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医药知识2023-02-02 23:28:21百科

红药子

概况

异名:赤药子(《图经本草》),朱砂七,朱砂莲,猴血七、、毛葫芦(《陕西中草药》)。

基源:为蓼科蓼属植物毛脉蓼的块根。

原植物: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Nakai)Ohwi(Pleuropterus cililinervis Nakai)

历史:红药子一名始载于宋《图经本草》黄药根中,云:“……秦州出者谓之红药子,叶似荞麦,枝梗赤色,七月开白花,其根初采,湿时红赤色,暴乾即干。”所绘之图似蓼科植物。红药子的名即从此而来。

形态: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膨大成块状,木质化。茎细长,中空,绿紫色,先端分枝。托叶鞘褐色,膜质,近乎透明。叶互生;叶柄长0.5~5cm,上面具沟,下面具粘质乳头状突起或具微小纤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11cm,宽3~6cm。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具明显小梗;花被白色或淡紫色,5裂,外侧裂片中脉具刺;雄蕊8;子房三棱状,柱头3,盾状。小坚果三棱形,黑紫色。扩大的膜质翅的花被所包。花期7~8月,果期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004页.27条图)

生境与分布:生长在山坡路旁、沟边,滩地及乱石堆中。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和湖北、四川、贵州。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挖出后,除去茎叶、根须,大的可横切成块,晒干。产于陕西秦岭和大巴山各县,湖北、四川、贵州也有少量生产。

鉴别

性状:根不规则块状或略呈圆柱形,长8~15cm或以上,直径3~7cm;表面棕黄色,根头部有许多茎基呈疙瘩状。质极坚硬,难折断,剖面深黄色,木部浅黄色,呈环状(异型维管束),近髓部有分散的木质束。气微,味苦。

显微 毛脉蓼:块根(直径3.5cm)横切面:木栓层为10数列深棕色木栓细胞;栓内层为4~5列细胞。皮层较薄。韧皮部宽广,韧皮束呈条状,韧皮射线宽。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稀少,由木纤维围绕成束,略呈二轮排列,并有纵向的导管。髓部有异型维管束。皮层及韧皮部均有纤维群;薄壁组织细胞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20~60μm,淀粉粒长圆形、近三角形,直径4~12μm,脐点裂缝状或十字状。(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82)

理化:①毛脉蓼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甲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己烷-乙醚-甲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酸(81.5∶1∶0.8∶0.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光灯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1) ②红药子与何首乌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冷浸片刻,滤过,挥去甲醇,残渣加水2ml,用乙醚5ml萃取,分取醚层,浓缩至小体积,点于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己烷-甲酸乙酯-甲酸-水(1∶3∶1.5∶0.1∶0.5)的有机层作为展开剂,以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为对照。展距10cm,置日光下检视,斑点呈黄色,用氨气熏,斑点呈红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2)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

含大黄素甙等结合性蒽醌1.64%、大黄素(Emodin)1.34%、大黄素甲醚(Physcion)0.28%、土大黄甙(Rhaponticin)及鞣质[1],尚含有大黄素-8-O-D-葡萄糖甙。[2]

参考文献

[1] 中药志.第2册.第2版.1982;375。
[2] Saengyak Hakhoe chi 1981;12(4):221。

本文标签: 红药子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