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红曲
名称出处:《饮膳正要》
概况异名:赤曲(《摘元方》),红米(《药材资料汇编》),福曲(《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紫红曲霉(《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红曲科红曲属真菌紫红曲的菌丝及孢子。
原植物:紫红曲Monascus purpureus Went,又名红曲霉、紫红曲霉、红大米、红糟(《常见与常用真菌》)。
历史:本品首载于《饮膳正要》,云:“味甘,平,无毒。健脾,益气,温中。淹鱼肉用。”《丹溪补遗》云:红曲米“甘温无毒”。《纲目》云:“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并对红曲的制造法作了详细介绍。
形态:菌丝体生长在粳米内,使粳米变成紫红色,常称红曲。菌丝体有隔,分枝多,早期白色,成熟后呈紫红色,在分枝顶端产生单个或一短串球形至倒卵形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直径9~11×6~9μm;在有的菌丝顶端还产生单个的球形子囊壳,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无色,直径5~6.5×3.5~5μm。(图见《中国药用真菌》.6页.图2)
生境与分布:为人工培养,在自然界多存在于乳制品中。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生药制法:选择红色土壤地,挖一深坑,在坑上下周围铺以篾席,将粳米倒入其中,上压以重石,使其发酵而变为红色。径3~4年后,米粒外皮紫红色,内心亦为红色。若内心有白点,表示尚未熟透,品质较差。中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福建、广东。
鉴别:本品为不规则形的颗粒,状如碎米,外表棕红色,质脆,断面粉红色,微有酸气,味淡。以红透质脆、陈久者为佳。
加工炮制:筛净灰屑,拣去杂质。红曲炭:将净红曲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为度,喷淋清水,冷却。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从中提取红、黄色素,可用于食品工业。通过发酵,从中分离出抗生素Monascidin[1]和Monascidin A[2]及辅酶Q10[3]。还提到一种核酸酶的抑制物NMP[4]。
参考文献
[1] Plant Physiol 1977;60(4):578。
[2] J Food Sci 1981;46(2):589。
[3] CA 1982;96:197883b。
[4] Agric Biol Chem 1981;45(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