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包含读《冬夜读书示子聿》有感优秀作文(594字)、冷浪漫读后感(567字)、一棵会走路的树读后感(561字)、暴雨筛读后感(642字)、一朵玫瑰花读后感(563字)、封神榜读后感(605字)、生物的入侵者读后感(579字)、寻找智慧鸟读后感(593字)等600字左右的高二读书笔记10篇,供您参阅。
读《冬夜读书示子聿》有感_600字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全诗只有短短28个字,通俗易懂,却蕴含着许多深邃的求知道理。
诗的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告诉我们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读着读着,这让我想到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西汉有一个人名叫匡衡,小时候家中十分贫穷,买不起油灯,便把邻居家的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第二句“少壮工夫老始成”告诉人们只要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经验,到了一定程度后便自然有所成就。诺贝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小时候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便想,有什么东西能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呢?于是,他便把兴趣放在炸药上。为了研究炸药,他好几次将自己的实验室化为灰烬……最后终于成功了。
诗的最后两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说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还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这使我想起了赵括。战国时,有一位赵国大将叫赵括,他从小饱读兵书,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又一次,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兵士抗秦,不想他应缺乏实战经验,中了秦国埋伏,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读书示必须的,书本上的东西的确很迷人,但如果只是“读死书”,便不会有多大成效,反而会像赵括一样成为万人笑柄。
若是想拥有真正知识,就必须仔细观察,亲身体会,在书本知识上打好基础,再去现实生活中实践一下,便能受益非浅。
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实验小学城中校区六年级陈基朝
成语全军覆没: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又如:太监郭敬监军,诸将悉为所制,师无纪律,而宋濂朱冕全军覆没矣。——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成语头头是道: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如:《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又如: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头头是道,语语内行。——清·姬文《市声》第十三回
冷浪漫读后感_600字
《冷浪漫》是一本关于科学的书。这一本书主要分成色、爱、和、美、宅、酒说、新生、艺术8部分,今天我主要说“色”这一部分。
“色”主要讲了植物、人类对颜色的感觉,色彩的表情和味道,以及全色盲。
颜色就在我们面前,餐巾纸是白色的,花生是棕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还有许多东西的颜色是无法确定的,如书、笔等,不过那些都是人所制造的,而苹果、叶子这些才是大自然的力量所制造的。
某些颜色也有一些含义,就从我们身边的苹果说起,它有两种颜色一种红,一种绿,红色的仿佛在说:“我已经成熟了,快把我摘走吧!”而绿的有好像再说:“我还没熟,千万别把我摘下来哦!”
如此美妙的世界啊!可对那一些全色盲来说真是天大的遗憾。什么是全色盲呢?全色盲是色盲的一种,不过比色盲更严重,更稀少可全色盲的夜视能力比一般人要好。
真可惜啊!他们只能在夜里欣赏世间美丽的风景了。
其实在我们的脑子里对蓝、绿、黄、橙色最为敏感,不同的细胞感应着不同的颜色。
世界上应为有不同的颜色而变得十分美妙。不同的颜色有着不同的“表情”。红色让人觉得十分热闹过新年红红火火嘛!有时候红色也是冷酷的老师批作业时那冷酷的红大叉和大红圈,总觉得有点无情。
而黑色,总让人感觉邪恶、黑暗,也让人有一种不好的印象,什么背黑锅、黑名单都有个黑字。若你们不信,可以试试。
成语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屈。如: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别光顾一时痛快,自己倒霉不算,我也得跟着背黑锅……走吧。”又如:你不能让他去背黑锅。
成语代人受过: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如: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1章:“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又如:你这是代人受过,你不觉得冤吗?
一棵会走路的树读后感_600字
愉快的暑假来临了,意味着我可以有大把的自由快乐时光了,我可以好好读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了。在妈妈给我买的一摞书本里,其中有一本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就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心想这么有趣的书名肯定是一本特有意思的书吧?
