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声喝彩》读后感3篇300、500、700字

文教艺术2023-02-07 09:52:00百科知识库

《第一声喝彩》读后感3篇300、500、700字

本文包括读《第一声喝彩》有感、第一声喝彩读后感(344字)等300字、500字、700字左右的精选读后感作文3篇,供您参阅。

第一声喝彩读后感_344字

今天,我读了《第一声喝彩》这一篇文章,读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第一声喝彩》讲了一个院子的主人用慈爱打动了作者,作者对她喝彩。

这一篇文章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也有人将人生比作球赛,若没真诚的喝彩,这场球赛如何精彩得了”通过一句话,我知道了人生和球赛一样激烈,要是没了真诚的喝彩,那球赛则一点都不精彩。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在电视上看球赛直播。一开始两队正激烈地比赛,只见观众台的观众有的不喝彩,有的还在喝倒彩。球员们一开始都忍着,可观众还在喝倒彩。终于,一个球员爆发了,突然一脚把球踢到观众台上发泻不满。最后,球赛被迫暂停。

读了《第一声喝彩》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喝彩对另一个人来说就像生命一样重要。喝彩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使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博大。

成语喝倒彩:指以嘘声来嘲弄或攻击。也指表示不赞同或不满意的叫声。如: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出戏不容我不唱,哪怕台下喝倒彩,我也要把它唱完。”

成语平步青云:平:平稳;步:行走;青云: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如:《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又如:本图平步上青云,直为红颜滞此身。——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

第一声喝彩读后感_480字

喝彩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一声喝彩换来的是别人绚烂的笑容与感谢;一声喝彩换来了一颗博大的心灵;一声喝彩换来了一种向上的动力。

文中的"我"被母爱的伟大所感动,一声喝彩送给女主人,他那充满亲切的神情里流露出一种感谢与慈爱,当我遇到挫折,我已没有勇气去克服,我的心也冷了,一声喝彩挽救了我心中理想的种子,使我更加努力为理想而奋斗。

人的一生是坎坷的,有时一句喝彩会打开你关闭已久的窗一句喝彩犹如一只手抚平我们心中的坎坷,又有如天边那七彩的彩虹,让人心情舒畅。第一次喝彩会在每个人的心中搭个窝,永久的住下。第一次喝彩会个人一种自信的感觉,使我们更加努力。失败是黑暗的,而喝彩是光明的。只要有光明的存在,失败的黑暗永远不会出现。

记得一次的八百米跑,我以坚强的毅力跑完了全程,同学们为我喝彩"叶慧卿,你真厉害,"听了同学的喝彩我体会到别人为自己喝彩,是那么有动力。我们不经意的喝彩,却给别人鼓励,使他们信心十足,让我们为别人生命的亮点喝彩吧。

我们怀着一颗博大的心灵,宽广的胸襟去为别人喝彩,让他们有信心,就会更加努力去奋斗,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第一声喝彩读后感_667字

人生缺少不了喝彩,没有喝彩就没有美好的人生。若人生是一首曲子,那喝彩就是旋律,与曲子紧紧相连;若人生是一轮初升的太阳,那喝彩就是绚丽的光辉,为太阳照亮大地!

“当我们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这样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因为只有诚实而又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这是《第一声喝彩》这篇文章中的话。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秦文君对楼下的女主人的喝彩及初中的“假小子”同桌对作者的喝彩。当我读完这篇文章后,使我记忆最深的便是这句话,心里好像被揪了一下似的。人生正是因为喝彩而变得丰富、充实!是呀,当你看到了别人的优点,不妨为他或她喝一声彩、叫一声好!何必那么吝啬自己的语言呢?何必那么惜字如金呢?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件事,是那么美好:有一次,我的口语竞赛没获上奖,名落孙山。正当我心灰意冷时,当英语老师的舅妈过来了,温柔地说:“别气馁呀,这可不是你的风格呀!来,让我瞧瞧你的口语怎样?”我为舅妈背了起来,还没背完呢!舅妈就“啪啪”地鼓起掌来!那掌声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无声的喝彩!我的斗志在一瞬间就提升到了极致:名落孙山又怎样,下次我一定努力争到第一名!下一次口语竞赛,我果真从名落孙山跳到了第二名,虽然没拿到第一,但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从此以后,我也开始学会为别人喝彩。为别人喝彩是可以传递的,它更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还将收获友谊和合作!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用喝彩打开一扇友谊的大门……

《第一声喝彩》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成语受益匪浅:匪:通“非”。得到的好处很多。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5章:“这类‘讲座’还售门票,并兼售演讲本人的著作,使得这类活动让各方面都受益匪浅。”

成语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如:宋·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又如:若不幸名落孙山,那时更自难堪。——清·黄小配《大马扁》第一回

本文标签: 读后感作文  名著读后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