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红大戟
名称出处:《中药志》
概况异名:红芽大戟(通称)。
基源:为茜草科红芽大戟属植物红大戟的干燥块根。红芽大戟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3种,本种供药用。
原植物:红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x Pitard
历史:大戟之名始见于《本经》。但历代本草所指的大戟多系指大戟科植物(参见大戟条)。但目前市售大戟不止一种,而且以本品为常见,为便于区别和保证用药的正确性,《中国药典》将其分列为:红大戟与大戟。
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有短的根状茎,通常着生1~3个块根,块根纺锤形或长圆锥形,表面红褐色至暗紫红色。茎直立或上部微呈蔓状,高30~100cm,方形,下部近圆柱形,具槽,沿槽被黄白色至黄色的柔毛。叶交互对生,叶柄极短或无,叶片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7cm,宽0.5~2cm,先端具短尖或钝,基部楔形,两面沿叶脉被柔毛,全缘;托叶2~4裂,裂片钻形。花顶生,数10朵密集成头状的聚伞花序,花小,淡红紫色;花萼浅4裂,3片小,1片大,花冠管状,先端4裂,裂片舌状,喉部附近有密生的长毛;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的中部,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实小,近球形。花期9月,果期10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彩图1)
生境与分布:生于低山坡草丛中的半阴半阳处。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药材主产于广西的石龙、邕宁、上思、隆安、扶绥、平东、永福、昭平、贺县、恭城,云南的弥勒、文山,个旧,广东的阳江、电白、阳春等地。销中国各地。
化学性质根含蒽醌类化合物.其中游离蒽醌类0.56%,结合型0.25%。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