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延胡索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延胡(《雷公炮炙论》),玄胡索(《济生方》),元胡索(《药品化义》),元胡(《中药志》)。
基源:为紫堇科紫堇属植物延胡索部分种类的干燥块茎。
原植物:正品延胡索一般指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f.yanhusuo Y.H.Chou et C.C.Hsu)。齿瓣延胡索Corydalis remota Fisch.et Maxim.(Corydalis turtschaninovi Bess.),又名兰雀花、兰花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东北元胡(东北),土元胡(山东)和东北延胡索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td.(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td.var.amurensis Maxim.;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td.f.rotundiloba(Maxim.)Kitag.)在东北部分地区药用。
历史:延胡索《本草拾遗》始载,后历代本草均有收录。《纲目》释名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为延也”。书中并转引《本草拾遗》载:“延胡索生于(今河北承德地区),从安东道(今朝阳、锦州地区)来,根如半夏,色黄”。《纲目》亦载:“今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根丛生如竽卵样,立夏掘起”。明刘若金著《本草》述中云:“今茅山上龙洞、仁和(今杭州)、苋桥亦种之,每年寒露后栽种,立春后生苗,高三四寸,延蔓布地,叶必三之,宛如竹叶,片片成个,细小嫩绿,边色微红,作花黄色,亦有紫色者,根丛生,状如半夏,但黄色耳,立夏掘起……”。根据上述植物特征、生态、产地以及《纲目》及《植物名实图考》附图考证,延胡索实际包括了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及东北延胡索等数种植物。
形态:延胡索为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植株无毛。具块茎,球形或扁圆球状,直径0.5~2.5cm,内为黄色;地上茎纤细,稍肉质,易断。叶片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披针形或狭卵形,边缘有时带微红色。总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有花3~8朵,排列稀疏;苞片阔披针形,全缘或下部的有2~3齿或3~5裂;花横生于纤细的小花梗上,萼片2,早落;花瓣4,红紫色,2轮,外轮上部1片最大,长1.5~2cm,顶端微凹,尾部延伸成圆筒形长距,长1~1.2cm;雄蕊6,花丝连合成2束;子房扁柱形,柱头蝶状。蒴果线形。花期4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2页.图1754)
生境与分布:生于沿溪两岸或山脚的近中性或微酸性粉质壤土、沙质壤土或沙土上。主产浙江及江苏南通,均系栽培。河北、安徽、山东、河南亦有引种栽培。
齿瓣延胡索与延胡索的主要区别是块茎球状,直径1~3cm,内为黄色或鲜黄色。总状花序密集,有花20~30余朵;苞片半圆形,顶端栉齿状半裂或深裂;花蓝色或蓝紫色,花瓣4,2轮,外轮上瓣最大,瓣片边缘具微波状牙齿。花期4~5月,果期5~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3页.图1756)生于杂木林下、林缘、河漫滩及沟边,分布于中国东北及河北北部、内蒙古、甘肃、山东。原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东北延胡索与上述二种的主要区别是块茎直径8~15mm,内为白色或淡黄色,富含淀粉。叶二回三出全裂,末回裂片长椭圆形或倒卵形,有时分裂,长1~3cm,顶端钝圆或浅裂。总状花序有花数朵至十余朵,疏散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椭圆形,多数全缘或下部的稍呈栉齿状分裂;花梗偏于一侧;萼片不明显;花瓣4,蓝色至蓝紫色,上瓣顶端反曲,微凹,距粗,较直。蒴果线形,长1.8~2.5cm,宽2~3mm,干后缢缩,略呈念珠状。花期4-5,果期4~6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3页.图1755)生于山地林下、林边或沟阴处。分布于中国东北。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忌水涝。以排水良好,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宜,忌连作。用块茎繁殖,收挖时选芽多、无病虫害、质地坚实的块茎,在室内摊放数天,即可贮藏。于室内通风而阴凉的泥地,先铺上一层干的黄泥或细砂,然后放一层块茎,再盖~层泥砂,或用竹箩贮藏。9月下旬~10上旬播种,为了预防病害,播种前用1 1100的波尔多液浸种10~30分钟,以清水冲洗,稍晾干后,按行株距各20×10cm开沟排种,芽向上,覆土3~5cm,每亩用种量25~30kg。播后,畦面再上盖厩肥或堆肥。早春幼苗出土时及开花后,应各施追肥1次,可用人畜粪水或1%硫酸铵液追施。随时清除杂草,注意排灌。病害有霜霉病,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并在病穴中撒上石灰,且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雾防治;菌核病,用5%氯硝铵粉剂喷施。
