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卢

医药知识2023-02-03 04:17:41百科

壶卢

概况

异名:甜瓠(《唐本草》),瓠匏(《滇南本草》),葫芦瓜(《本草求原》),葫芦(《饮片新参》),葫芦瓢(《中草药学》)。

基源:为葫芦科葫芦属植物瓠瓜的果实。葫芦属全世界约6种;中国栽培1种及3变种,皆可入药。

原植物:瓠瓜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var.depressa(Ser.)Hara

历史:葫芦中国古代最早的书籍《诗经》即有记载。《诗·幽风·七月》:“八月断壶。”毛传:“壶、匏也”。壶卢始载于《日华子本草》,释名瓠瓜、匏瓜。李时珍曰:“壶、器也。卢,饭器也。此物名象其形,又可为酒饭之器,因以名之。俗作葫芦者,非矣。……其圆者曰匏,亦曰瓢,因其可以浮水如泡,如漂也。凡蓏属皆得称瓜,故曰瓠瓜,匏瓜。古人壶、瓠、匏三名,皆可通称,初无分别,……而后世以长如越瓜首尾如一者为为瓠、音护,瓠之一头有腹长柄者为悬瓠,无柄而圆大形扁者为匏、匏之有短柄大腹者为壶、壶之有细腰者为蒲芦、各分各色,异于古,以今参详、其形状虽各有不同、而苗叶皮子性味则一。”从上所述,壶卢、匏与今人瓠瓜相符。

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幼时被粘质长柔毛。卷须纤细,2歧、有微柔毛。叶柄长16~20cm,被毛,顶端有2腺体;叶片卵状心形,长宽均10~35cm,不裂或3~5裂,具5~7掌状脉,边缘有不规则齿,基部心形,两面被微柔毛。花雌雄同株,均单生;雄花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萼筒漏斗状,长约2cm,裂片披针形,花冠黄色,裂片长圆状倒卵形,长3~4cm,宽2~3cm,顶端微凹,5脉,雄蕊3,药室折曲;雌花子房密生粘质长柔毛。瓠果扁球形、直径约30cm,熟后果皮木质。种子倒卵形,白色。花果期6~10月。(图见《中草药学》.下册.1096页.图868)

生境与分布:中国各地栽培。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也广泛栽培。

化学性质

含有葫芦素(Cucurbitacin)类成分:葫芦素B(Cucurbitacin B)[1](1)和葫芦素D(Cucurbitacin D)[2](2),其中葫芦素B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对人体口腔癌细胞有抑制作用[1]。又含亚麻酸、油酸、棕榈酸等脂肪酸类[3],抗坏血酸、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类[4、5],三甘油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多糖、香豆酸(m-Coumaricacid)、石碳酸和矿物质等[6、7、8]。另外,还含有NDF(Neutral depergent fiber)[9],主要由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

参考文献

[1] Varasarn Paesachasarthara 1981;8(1):5。
[2] Shokuhin Eisei Kenkyu 1983;33(4):385。
[3] Trans Bose Res Inst(Calcutta)1984;47(2):111。
[4] Pak J Sci Res 1980;32(1-2):86。
[5] FoodChem 1988;27(4):245。
[6] Plant Foods Hum Nutr 1984;34(2):81。
[7] Curr Trends Life Sci 1982;9:147。
[8] Indian Phytopathol 1977;30(2):237。
[9] Nutr Rep Int 1982;26(6):1053。

本文标签: 壶卢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