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江珧柱
名称出处:《本草从新》
概况异名:马甲柱(《闽中海错疏》),角带子(《本草求原》)。
基源:为江珧科动物栉江珧的后闭壳肌。
原动物:栉江珧Pinna pectinata L.
历史:《闽中海错疏》:“江珧壳色如淡菜,上锐下平,大者长尺许,肉白而韧,柱圆而脆。沙蛤之美在舌,江珧之美在柱。四明奉化县者佳。”
形态:栉江珧贝壳2片,大型,长可达30cm,略呈三角形或扇形。壳顶尖细,位于壳之最前端,壳后端宽大。背缘直或略弯;腹缘前半部较直,至后半部逐渐突出,后缘直,或略呈弓形,近腹缘的壳表光滑,其他部分均有放射肋,肋上有三角形小棘。幼小个体,壳质薄,透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厚。壳表颜色亦随年龄而不同,幼小个体多呈白色或淡黄色;较大者呈淡褐或褐色;老者则呈黑褐色;顶部常被磨损而露出珍珠光泽。生长纹在壳背处细而不明显,至腹面较粗,多呈褶襞状。壳内面色与壳表略同。韧带淡褐色,长与背缘相等。前闭壳肌痕小,长椭圆形,位于壳顶内面;后闭壳肌痕大,略呈圆形,位于贝壳中部。外套痕略显,肉质部较壳小。足小,呈棒状。足丝淡褐色,极细软。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浅海泥沙底。中国南北沿海都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可捕捉,捕得后剖取肉柱,鲜食;或加工为干制品,习称“干贝”。
贮藏:干品置干燥处,防潮。
药性性味:甘、咸,平; ①《本草从新》:“甘、咸,微温。” ②《本草求原》:“甘,平。”
功效:滋阴补肾,调中。
主治:消渴,腹中宿食。 ①《本草从新》:“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消腹中宿食。” ②《本草求原》:“滋真阴,止小便。” ③《随息居饮食谱》:“补肾。与淡菜同。”
用法用量:内服:鲜食或煮食。
临床应用食疗:《本草从新》:治滋阴补肾,调中;剖取肉柱,鲜食;或加工为干制品,俗称“干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