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

医药知识2023-02-02 23:40:06百科

河豚

概况

异名:赤鲑、鱼(《山海经》),鯸鮧鱼(《金匮要略》),鯸鲐(《吴都赋》),鲑鱼(《山海经》郭璞注),鹕夷鱼、嗔鱼、鱼(《本草拾遗》)、鱼、吹肚鱼、蝴鮧(《日华子本草》),河鲀鱼(《日用本草》),气泡鱼(《纲目》),胡夷鱼(《纲目拾遗》)。

基源:为鲀科东方鲀属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东方鲀属全世界约15种。药用其肉。

原动物:弓斑东方鲀Fugu ocellatus(Osbeck)。虫纹东方鲀Fugu vermicularis(Temminck et Schleger)。暗色东方鲀Fugu obscurus(Abe)。

形态:弓斑东方鲀,体近圆筒形,前部钝圆,尾部渐细。口小,端位,唇发达。上下颌各有1对板状门齿,中缝显著。体表无鳞,密生小棘刺。粘液腺显著。背鳍呈镰刀状,臀鳍与背鳍相似,无腹鳍,胸鳍宽短,近方形,尾鳍后端平截。体背灰褐色,腹面白色,体侧稍带黄褐。胸鳍后上方体侧处,各有一黑色而带白边的大斑点,并有一条弓形黑色横纹越背连结,背鳍基部两侧也各有一大黑斑。有气囊。

生境与分布:多栖息于海洋中下层,遇敌时腹膨胀如球形。以虾、蟹、鱼苗等为食。分布于中国沿海及珠江、长江、辽河等水域。

虫纹东方鲀 主要特征为背侧面具很多大小不一白斑,有些呈虫纹状。分布于中国沿海。

暗色东方鲀 主要特征为背侧面具暗色横纹5~6条,暗色横纹常具小白斑。分布于中国东海和黄海。

生药

采集:四季捕捉,捕后去净内脏、血、皮、头,取净肉。因其内脏及血液有剧毒,故不可带任何其它部分鲜用。

化学性质

肉含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维生素B1、B2。又含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Spheroidine),和河豚酸(Tetrodonic acid)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51。

本文标签: 河豚  药性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