采集:栽培延胡索在5~6月间植株完全枯萎5~7天后秋挖,浙江地区以5月中旬收获为最适宜。采挖后分别装在竹萝里,洗净泥土,放入开水中略煮3~6分钟至块茎内部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时为度,立即捞起晒干。野生者一般在植物生长末期或花期采挖,过迟则难于寻找。延胡索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永康一带,现今湖北、湖南、江苏有大面积栽培。以东阳、磐安种植面积大,产量多。齿瓣延胡索主产于东北及河北北部,有些地区已进行引种栽培。东北延胡索主产于辽宁,
鉴别
性状:延胡索块茎多呈不规则扁球形,有的呈倒圆锥形,主块茎直径5~18m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细皱纹,底部微凹处为茎痕或根痕,其周围有数个小突起,上部或侧面有数个大小不一的疙瘩状侧块茎,主、侧块茎中央凹陷处有茎痕及芽,有的块茎呈分瓣状或上部分成2~3瓣。质坚硬,难折断,破断面黄色或黄棕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齿瓣延胡索块茎扁球形、宽锥形或细锥形,单~或少数成“分瓣”状,直径5~25mm;表面鲜黄色或黄色,外皮全脱落,底部可见不定根痕,上部有少数疙瘩状侧块茎,主、侧块茎凹陷处有茎痕及芽。质坚硬,破断面鲜黄色,角质,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东北延胡索块茎球形、扁球形或长球形,单一,直径5~10mm;表面黄色或黄棕色,无明显皱纹,上端微凹处有茎痕,底部可见不定根痕。质较硬,破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较苦。以个大、饱满、质坚、色黄、内心黄亮者为佳。个小、色灰黄、中心有白色者质次。
显微 延胡索主块茎(上部1/3位置)横切面:皮层细胞10余列,淡黄色,扁平,外侧常有2~3列厚壁细胞散在,壁稍厚,木化,具细密纹孔。韧皮部宽广,筛管及乳汁管排列成数环圈。木质部导管细小,成环状排列。中央有髓。块茎(中部位置)横切面:木质部常分成4~7束排列成环。地下茎上着生的小球状块茎横切面:木质部常分成2~4个小束,稀疏排列成环。茎痕处的皮层内有石细胞。(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图45~47) 粉末:绿黄色,气微,味微苦。 ①含糊化淀粉粒薄壁细胞呈类多角形、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48~112μm,糊化淀粉粒隐约可见;有时可见细胞角隅增厚,显鲜黄色。 ②下皮厚壁细胞成片、淡绿黄色,呈类多角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直径48~96μm,壁稍弯曲,厚3~5μm,连珠状,木化,纹孔密集。 ③石细胞多单个散离或少数成群,淡绿黄色,呈类多角形、类方形、长圆形或纺锤形,边缘不平整或有凹凸,直径24~61μm,长88~160μm,壁厚8~16μm,纹孔细小而较密。 ④螺纹导管直径16~32μm,有的导管分子边缘不平整,螺状加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95)
加工炮制:常用的炮制品有延胡索和醋制延胡索; ①延胡索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切厚片或用时捣碎。 ②醋制延胡索 取净延胡索,加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干;或取净延胡索,加醋共煮,煮至醋吸尽,取出,干燥,切厚片或用时捣碎。每延胡索100kg,用醋20kg,可以加适量水稀释。此外,尚有酒制,酒醋制,炒制,制炭等炮制方法。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醋延酮索、酒延胡索,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块茎含延胡索甲素((+)-紫堇碱,d-Corydaline)、延胡索乙素(dl-四氢巴马汀、dl-Tetrahydropal-matine)、延胡索丁素(l-四氢黄连碱、lTetrahydroco-ptisine)、延胡索戊素(dl-四氢黄连碱)、延胡索己素(1-四氢防己胺,1-Tetrahydrocolumbamine)、延胡索庚素(d-紫堇球碱,d-Corybulbine)、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巴马汀、黄连碱、非洲防己胺(Columbamine)、1-四氢小檗碱、d-元胡宁(d-Yanhunine)、延胡索丙素(普鲁托品,Protopine)、延胡索寅素(α-别隐品碱,α-Allocryptopine)、d-海罂粟碱(d-Glaucine)、去氢海罂粟碱、d-N-甲基樟苍碱(d-N-Methyllaurotetanine)、去氢南天竹啡碱(Dehydronantenine)、狮足草碱(Leontic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等。
东北延胡索块茎含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戊素、己素、庚素、寅素、黄连碱、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line)、d-海罂粟碱、l-白元胡碱(l-Ambinine)等。
附 延胡索地上部分含延胡索丙素、丁素、已素、寅素、d-海罂粟碱、去氢海罂粟碱、d-去甲海罂粟碱(d-Norglaucine)、d-N-甲基樟苍碱、d-南天竹啡碱、d-唐松草坡芬(d-Thaliporphine)、d-鹅掌楸啡碱(d-Lirioferine)、d-异波尔定(d-Isoboidine)、元胡菲碱(Coryphenanthrine)、二十九碳醇10、β-谷甾醇等。
参考文献
谭宁华研究生论文.中国药科大学,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