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含读《高三》有感、中华英雄(1034字)、读《朝花夕拾》有感(1037字)、《货币战争》读书笔记(1046字)、狸猫的世界——《百变狸猫》影评(1053字)、清醒而决绝地活着——读《活着》有感(1074字)、辛亥,开在历史长河里(1079字)等1000字、11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6篇,供您参阅。
中华英雄_1034字
电影《中华英雄》令我感慨万分。心中多年的许多疑惑,也由此豁然。为什么中华民族历经中英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黄海海战、八国侵华战争、中国八年抗日战争等数不清的侵略战争,并没有亡国,难道仅仅只是上天眷顾这个不幸的国家,痛心这个民族的衰忙,施援手于苟延残喘之中吗?我肯定并非如此,而是这个伟大民族的脊梁始终安然健在。他们就是现实历史中像影片中李连杰所扮演的退伍土兵一样在外来侵略势力压迫下始终不曲不挠不诃不谕象征民族精神的【中华英雄】。感谢李连杰,是他把功夫传到世界,让世人震撼。也感谢他的精彩演出,让我们领略了什么可以称之为中华英雄。
老张是一个退伍老兵。为国奉献至垂暮之年,让人敬佩,但是却因为女儿做了妓女而不肯原谅和相认,殊不知时势弄人啊。可见心灵难免有些狭窄但值得同情。相较之下,小杰对小芮的理解,为他们父女相认的所做所为,乃至愿娶小芮为妻,都让人赞叹不已。这大概就是古代的名妓为什么对大才子一厢倾情,就因为惟有大才子才读懂她们立身处事的无奈,理解她们,并引为知音红颜。就像吴梅村读懂了陈圆圆一样。对于妓女一词,古来多遭贬损,也许关于她们的文字可以写成一部书啊!至少小芮的沦落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
那些战胜归来的士兵令人敬佩啊。
战场上浴血奋战,凯旋而归,经过两侧站满群众百姓的街道,鼓锣声阵阵,以为是庆祝他们凯旋而归的仪式,就欢快地吹起了笛子,却招到巡警的驱赶。说不要妨碍他们欢迎抗日英雄。故事到了这里让人有些感慨,有些伤怀,且震憾心灵啊。小杰的一句“难道我们不是抗日英雄吗?”惹人深思啊。伤痕累累的他们不是抗日英雄吗?不值得人民的敬仰和欢迎吗?而战车上趾高气昂的美国兵反而成了英雄。这一刻让人们回到了数十年前啊。此外,这些士兵敢于烧美国兵的车子,敢于与外来势力斗争,精神让那些像酒吧老板,受贿而毒打小杰的警察羞愧啊。
难而,月亮既有圆的一面,也会有缺的一面。
酒吧老板代表了那时期那些对外诃谕讨好对内残酷剥削压榨的奸商。为谋利和讨好外国人,欺诈国人,像酒吧老板那样,令人羞愧啊。而那些受贿警察就更加令人可耻了。不分清红皂白,将小杰毒打。而他们说的“你打了八年的仗,老子打了八年的人”,是不是发人深思啊,兵者,尚且如此,而百姓又将如何。真是一群畜生。但他们也为祖国做了一些微薄的贡献,就是为中华民族书写了一本反面教材。也感谢影片中那些甘于破损形象而表演出色的演员。
到此,人们应该为中华英雄有所了解了吧。更该祝愿祖国的明天更加富强而美好。
成语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如: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一:“战士们在这十五昼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又如:全班战士,个个奋勇当先,冲下山去与敌人浴血奋战。
成语赞叹不已:已:止,完。连声赞赏不止。如: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庄绍光看了,赞叹不已。”又如:看了这次《鹿回头》演出,观众赞叹不已。
读《朝花夕拾》有感_1037字
回首往事,充满着酸、甜、苦、辣,这应该就是“朝花夕拾”吧。
当鲁迅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他的心中充满了酸,酸得让人难受。在《狗·猫·鼠》中,作者记载他曾经养过一只小隐鼠,可后来死掉了。那只小隐鼠十分可爱,会舐吃墨汁……我读到这一部分时,心中不免产生也希望能够喂养一只小鼠的欲望,一边读一边想象我现在就拥有一只小鼠,能够在我手心里爬,好像真的感受到手心痒痒的感觉。忽然书中的一句话让我从梦中惊醒——“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事实上是被长妈妈踏死的),我不免为那只小隐鼠打抱不平,也明白了鲁迅仇猫的原因。我想,那时的鲁迅的内心必定比我还要激动,必定为隐鼠的死悲伤,恨不得把所有的猫都从他的世界赶走,脸上却显得十分冷静,目光呆滞,一边回想隐鼠带给他的快乐,一边忍住眼泪,使眼泪倒淌到心里。
书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我从这篇文章认识到鲁迅小时候的活泼、可爱,书中描写百草园的语句,使人感到甜蜜,同时也很羡慕鲁迅。在没上书塾之前,鲁迅每天都能在百草园中体会到很多乐趣:寻找油蛉、蟋蟀、蜈蚣,拔何首乌根,捕鸟雀,堆雪人……这些都是现在的儿童体会不到的,因为孩子游玩的百草园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占据,孩子心中的百草园也已经被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功课湮没了。我想,在如今高科技十分发达的世界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百草园了,就让“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永远埋藏在我们心中,把那梦幻般的甜永存于脑海之中。
