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生姜的处方(二十一)

医药知识2023-02-09 01:38:45百科知识库

含有生姜的处方(二十一)

生姜(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小编整理出含有生姜的处方共41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01~1260共60个。

处方1、补虚汤

处方人参1钱半,黄耆3钱(蜜炙),白术1钱半(制),当归3钱,川芎1钱,茯神1钱半(去木),炙草8分,生姜3片,大枣3枚。

功能主治产后虚羸寒热,脉软弦涩。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气虚邪伏,营气不振,故虚羸困乏,寒热不止。人参扶元补气以御邪,白术健脾生血以壮气,黄耆补气益卫,当归养血益营,茯神安神定志,川芎活血行气,炙草以缓中益胃,姜、枣以调和营卫。水煎温服,使元气内充,则虚邪外散而营卫调和。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2、京三棱散

处方京三棱1两(炮,锉),桂心3分,丁香半两,益智子3分(去皮),木香半两,大腹皮1两(锉),前胡1两(去芦头),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蓬莪术3分,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积聚气,脾胃虚弱,不能化谷,致宿食不消,胁胀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3、姜附丹

处方生姜(切片)5两,川附子(炮,切片,童便浸,再加姜汁炒干)5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补虚助阳,消阴。主伤寒阴证,痈疽发背,心胸作痛,心腹痞闷,喉庳,颐项肿,汤水不下;及虚劳发热,咳嗽吐血,男妇骨蒸劳热,小儿急慢惊风,痘疹缩陷,黑泡水泡,斑;脾劳面黄肌瘦,肾劳面白骨弱;两目昏翳,内障,脾疟,久痢,水泻,米谷不化;又能解利两感伤寒,天行瘟疫,山岚瘴气,及不时感冒。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和滓服。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4、和血顺气散

处方红花1钱,桃仁1钱,香附1钱,砂仁1钱,陈皮1钱,甘草(炙)5分,乌药、青皮、草豆蔻、生姜。

功能主治醉饱努力,或行房事,致血蓄胃口,不时疼痛。

用法用量方中乌药、青皮、草豆蔻、生姜用量原缺。

摘录《杏苑》卷三

处方5、茅香花散

处方茅香花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高良姜半两(锉),藿香3分,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当归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白术1两,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气逆,或时呕吐,不思饮食,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6、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当归(锉,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7、姜苏饮

处方生姜、橘皮、苏叶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面青唇暗,振栗指冷,或皮肤粟生,或吐乳。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许氏幼科七种·热辨》

处方8、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五味子1两,木香1两,桔梗(去芦头)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食毒,腹胀虚鸣,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生姜,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9、和中散

处方藿香(去土)1两,白豆蔻1两,人参(去芦)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皮,生姜制)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三焦不调,停寒膈上,吐泻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小盏,入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10、茯苓汤

处方茯苓4两,厚朴4两(炙),橘皮2两,白术2两,生姜10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心头结气,连胸背痛,及吐酸水,日夜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7合,绞去滓,分3次温服,每服相去如人行7-8里。须利,加槟榔末1两半,汤欲熟时纳之,甚安稳,3日服1剂,频服5-6剂,可则停。

注意忌酢物、桃、李、雀肉。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11、抵圣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4两,白术2两,吴茱萸(汤洗,炼干,炒)1两,高良姜半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木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草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宿食不消,心腹(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沸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12、参苓丸

处方人参3分,天南星(炮)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半夏1两,生姜1两,晋矾1两。

制法上6味,先取天南星、半夏于砂盆内擦洗令净,用生姜同捣烂,拍作饼子,慢火炙令黄,同余3味,捣罗为末,薄荷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支饮不消,胸膈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生姜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13、奔豚茯苓汤

处方茯苓4两,生葛8两,甘草2两(炙),生姜5两,半夏1升(汤洗),人参3两,当归2两,芎䓖2两,李根白皮(切)1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短气,五脏不足,寒气厥逆,腹胀满,气奔走冲胸膈,发作气欲绝,不识人,气力羸瘦,少腹起腾踊如豚子,走上走下,驰往驰来,寒热,拘引阴器,手足逆冷,或烦热者。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5升,服1升,日3次,夜2次。