我仔仔细细的读完了这本书,很多片段和情节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假如树会走,那该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果真,在一个午后,长在山坡上的大树听到鸟儿们的一番讨论后耐不住寂寞了,他想要到城市里去看看到底有多精彩和华丽。大树一路颠簸、一路欣赏终于来到了大都市,但没想到城市里的快节奏和重污染让他感到自己与现代化格格不入,于是大树又想回家了……
充满想象力的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奇遇探险和天马行空。妈妈也很好奇的跟我一起读起了这本书,妈妈说这本书对大人们来说也很有启发,它使前路迷茫的年轻人在这里可以看到未来的方向和对人生的思考。大树内心的无限纠结也展现了这个时代的困顿与特色。把出走与回归、远方与故乡、梦想与现实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着深深的现实意义与哲学思考。
《一棵会走路的树》不仅有意思更有意义,读完后与妈妈这么一交流,小脑袋时而困惑,时而清醒,困惑的是未来的漫漫人生路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要自己去努力和争取;清醒的是知道当下自己应该选择做什么,在前进的道路上莫拐弯才会与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
成语仔仔细细:指人处事认真细心,丝毫不马虎。如: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8回:“只见都氏慌忙的一把挈起,声也不做,仔仔细细的看上一回。”又如:我瞅见史良仔仔细细地把小红花一个个嵌入上衣的扣眼,嵌好后还左右端详。——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
成语格格不入:格格不入[gé gé bù rù],意指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语本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源]宋·陆九渊〈与徐子宜书〉其二(据《象山全集·卷五》引)婺女之行道经上饶,往往闻说其守令无状,与临川大不相远。既而,闻景明劾罢上饶、南康二守,方喜今时监司乃能有此,差强人意。刘文潜作漕江西,光前绝後,至其帅湖、广,乃远不如在江西时,人才之难如此。某人始至,人甚望之。旧闻先兄称其议论,意其必不碌碌,乃大不然。明不足以得事之实,而奸黠得以肆其巧;公不足以遂其所知,而权势得以为之制。自用之果,反害正理。正士见疑,忠言不入,护吏而疾民,阳若不任吏而实阴为所卖。奸猾之谋,无不得逞;贿赂所在,无不如志。闻有一二行遣,形若治吏而伪文诡辞、谄顺乞怜者,皆可回其意。下人转移其事,如转户枢,胥辈窥之,审玩之熟,为日久矣。所欲为者,如取如携,不见有毫发畏惮之意。惟其正论诚意,则扞格而不入,乃以此自谓其明且公也。[典故]“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陆九渊(西元1139~1192),字子静,南宋抚州金谿人。为乾道进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於象山结茅讲学,学者称象山先生。曾任靖安县主簿、国子正,官至奉议郎知荆门军。陆九渊创“心学”,提出“心即是理”的观念,认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恒不变的,且放诸四海皆准,故不论时代古今、东西南北,道德标准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於治学方法上,主张“发明本心”,认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读书,“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陆九渊曾与朱熹会鹅湖论辩,意见多处不合。陆九渊的学说後来由明朝的王守仁继承,成为陆王学派。在〈与徐子宜书〉中,陆九渊提到刘文潜在江西作官时,颇有政绩,等他到了湖、广作官,评价就大不如前。陆九渊曾听兄长提起刘文潜,以为他必不是个庸碌之辈,後来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他认为刘文潜在满足自己的私慾上,无所不取,丝毫没有畏惧;但是论到诚意正心等道德修养时,就显得抵触而不能相合,并以此自谓为光明公正。後来“格格不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
暴雨筛读后感_600字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它叫《暴雨筛》,主要讲述了“我”南方的女友有一次在台风到来时,坚持去参加夜校,结果发现只有自己一人来了,非常懊恼。看门的老人让她明白了,她不是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她是最有胆量和毅力的人。通过学习课文,我也被“女友”的胆量和毅力深深打动了,也被老人的话所感动,并暗暗下决心要向她学习,不向困难低头。
在学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我就做到了不放弃,不低头。在骑车时,我老是骑不好,总是没骑两米远就摔在地上。这一次,我又把车子扶起来,跨上车子,双手紧紧地握住车把手,一只脚蹬着车蹬子,另一只脚放在地上,眼睛盯着前方,脚用力一蹬,在地上的那只脚飞快地放好,小心翼翼地慢慢骑。可这次却因骑得太慢,没控制好平衡,一下子又摔在地上。我的腿上冒出了血,我咬着牙,痛得要命。真想立刻爬起来回家,可我当时真是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摔倒N次了,还是放弃骑车算了……正当我想放弃回家的时候,我想起了《暴雨筛》中老人的话:暴雨是一个筛子。胆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量和最不怕吃苦的人。是啊,困难是一个筛子,我不能被它筛下去。于是,我忍着痛,用纸擦了两下便继续站起来练习了。这次,我的车速不快也不慢,眼睛盯着前方,就在停车的一刹那,我的一只脚快速着地,以保持平衡。这时,我回头一看,竟骑出了十二三米远,我会骑车了!心中非常高兴。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困难和问题,但我相信自己,都会学着课文中主人公那样坚持下去,不向困难低头,就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成语思前想后: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如: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又如:一路上思前想后,苦无良策。——金庸《笑傲江湖》
