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

医药知识2023-02-02 21:55:59百科

牵牛子

概况

异名:丑牛子、黑丑、白丑(《纲目》),草玉玲(《雷公炮炙论》),金铃(《图经本草》),勤娘子(《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旋花科牵牛属植物牵牛和圆叶牵牛的种子。牵牛属植物全世界约24种;中国有3种,南北均产,其中2种供药用。

原植物:牵牛Pharbitis nil(Linn.)Choisy(Convolvulus nil Linn.),又名盆甑草(《酉阳杂俎》),狗耳草(《救荒本草》),牵牛花(《花镜》),姜花(《植物名实图考》),喇叭花(各地通称),筋角拉子(江苏),大牵牛花(广西)。圆叶牵牛Pharbitis purpurea(Linn.)Voigt(Convolvulus purpureus Liinn.),又名连簪簪(四川),打碗花(山西),紫花牵牛(《广州植物志》)。

历史:《纲目》引《别录》:“此药始出于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李时珍云:“近人隐其名黑丑,白者为白丑,盖以丑属牛也。”但文中所述又把天茄(即丁香茄)Calonyction muricatum(L.)G.Don.误认为牵牛之白者。《植物名实图考》载:“牵牛子《别录》列为下品,今园圃中植之。《酉阳杂俎》谓之盆甑草,自河以北谓之黑丑,白丑,又谓之勤娘子,其花色兰,以渍姜色如丹,南方以作红姜故名姜花……。”按其图、文均指的是本品。

形态:牵牛:一年生缠绕草本,茎上被倒向的短柔毛及杂有倒向或开展的长硬毛。叶宽卵形或近圆形,深或浅的3裂,偶5裂,长4~15cm,宽4.5~14cm,基部圆,心形,中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渐尖或骤尖,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裂口锐或圆,叶面或疏或密被微硬柔毛;叶柄长2~15cm,毛被同茎。花腋生,单一或通常两朵着生于花序梗顶,花序梗长短不一,长1.5~18.5cm,通常短于叶柄,有时较长,毛被同茎;苞片线形或叶状,被开展的微硬毛;花梗长2~7mm;小苞片线形;萼片近等长,长2~2.5cm,披针状线形,内面2片稍狭,外面被开展的刚毛,基部更密,有时也杂有短柔毛;花冠漏斗状,长5~8cm,蓝紫色或紫红色,花冠管色淡;雄蕊及花柱内藏;雄蕊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无毛,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直径0.8~1.3cm,3瓣裂。种子卵状三棱形,长约6mm,黑褐色或米黄色,被褐色短绒毛。花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35页.图5023)

生境与分布:生长于海拔100~200m的山坡灌丛、干燥河谷路边,园边宅旁,山地路边,或为栽培。中国除西北和东北的一些省外,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圆叶牵牛与牵牛的区别是:叶片通常全缘;外萼片长椭圆形,渐尖,长1.1~1.6cm。花期7~9月。(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664页.图1819)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生长在平原至2800m的田边、路边、宅旁或山谷林内,栽培或野生。

生药

栽培:牵牛子适应性较强,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一般中等肥沃的壤土均可栽种。忌水涝。用种子点播繁殖,于4~5月播种,按行株距各30~50cm开穴,深2~3cm,每穴播种子3~5粒,播后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宜。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或移植,每穴留苗2~3株。当苗高20cm以上时,应设支柱,以利攀援生长。生长期间,用人畜粪水或氮素化肥追施1~2次。雨季注意排水,干旱时应浇水。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而果壳还未裂开时,将全株割下,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药材中国各地均产。

鉴别

性状:种子卵形,具三棱,两侧面稍平坦,背面弓状隆起,长4~8mm,宽3~5mm;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黄白色(白丑),背面有1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近端处有明显的脐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2片子叶,微显油性。无臭,味辛、苦,有麻舌感。以成熟、饱满、无皮壳杂质、无黑白相杂者为佳。

显微 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 ①种皮栅状细胞,断面观由2~3(~6)列径向延长的细胞纵向排列,于种脐周围可至10余列,厚72~171μm,最外列细胞长45~81μm,宽5~1fμm,向内细胞渐短,有的呈类方形且较大,壁厚,非木化,光辉带位于最外列细胞上端;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厚2~4μm,胞腔小,少数胞腔星状。栅状细胞外方与下皮、种皮表皮细胞相连。 ②分泌腔存在于子叶组织中,类圆形或类长圆形,直径30~150μm,周围细胞内切向壁略隆起,腔内含油滴。 ③草酸钙簇晶主要存在于子叶组织的细胞间隙中,直径9~25μm。偶见细小方晶。 ④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弯曲,有的表皮细胞分化成毛茸。 ⑤非腺毛无色、黄棕色或紫棕色,单细胞,完整者长46~415μm,基部直径至37μm,壁厚约3μm。 ⑥下皮细胞常与大形种皮表皮细胞连结,表面观类长方形,长10~25μm,直径约10μm,壁薄,稍弯曲。 ⑦通气组织位于栅状细胞层内方,细胞形状不规则,具短分枝,细胞间隙大。此外,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45页.图266)

理化:取样品粉末2g,用石油醚冷浸脱脂,脱脂样品用甲醇冷浸4~6小时,滤过,取滤液点于硅胶G-0.1mol/L硼酸溶液板上,以葡萄糖为对照,以正丁醇-醋酸-水(4∶1·5)上层液为展开剂,展距17cm,喷5%磷钼酸溶液,加热显色,斑点均显蓝色。(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525页.图332)

加工炮制:炒牵牛子 取净牵牛子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颜色加深时,取出放凉。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种子含牵牛甙(Pharbitin)约2%,为一泻下树脂性甙[1]、牵牛子酸甲(Nilicacid)、没食子酸[2],麦角醇(Lysergol)、裸麦角碱(Chanoclavine)、狼尾草麦角碱(Isopenniclavine)、野麦角碱(Elymoclavine)[3]。未成熟 种子含赤霉素A20(Gibberellin A20)、赤霉素A3(Gibberellin A3)、赤霉素A5(Gibberellin A5)[4]

附 花含芍药素-3-槐糖-5-葡萄糖甙(Peonidin-3-sophoroside-5-glucoside)、芍药素-3-[6”-(4-葡糖基-反-咖啡酰)槐糖]-5-葡萄糖甙{Peonidin3-[6”(4-glucosyl-trans-caffeyl)sophoroside]-5-glucoside}(1)[5]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6:891。
[2] 药学杂志(日) 1919;452:821。
[3] Leban Pharm J 1967;9:93。
[4] Agri Biol Chem Japan 1968;32:1239。
[5] Phytochemistry 1991;30(7):2387。

本文标签: 牵牛子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