注意忌羊肉、饧、海藻、菘菜、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集验方》

处方14、保和汤

处方厚朴(姜制)8分,大腹皮(黑豆水洗)8分,半夏(制)8分,陈皮(去白)8分,柴胡5分,枳壳5分,甘草5分,生姜3钱(煨)。

功能主治中瘴气,发热呕吐,腹满不食。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处方15、姜鱼丸

处方干生姜末1两。

制法用鲫鱼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饮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7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16、厚朴三棱丸

处方厚朴(去粗皮,为末,生姜汁拌和,银器内炒干)6两,京三棱(炮,锉)3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炒干)3两,槟榔(锉)3两。

制法上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虚胀,两胁疼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17、姜葱饮

处方凤尾草连根1大握,老米1勺,生姜3片,葱白3根(连须)。

功能主治久近红白痢。

用法用量上以水3大碗,煎至1碗,去滓,入烧酒1小杯,蜜3茶匙,乘热服1小杯,移时再服1杯,1日服尽为度。

摘录《惠直堂方》

处方18、厚朴汤

处方厚朴4两(炙),吴茱萸5合,人参3两,茯苓4两,桔梗3两,生姜8两,玄参3两,芎䓖4两,白术4两,附子3两,橘皮3两(去赤脉)。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焦闭塞,干呕,呕而不出,热少冷多,好吐白沫清涎,吞酸。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绞去滓,分3服。

注意忌猪肉、桃、李、雀肉、大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干呕不出,热少冷多,肝气阻逆之验,虽用厚朴、橘皮、川芎、桔梗破滞之剂,不得生姜、茱萸不能开运闭塞,不得参、苓、白术不能运行药力,玄参一味专通膈上氤氲旺气。

摘录《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处方19、京三棱汤

处方京三棱(煨,锉)5两,陈曲(炒)1两,麦糵(炒)1两,木香1两,肉豆蔻(去壳,炮)1两,槟榔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杏仁(汤去皮尖双仁,麸炒,研)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谷劳体重,四肢烦倦,食已便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20、定命饮

处方圆白半夏(生)1分,茯苓1分,木香1分,老生姜(切片,干)1分,白术半分,甘草(炙)半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吐泻困重,欲传慢脾者。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生姜、大枣煎汤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处方21、备化汤

处方木瓜干1两,茯神(去木)1两,牛膝(酒浸)3分,附子(炮,去皮脐)3分,熟地黄半两,覆盆子半两,甘草1分,生姜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丑末之岁,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病关节不利,筋脉拘急,身重,萎弱,或温疠盛行,远近咸若,或胸腹满闷,甚则浮肿,寒疟,血溢,腰椎痛。

用法用量每服4大钱,水1盏半,煎7分,去滓,食前服。自大寒至春分,依正方;自春分至小满,去附子,加天麻,防风各半两;自小满至大暑,加泽泻3分;自大暑直至大寒,并依正方。

摘录《三因》卷五

处方22、沉香化滞丸

处方黑丑(炒)48两,枳实(炒)48两,五灵脂(炒)48两,山楂80两,枳壳(炒)80两,陈皮80两,香附(醋炙)80两,厚朴(生姜炙)80两,莪术(炙)80两,砂仁8两,三棱(麸炒)32两,木香32两,青皮(炒)32两,大黄240两,沉香16两。

制法上为细末,冷汗水为小丸。

功能主治舒气化滞。主饮食停滞,胸膈痞闷,两胁胀满,嘈杂吐酸。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3、补肝散

处方决明子5分,防风5分,芎䓖5分,秦皮5分,人参5分,茯苓5分,干地黄5分,枳壳5分,蕤仁5分,石膏5分,黄连5分,青葙子5分,生姜5分,甘草5分,黄芩5分,麦门冬5分,竹沥5合,青羊肝1具(并胆)。

功能主治诸眼疾。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肝,纳上药各5分,煎取1升,去滓,入竹沥,入羊肝,更煎5沸,分3次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处方24、白术散

别名白术香散

处方白术3分,芦根3分(锉),草豆蔻3分(去皮),人参3分(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邪热已退,胃气未和,哕不能食。

