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橘红珠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异名:桔珠、桔胎(《广西中药志》)。
基源: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化橘红的未熟幼果和落果。
原植物:化橘红Citrus grandis cv.“huajihong”(C.granids var.tomentosa Hort.)
余项参见“化橘红”条。
生药采集:春季采收落下的幼果,晒干。
鉴别:干燥幼果近球形,直径4~5cm。表面黄绿色,密被灰绿色短绒毛,先端有花柱脱落的痕迹,基部有呈圆形果柄的疤痕。质坚硬,不易切开,断面平整,淡红棕色。气香,味苦而涩。
药性性味:《广西中药志》:“味酸、苦,性温。”
功效:止渴,助消化,除胸中气滞。
主治:食积,癥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广西中药志》:“治食后气滞:橘红珠3~9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