成语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如:《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又如: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一朵玫瑰花读后感_600字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做:《一朵玫瑰花》。
故事讲了:有位绅士在花店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给远在故乡的母亲。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便问她为什么哭,孩子说她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钱不够。绅士听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订了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要送她回家,小女孩同意了。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到了墓园。小女孩来到一座新坟旁边,给她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送走了小女孩,他取消了母亲的花束,买了一束鲜花,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看完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一句俗语叫做“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句话是说:子女们想要孝顺时,父母却已去世了。亲情没有距离,她能超越生死。母亲节到了,人么都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其感谢母亲。这个小女孩也不例外,她的妈妈虽然去世了,但是她还是想尽办法,为自己的母亲献上了一朵玫瑰花。这是她对自己母亲爱的表示。可是哪位绅士,这是去花店订一束花,让别人去送给远在故乡的母亲。看到这里,我也不禁想起了我的父母,父母现在还身强体壮,可二十年后,父母可能早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乌鸦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义”。那时如果我们不孝敬他们,估计他们应经是凉透了心。当我们知道了要孝敬父母了,估计他们已经过世了。如果我们真的那样了不就为时方完。
封神榜读后感_600字
《封神榜》又名《武王伐纣外史》《商周外国全传》改编了殷商末代君主纣王无道,武王姬发牧野之战推翻商的故事。作者是明朝的许仲林,他把武王伐纣与一些民间幻想神话联系在一起,到最后姜子牙封神成了一书,神话与现实相结合,使这部周兴周灭的历史背景十分丰富,为人们展现了一个传奇的神话故事。故事讲了纣王无道,女娲下凡后思女娲美色,最后费仲引苏妲已入宫,纣王一心只贪图享受,不理朝政,谁知苏妲已被狐狸精护体迷惑了纣王,使纣王做了种种错事,引得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周武王请神人姜子牙下山,周伐商、牧野之战,纣王兵士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
神话传说《封神榜》里纣王是一个神力天生,王气凝集,法力无边,据《史记》说:真的纣王虽无神力,但他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这么一位法力高深厚感情的天神君主帝辛最后却败在凡人姬发手里,这就是演义中阐述的邪不胜正的道理。故事里申公豹有玉虚门、碧游宫法术,却让姜子牙神鞭打死,闻仲闻太师本领出众,法力高强,最终魂归绝龙岭,死于云中子火柱下,抗日时,日本鬼子再聪明、再厉害,也被中国人打败,到今天,再大的贼不也都难逃法网,绳之以法了吗?所以,牙永远不胜正的,我们就要做正义的人,否则,后果就是纣王的悲剧。
纣王无道宠妲已,制造惨剧文武屈,广兴土木苦黎庶,天下荒芜怨声齐。
西方圣明该出世,姜尚垂钓陷潘溪,文王渭水聘吕望,灭纣兴周封神义。
成语邪不胜正:犹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如:唐·韦洵《刘宾客嘉话录》:“此邪法也,臣闻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又如:毕竟邪不胜正,闹来闹去,往往狻猊、鹔鹴大败而归。——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
成语天下大乱:天下:指全国。到处都是灾荒战祸。形容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如:《汉书·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尤民苦殃。”又如:如今朝廷不明,天下大乱,天子昏昧,奸臣弄权,我等归顺宋公明,且居水泊。——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
生物的入侵者读后感_600字
读了题目,想必你肯定会问“生物入侵者”是什么?你对此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要知道,这可是我们人类自己引发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所谓的“生物入侵者”便是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在众多国家中,美国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东西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将他们随手丢弃在五大湖附近。后来他们和其他的两种生物入侵者一起困扰着美国居民。他们分别是亚洲的天牛和南非的红蚂蚁,它们前者疯狂地破坏树木,后者则专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不仅出现在别的国家,我国也有不少,根据国家环保局公布的数据。目前,已有16种外来物种在我国形成危害,造成了农林业损失高达每年574亿元。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外来有害植物107种,外来有害昆虫32种,外来病菌23种。这些文字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已经成为我国的心腹大患。因此,生物入侵者的防范已达到了不得不防的地步。
这些生物入侵者,会使我国的某些地方的动植物被赶尽杀绝。破坏了我国的生态食物链,使得一连串的悲剧发生。目前,有的国家已经采用了对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展开监控。
所以,我们也因该大力宣传这件事情的严峻了,不能总抱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了。一马上行动起来。