用法用量白术香散(《普济方》卷一五二)。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25、厚朴煮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高良姜1两,白术1两,干木瓜(锉)1两,人参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肉豆蔻(煨,去壳)2枚,甘草(炙,锉)半两,干姜(炮)半两,草豆蔻(煨,去皮)3枚。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肠滑泄利,腹多胀满。呕逆不思食,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26、麦门冬丸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石膏(煅)1两,萎蕤1两,人参1两,升麻1两,龙胆1两,栝楼根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生姜(切,焙)1两,枸杞根皮(洗,切)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粟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处方27、姜曲饼子

处方生姜2斤(切作片子,以盐2两淹1宿,焙干),半夏曲1两半,大杏仁30枚,甘草2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丸为小饼子。

功能主治冷痰厥逆。

用法用量每以白汤嚼下3-5饼。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七引《十便良方》

处方28、沉香丸

处方沉香1两,木香1两,青橘皮(去白)1两,草豆蔻仁1两,缩砂仁1两,川椒(炒出汗)1两,肉桂(去粗皮)1两,白豆蔻仁1两,白术2两,陈橘皮(去白)2两,干姜(炮)2两,高良姜(切,炒)2两,香附子(炒)2两,小麦糵2两,半夏(姜制)2两,京三棱(炮香熟,切)4两,蓬莪术(炮香熟,切)4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4两,吴茱萸(汤洗7遍)4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神曲末1斤,生姜汁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养脾胃,助气消谷。主脾胃虚弱,食久不化,胸膈痞满,腹胁膨胀,噫醋吞酸,恶心呕逆,四肢倦怠,心腹疼痛,饮食减少,泄泻无度,及禀受怯弱,饮食易伤。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29、柴胡秦艽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常山1两,贝母(去心)1两,甘草(微炙)1两,乌梅肉(焙干)1两,山栀子仁1两,豉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生姜(切)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桃枝(锉)1握,柳枝(锉)1握,葱白(切)1握,薤白(切)1握,糯米半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酒2分,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早晨、日午、临卧各1。5岁以下分作2服,2岁以下分作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30、沉香汤

处方沉香(锉)1两,白豆蔻(去皮)半两,草豆蔻(去皮,炒)半两,人参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半夏(汤洗,薄切,生姜汁拌,炒黄色)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炒)3分,白术(锉,炒)1两,干姜(炮)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快气消食。主谷劳体重,食已便卧;及妊娠心痛,痰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拿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31、赤石脂散

处方赤石脂1两,龙骨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地榆1两,当归1两(锉,微炒),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诃梨勒1两(煨,用皮),干姜1两(炮裂,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日夜不绝。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32、黄耆汤

处方黄耆2两,人参1两,芎䓖1两,当归1两,甘草(炙)1两,远志2两(去心),干地黄2两,大枣20枚,生姜5两,麦门冬(去心)5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客热郁积在内,或生疖。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分3次温服。

摘录《鬼遗》卷四

处方33、姜陈汤

处方广陈皮1钱,生姜皮1钱。

功能主治夏间阳气在外,胃虚邪气易侵,作吐泻。

用法用量加水1盏煎。不拘时候服。

摘录《穷乡便方》

处方34、当归汤

处方当归(切,焙),桑耳1两半,萆薢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射干1两半,芎䓖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桂(去粗皮)1两,干姜(炮裂)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冷留着,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入生差1枣大(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处方35、京三棱鳖甲丸

处方京三棱(炮,锉)1两半,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半,黄耆(锉,焙)1两半,白术1两半,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熟)2两,干姜(炮)1两,诃黎勒皮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橘皮(汤去白,焙干)1两,桔梗(炒)1两,麦糵(炒)1两,陈曲1两,干地黄1两,桂(去粗皮)1两,槟榔(锉)1两,木香1两,当归(切,焙)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久冷,心腹胀满,宿食不消,时作呕逆,日渐羸瘦,兼癖瘕气块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加至40丸;温酒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36、姜葱膏

