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仔壳

医药知识2023-02-03 01:22:51百科

蛤仔壳

概况

异名:蚬子(《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帘蛤科动物杂色蛤仔和菲律宾蛤仔的贝壳。

原动物:杂色蛤仔Venerupis variegata(Sowerby);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Adams et Reeve).

形态:贝壳卵圆形,坚厚,膨胀。壳顶梢凸出,稍向前方弯曲,位于背缘的靠前方。小月面宽,椭圆形。楯面呈梭形,韧带长,突出。贝壳前端边缘椭圆,后端边缘略呈截状。表面灰黄色或灰白色,有的具带状花纹或褐色斑点。壳面有细密的放射肋,与自壳顶同心排列的生长纹相互交织成布纹状。壳内面灰黄略带紫色。绞合部细长,每壳具3个主齿。后闭壳肌痕圆形,前闭壳肌痕半月形。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前端圆形。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靠近河口的泥砂滩中。分布于中国沿海。

化学性质

主含碳酸钙,尚有磷酸钙(约1%~2%)、碳酸镁(约0.5%),及一种角蛋白“壳角质(Conchiolin)。又含微量重金属(μg/kg):Cu(600)、Hg(80)、Mo(20)、Bi、Sn、As等。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78。

本文标签: 蛤仔壳  药性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