,睛高外障。
用法用量白水煎,食后服。
摘录《眼科全书》卷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