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天葵草

医药知识2023-02-02 15:54:02百科

紫背天葵草

概况

异名:紫背鹿含草(《滇南本草》),紫背鹿衔草(《昆明民间草药》),反背红,草板背红、天青地红、反背绿丸、老母猪花头(《云南中草药》)。

基源: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裸茎千里光的全草。

原植物:裸茎千里光Senecio nudicaulis Buch.-Ham.ex D.Don

形态:多年生近葶状草本。根状茎斜升,有粗纤维状根。茎单生或2~3簇生,直立,高30~70cm,不分枝,被疏蛛丝状柔毛或脱至无毛。基生叶莲座状,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匙形,长3~18cm,宽1~6cm,顶端钝至圆形,基部楔状,边缘具不规则波状齿或细裂圆齿亦或锯齿状细裂,纸质;表面被疏柔毛至无毛,背面有蛛丝状绒毛或渐脱无毛,有时呈紫色,羽状脉,侧脉5~7对,中脉和主脉在背面略凸起;茎叶通常3~5枚,无柄,叶片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2~4cm,宽0.5~1.5cm顶端钝,基部扩大,具耳,半抱茎,边缘具圆齿至细裂。头状花序少数至多数组成顶生复伞房花序,花序梗长1~2.5cm,被疏蛛丝状毛或短柔毛,具苞片和1~3线形小苞片;总苞宽钟状,长5~6mm,宽3~6mm;具外层苞片4~5枚,线状钻形,长2~3mm,顶端尖;总苞片约13枚,长圆状披针形,长5~6mm,宽约1.5mm,顶端渐尖,上端有短柔毛,草质,边缘具宽干膜质,背面被疏蛛丝状毛或近无毛,具3脉;舌状花约13朵,管部长约4mm,舌片黄色,长圆形,长约10mm,宽2~2.5mm,顶端具3细齿,有4脉,管状花多数,花冠黄色,长约6mm,管部长约2.5mm,檐部漏斗状,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0.8mm,尖;花药长约1.8mm,基部具钝至稍尖的耳状,附片卵状长圆形,颈部稍短,向基部明显扩大。瘦果圆柱形,长约2mm,有柔毛;冠毛淡白色,长约5mm。花期3~4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2373页.4922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中国贵州、云南等省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秋、冬季采收全草。

药性

性味: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辛、微酸、涩,平。”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微酸、涩,平。”

功效:祛瘀,活血,调经。

主治: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月经不调,白带过多,风湿,跌打内外伤。”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肝炎水肿,小儿疳积,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产后腹痛,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

本文标签: 紫背天葵草  药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