处方生姜1斤(取自然汁)4两,葱汁4两。

制法共煎成膏,入牛胶少许,麝香1分,摊布上。

功能主治流痰痉痛,不红不肿,皮肉冰冷。

用法用量贴。

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处方37、厚朴七物汤

别名厚朴七味汤、七物厚朴汤

处方厚朴半斤,甘草3两,大黄3两,大枣10枚,枳实5枚,桂枝2两,生姜5两。

功能主治病腹满,发热10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腹满气胀。

用法用量厚朴七味汤(《外台》卷七)、七物厚朴汤(《袖珍》卷三引《圣惠》)。呕者,加半夏5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

各家论述1.《沈注金匮要略》:此有表证腹满也。发热十日之久,脉尚浮数,当责风邪在表。然风气内通于肝,肝盛乘胃,故表见发热,而内作腹满;风能消谷,即能食而为中风,所以饮食如故。用小承气荡涤肠胃之热,桂、甘、姜、枣调和营卫,而解在表之风耳。2.《张氏医通》:此本小承气合桂枝汤,中间裁去白芍之酸收,不致引邪入犯营血。虽同用桂枝、甘草,与桂枝汤泾渭攸分。其厚朴独倍他药,正以泄气之浊逆耳。

摘录《金匮》卷上

处方38、承气泻胃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大黄(锉,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实腹胀,水谷不消,溺黄体热,鼻塞衄血,口喎唇紧,关格不通,大便苦难。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温服。取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处方39、保生汤

处方紫菀(去苗土)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龙骨1两半,赤石脂1两半,艾叶(炒)3分,白术3分,黄连(去须)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阿胶(炙令燥)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地榆1两1分,肉豆蔻(去壳)1枚,益智(去皮)半两,干姜(炮)半两,旋覆花(炒)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祛散寒湿,安和胎气。主妊娠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40、白术散

处方白术3分,草豆蔻1两(去皮),当归1两(锉,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芎藭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腹中冷,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41、厚朴散

处方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白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木通3分(锉),桂心3分,赤茯苓3分,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不能食,腹内冷气,或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42、草豆蔻汤

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粉末。

功能主治进食和气。主脾胃气冷热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43、厚朴汤

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高良姜(锉,炒)2两,人参2两,白术(锉,炒)2两,麦门冬(去心,炒)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甘草1两半,紫苏茎叶(全用,细锉)1两1分,陈橘皮(去白,炒)1两1分,吴茱萸1两(洗去滑,略炒)。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四肢逆冷,虚烦。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44、茅根散

处方鸡冠花、马蔺菜根、柳枝、枫枝、白茅根、生姜、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吐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1升半,童便1盏,瓦器济固,煮至1升,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八引《经验良方》

处方45、金粟丹

别名金粟丸

处方母丁香1两,草龙胆1两,厚朴(生姜汁制)1两,好朱砂(细研,水飞)1两,青黛(研)1两,干蟾5枚(涂酥炙焦黄),夜明砂(微炒)半两,诃子皮(微炮)半两,蝉壳半两,川黄连(冬用)2两,(夏用)1两,(上为细末),麝香(研)半两。

制法上药一处拌匀,用炼蜜一半,白面糊一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腹大疳瘦,如吃泥土,泄利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10粒,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五引张涣方

处方46、凉心丹

处方人参5钱,茯苓5钱,丹参5钱,黄连3钱,半夏3钱,吴茱萸5分,菖蒲1钱,生姜5片,麦冬1两。

功能主治猝然遇邪,一时卧倒,口吐痰涎,不能出声,发狂乱动,眼珠大红,面如火烧红色,发或上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47、沉香顺气汤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1两,缩砂仁半两,川芎半两,人参半两,陈皮3钱,干姜3钱,半夏(切片,生姜汁和匀,焙干)半两,丁香3两,甘草3两,沉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头风。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临床应用头风:崔菊坡尝苦头风,遂宁何起岩以此方进之,服之而愈。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家藏经验方》

处方48、白术散

处方白术3分,芎藭3分,赤芍药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2分,青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石膏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伤寒,四肢拘急,心腹满闷,头痛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剪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49、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人参(去芦头)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当归(锉,微炒)1两,桂心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腹中痛,呕逆,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50、麦门冬汤

处方生麦门各3两(去心),青竹茹3两,茅根5两,甘草1两(炙),生姜5两,人参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烦热,呕逆不下食,食则吐出。霍乱逆满,烦躁,眠卧不安。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5合,去滓,分3次温服,如人行6-7里,进1服。不吐利。