成语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如:《曹雪芹别传》:“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少发议论,事不关己,不必打听,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一直不甚了了。”又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成语明哲保身: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意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语本《诗经·大雅·烝民》。後亦用“明哲保身”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源]《诗经·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典故]“明哲保身”本来是称颂他人的一句话。明哲,是说一个人明达事理,洞见时势;保身,是说这个人能择安去危,保全其身,远离祸害。出自於《诗经·大雅·烝民》这篇诗。这篇诗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为称颂宣王能任用贤臣仲山甫中兴王室而作。全诗共分八章,在诗的第四章,称赞仲山甫能奉行王命,能了解邦国的好坏;是一个明智,能保其身的人;只知道日夜奋力办事,以事奉宣王。这是“明哲保身”的原义。後来这句成语的语义开始偏向“保身”,明哲的目的是为了保全自身免受外界侵扰,把自身利益得失置於最优先,为了达此目的,可以放弃原本该坚持的原则。例如明代梁辰鱼《浣纱记·第一二出》,提到伍子胥报了楚国杀父之仇说:“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这里的“明哲保身”显非原来用法,於是“明哲保身”这句成语就从原来积极赞颂的意义,一转变成消极退守的意义了。
寻找智慧鸟读后感_600字
这个周末,我拜读了我的导师胡兴松老师的新作《寻找智慧鸟》。打开这本厚达262页、26万多字的哲思新作,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书香。细读细品,如饮清茗一杯,字里行间的清新淡然、意味趣然,着实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胡兴松老师,是基础教育界的名师,教育教学科研经验丰富,成果丰硕,被誉为“学者型教师、实践型专家”。他善于思考、长于研究,也勤于积累和笔耕。仅由此书可见一斑。书中撷取了208个短小精悍的哲理故事,都是生活现象的精彩剪影,用深入浅出的笔墨一一条分缕析,讲的是“小故事”,说的是“大道理”,因小见大,平易近人。全篇文字简约,思想深邃,阅读之时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经年的日积月累、耕云种月,是多么的不易。
本书抛开枯燥的哲学原理,用智慧与幽默品读复杂的生活百态,启迪读者、学生“生活处处皆学问,人人都是思想家”。哲学源于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相信我们的学生如果读到这本书,一定会被书中饶有趣味的小故事吸引,读之会心一笑,复又若有所思,从而深深地爱上哲学的学习,不再畏惧,不再彷徨。
从人生哲学的意义上说,《寻找智慧鸟》是一本值得我们中学师生认真研读的哲学读物,正如作者在卷首语所言,“哲理故事熔文学与哲学与一炉,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去“品读哲理故事,体验百态人生”。
《寻找智慧鸟》已经成为我的案上书籍、睡前读物,我会继续研读她。
成语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如:《史记·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又如:一位短小精悍的人来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广东人,哨兵向他敬礼,称呼他是排长。——郭沫若《涂家埠》
成语平易近人:平易近人[píng yì jìn rén],意指指政令平和简易,贴近民意。语本《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後用“平易近人”形容态度和蔼亲切,容易接近。亦用於形容诗文浅白易懂。[源]《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後除之,故迟。”太公亦封於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及後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鲁後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典故]“平易近人”原作“平易近民”。据《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载,周公和姜太公都因为辅佐武王打败商纣有功,分别受封於鲁和齐。但是周公一直留在都城协助处理政事,就派他的儿子伯禽去管理。伯禽上任三年後才向周公回报政绩,而姜太公上任五个月就回报他的政绩。原来伯禽为了改革鲁地的风俗和礼制,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完成;姜太公则是简化君臣之礼,顺应齐地风俗来治理。周公在听到伯禽迟於回报的原因後,就曾叹气说:鲁国将来会臣服於齐国,因为政令平和简易,贴近民意,人民必定会来归顺。後来“平易近人”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态度和蔼亲切,容易接近。亦用来形容诗文浅白易懂。
老舍茶馆读后感_600字
文/曾比扬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年代。《茶馆》非常现实,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十分鲜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个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软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肯低头,不肯让步。
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那时候的很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便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
在《茶馆》里,我最敬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别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代,没有常四爷这种精神恐怕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
《茶馆》里的道理可真多呀!