但是,鲁迅的童年也是苦涩的。鲁迅的父亲生病时,他们家先请了一位名医,可这位名医却推荐了另外一位医生来为父亲治病,父亲最终因医治无效去世。事实上,这两位医生应该都很清楚鲁迅的父亲的病是不治之症,为什么他们不实话实说呢?还用“蟋蟀一对”、“平地木”这些东西来做药,为了勒索钱财不惜草菅人命。在父亲临死之际,鲁迅大声喊:“父亲!”时,心中的苦楚恐怕一半是因为父亲的逝去,一半是由于眼看着封建社会人们品质败坏却无可奈何的心情。
不过,鲁迅的生活有时也是辣的,但并不是那么强烈。有一年的五猖会,鲁迅对此十分盼望,可是父亲却扫了他的兴,因为父亲让他背《鉴略》中的几段。至今我都不明白他的父亲为什么要在所有人都兴高采烈时提出让鲁迅背书,我为此愤愤不平,我猜鲁迅当时的心情或许也不过如此吧。口中读着书,心中却惦记着热闹非凡的五猖会,这种感觉就像辣椒,辣却无法摆脱。
仔细品味《朝花夕拾》,才发现它并不只是一本简单的回忆录。
成语无可奈何: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如:《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又如:大哥同杨太守来拿我,实是一毫不知,既被他连累,也无可奈何了。——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
成语愤愤不平: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如:《汉书·刘据传》:“太子进则不得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唐·许嵩《建康实录》:“自尔愤愤不平,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又如: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货币战争》读书笔记_1046字
随着国内房价的不断攀升,我们也在向通货膨胀不断前进。是什么主导了这个过程呢?前两天看完的《货币战争》已经给了我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人民币的超量发行。为什么人民币会超量发行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百姓拿出自己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钱来买房子,银行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不断以个人购房的名义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钞票转账到了地产商、政府以及一手房东的手里,而这些既得利益者为了明天更高的回报,又把这些钞票拼命的撒向社会。一时的繁荣导致了国内的人民币数量猛增,而看看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你就知道了,还是那个房子,还是那斤猪肉,原来要1个铜板的东西,现在要一个金币才能买到了,这就是通货膨胀。书中揭示了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一、以债务为货币发行的抵押,而非实物,这样就让有些机构有机会做一些不负责任的滥发货币行为;二、现在银行的部分储备金机制。美联储就有凭借美元是世界货币的优势而滥发货币的嫌疑。以前美国凭借国债发行美元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现在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国债,就相当于美国通过国债将通货膨胀转嫁到其它国家。中国也是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国家。因此中国的通货膨胀也是跟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有美国国债的增加)有很大关系的。通货膨胀会导致两个互相矛盾的现象:资产价值(如房子)的提升和其它货品价值的降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资产价值的提升恰恰体现了人民对拥有财富的不安全感的一种表现。政府为了平易通货膨胀,只能想办法让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原地不动,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让这些货币在股市里窝着去,只要不出股市,这些多余的货币就不能去肆意的拔高商品货币价格。于是,今年年初,我们如期看到了股市上扬,如期看到了外资撤退后国资杀入救市的场面。但国资还能撑多久呢?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怎样能度过这个难关呢?首先就是要想尽办法让你手中的货币保值。例如,将货币兑换成房产或是金条。当然,如果负债买房的话那也要承受一定的风险,因为在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银行将快速大比例的提高贷款利率,也许今天你要为供房付出5K,第二天醒来,已经要为房子月供1W了。其次现在是人类重新认识金钱的时候了,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人应成为金钱的主人,金钱应为人服务,而不应成为魔鬼的化身。人类需要全新的制度,全新政治,全新的文化。使金钱变成鸟笼中的鸟,为人类服务的鸟。人与钱,人与权,权与钱和谐相处的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重义轻利,重正义,重感情的社会。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现代人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货币政策,产业环境下生存?是一个很值得人们思虑的的问题。