注意忌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51、草豆蔻丸

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茴香子1两(微炒),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桂心1两,干姜1两(炮裂,锉),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1两,川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木香1两,吴茱萸1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四肢寒冷,脐下妨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热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52、参桂饮

处方条参5钱,银花2钱,法夏(姜汁炒)2钱,僵蚕(姜汁炒)2钱,肉桂5分(去皮),陈皮1钱,砂仁(姜汁炒)1钱,粉草1钱,生姜3片。

功能主治白喉寒证渐重。白见于关内,成点成块,或满喉俱白,色如凝膏,喉内淡红微肿,时痛时止,头项强痛,身重,恶寒发热、咳嗽结胸,声低痰壅,舌苔白而厚,不思饮食,目眩,倦卧,或手足冷逆欲吐,腹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白喉全生集》

处方53、和中丸

处方人参1钱,干生姜1钱,橘红1钱,干木瓜2钱,炙甘草3钱。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胃进食,理气消痰。去湿滞,厚肠胃,调和脾胃,补益中气。主脾虚胃弱,纳少脘痞,干呕吞酸,或肿满。服寒药脾胃虚弱。久病虚弱,厌厌不能食。鼓证肿满初起,或因郁而成者。胃弱痞积,脾胃病纳少化迟。

用法用量《医学六要》有白术。

各家论述《脾胃论注释》:方中人参补气,又用橘红利气,则补而不滞,利而不耗;重用炙甘草配干生姜,辛甘阳药有温脾助运的功用;配木瓜酸以敛阴,有养胃生津的效力。蒸饼为丸,有养脾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54、建中黄耆汤

处方黄耆3两,甘草3两(炙),桂心3两,生姜1斤(薄切),饴糖半斤,大枣12个(擘)。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劳短气,少腹急痛,五脏不足。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下糖,温服1升,每日3次。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55、姜蜜汤

处方生姜汁1-2盏(煎沸2-3次),白砂蜜2-3盏(炼熟)。

功能主治呕吐恶心;老人上气,喘嗽不得卧。

用法用量各盛瓷器内。每次用1茶匙姜汁,2茶匙蜜,用沸汤服之。

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处方56、姜曲丸

处方来年陈麦曲2两(炒),茴香5钱,生姜2两。

制法上为末,或丸。

功能主治止泻。主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5-7钱,白汤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57、参归饮

处方人参1钱,当归1钱,寄生1钱,淮生1钱,准熟条芩1钱,香附1钱,茯苓1钱,阿胶1钱,川芎5分,生甘草5分,白芍2分,黄耆1钱半,黄杨叶3片,生姜2片。

功能主治妊娠胎漏,经血妄行。

用法用量水煎服。甚者日进1剂。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处方58、陈曲丸

处方陈曲(捣,炒黄)1两,干姜(炮)1两半,白术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大麦糵(炒黄)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别研)1两,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除杏仁外,为末,加杏仁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肠胃虚冷,食不能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59、姜葱熨

处方生姜8分,葱(连须叶)8分(另切,捣细,麻布绞汁并置1处)。

功能主治伤寒初起,必有食积,先按患人胸腹略觉胀闷作痛,即是病,时饮食停滞,变成结胸杀人,及结胸痞满等证。凡男、妇、老、幼食积气滞,痰凝冷痛,悉效。

用法用量二滓纳入铅粉2两,漆匠用者,研匀,起油锅炒极热,布包着实,顺气揉熨胀处,先隔布,次贴肉重熨,如冷,拌入姜葱汁调匀,少许炒,又熨多次,全畅为度。

摘录《简明医彀》卷二

处方60、和中丸

处方藿香叶1两,人参1两,陈皮1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2两,白茯苓(去皮)2两,半夏2两(汤洗,生姜汁浸),巴豆2钱半(与陈皮同炒焦,不用巴豆)。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中顺气,升降阴阳,消痰止呕,长肌退困,美进饮食。主脾胃怯弱,阴阳不和,三焦气涩,心腹痞闷,呕逆痰甚,头目不清,困倦少力,饮食减少,肌体瘦瘁,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煎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三

本文标签: 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