成语跃然纸上:跃然纸上[yuè rán zhǐ shàng],意指像在纸上跳动一般。形容描绘的对象非常生动逼真。语或出清·薛雪《一瓢诗话》。[源] 清·薛雪《一瓢诗话》(据《清诗话》引)玉溪〈锦瑟〉一篇,解者纷纷,总属臆见。余幼时好读之,确有悟入,觅解人甚少。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即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典故]“跃然纸上”是指书画描绘的对象非常生动逼真,像在纸上跳动一般。如清代薛雪《一瓢诗话》中提到李商隐〈锦瑟〉诗,表达了一些自己比较独特的看法。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人。他的〈锦瑟〉诗全文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的解读众说纷纭,薛雪认为都是主观的看法,因此他觉得全诗的妙处,应该就在起句“无端”二字,正由於“无端”这没来由的思绪才会衍生出许多悲伤感叹;如果能这样体会,则诗的神韵旨意,便“跃然纸上”了。
成语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如:《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又如:居贫,自食其力,隐田里间,以教授为业,非义不为,人敬惮之。——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
一本书的读后感_600字
书对我们十分重要,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呀!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知识海洋,让我获得了快乐。暑假里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描写了一位又聋又盲的人,她能读、能拼、能写、能说,并且还能熟练运用英、法、德、拉丁、希腊五国语言,她就是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个标题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眼球,迫切地想要知道一个人仅仅只有三天光明的时候,到底想做些什么呢?第一天她要看看曾经帮助她、鼓励她的朋友们,看看他们的容貌,看看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第二天她要去博物馆看看人类的进化和历史的变迁,看看那栩栩如生的名画。第三天想要过一下正常人的庸常生活。
读完后,我深切感受到了海伦·凯勒是多么渴望得到光明。也许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光明的世界里,这些要求对我们来讲太容易了,所有这些都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了。可是你想一想海伦?凯勒每天都生活在那黑暗无声而又冰冷的世界里,能有三天光明看到这一切就觉得很幸福了,她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新奇,那么的美好!
这个故事忠告我们这些视力和听力健全的人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观察、聆听、学习更多的知识,不要浪费这恩赐的天赋。有位哲学家曾说过:“勇敢寓于灵魂之中,而不是强壮的躯体。”海伦凭着一颗坚强的心,最终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残志不残。而我这个健全的小学生呢,有良好的学习条件,可我们只知道贪玩,在学习中遇到一点困难就要退缩,缺乏坚强的毅力。我坚信有这样一本好书做我的良师益友,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激励我加倍努力的!
成语轻而易举:轻而易举[qīng ér yì jǔ],意指重量轻而容易举起。形容非常轻松,毫不费力。语出宋·朱熹《诗集传·卷一八·大雅·烝民》。[源]宋·朱熹《诗集传·卷一八·大雅·烝民》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我於是谋度其能举之者,则惟仲山甫而已,是以心诚爱之,而恨其不能有以助之。盖爱之也,秉彝好德之性也,而不能助者,能举与否,在彼而已,固无待於人之助,而亦非人之所能助也。至於王职有阙失,亦惟仲山甫独能补之。盖惟大人然後能格君心之非,未有不能自举其德,而能补君之阙者也。[典故]“轻而易举”意谓重量很轻,可以非常容易地举起来。其实早在汉代王充《论衡·状留》中即有“枯而轻者易举”这样的句子,但“轻而易举”一语则要到宋代,方见於大儒朱熹《诗集传·卷一八·大雅·烝民》。〈烝民〉一诗据载为尹吉甫所作,内容为称扬仲山甫的美德。仲山甫是西周宣王时的大臣,德行很高,〈烝民〉诗中描述他“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也就是说他的性格刚正不阿,行事极有原则,软硬都不吃,只以正道为依规,不会去欺悔弱势,也不会畏惧强权。诗中接着又说:“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輶”是轻的意思,“鲜”则是少的意思,朱子解释此段诗义说:“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我於是谋度其能举之者,则惟仲山甫而已。”意思是:人们多以为行有德之事是很容易的,但却很少有人真的能身体力行。我想了想,恐怕真只有仲山甫确实做到吧!朱熹话中的“轻而易举”,即用来形容非常轻松,毫不费力。
成语栩栩如生: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意指栩栩,生动可喜的样子。语本《庄子·齐物论》。後用“栩栩如生”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源]《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典故]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朝不保夕。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庄子用了许多天马行空富於想像力的寓言,生动贴切地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在〈齐物论〉中,庄子说他曾经作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自快得意地四处飞舞,完全忘了自己是一个人。直到清醒过来,庄子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而不是蝴蝶。因为梦中蝴蝶是如此地“栩栩如生”,所以庄子感到好奇,到底是庄周作梦化为蝴蝶,或是蝴蝶作梦化为庄周?後来“栩栩如生”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貌态逼真,彷佛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