成语既得利益:指人们或集团已经获得的,法定的某种特别权益。如:毛泽东《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凡在国内和平开始时,属于边区管辖地域内,一切已经分配过的土地房屋和已经废除过的债务,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不准擅自变更。”又如:这既然是他的既得利益,他当然不会轻言放弃。
狸猫的世界——《百变狸猫》影评_1053字
多年前,当东京还有大片的山林,那里还住着一群狸猫。
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家园已不是熟悉的模样。人们挖开山林,修建房屋。狸猫们为了守护自己的家园,努力地学习变身术。先是不停地制造意外事故或恐吓当地居民,后到发起妖怪大作战却被人类的谎言所掩盖,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无法阻止人类破坏的脚步,为了活下去,只能适应人类的生活。
电影中的狸猫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总是直立行走,他们就像人一样。那些努力地反抗人类的、认为自己的力量足以把人类一举消灭的狸猫们,最终却像玉一样碎了。看到这里,不禁想到人类也是这样,自以为是地想要改造自然,最终却是自食其果,只是狸猫们是为了自己的家园,人类却是为了自己的欲望。
狸猫正吉说了这样一句话:“人类真是了不起。我一直以为他们跟我们一样也只是动物罢了。但因为这件事,我终于了解到他们似乎拥有比神佛更大的力量。”这句话,明明是在赞美,却分明让人觉得好笑。什么是比神佛更大的力量呢?大自然才拥有神佛一般的力量,稍稍抖动一下肩膀就会让我们瞬间毁灭。大自然一视同仁地对待众生,我们和其他的动植物们才是同一战线的盟友,都要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生活下去。
当狸猫们走投无路,他们只能接受狐狸的建议“变成人类生活”,“在这个大东京,只有这条生存之道”,而一些不会变身的狸猫,只能自生自灭。在现实中,只能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曾在英语读本中看过一段话,中文大致是:“我小时候梦想着改变世界,可是太难了。于是我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国家,可仍旧做不到,于是我决定仅仅改变我的家人。直到我死之前才明白,如果我一开始,就决定改变自己,我就可以改变我的家人,然后我就有可能改变我的国家,最后,我说不定就能改变世界。”
这一部电影中,似乎包含了太多。而那些狸猫,真的就如同人类一样。他们会快乐地笑,会难过地哭。当他们第一次作战成功时,有狸猫提议为事故中死去的人类默哀,但他们却在默哀的过程中忍不住哈哈大笑;当他们高举着胜利回归的英雄时,听到电视中的报道有异样,抛下英雄就去看电视,结果英雄被踩到重伤;当四大长老开着所谓的会议时,画面中却是他们围坐在一桌,手中抓着一把扑克牌。以人的角度看,这些行为不符合什么道德的规范。可放在那样的环境中,看着他们单纯地为胜利而开怀,为意外而焦急,又觉得合情合理。而我们,越长大,需要衡量的越多,需要考虑的越多。到底是那样的单纯质朴好,还是这样的心思缜密好?我不知道。
狸猫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照着人类的世界。
成语走投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如: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又如: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祝福》
成语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如: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又如:玩火者只会自食其果。
清醒而决绝地活着——读《活着》有感_1074字
人应该怎样活着?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在暑假阅读了余华创作的《活着》,那质朴的语言和近乎光怪陆离的情节让我为之折服,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如听惊雷,如沐春风。
小说的讲述扣人心弦,让人为之动容。全文以作者与一位名叫富贵的老人的聊天展开,当作者和老人见面时,这位老人早已年近八旬,夕阳的余晖照在老人黝黑的脸上,似乎每一条皱纹都充满着沧桑与故事,他将自己的过去向作者娓娓道来。老人年轻时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生命本该大富大贵,然而他却不思进取,凭着父母辛苦打拼来的财产肆意挥霍,俨然是因为执挎子弟,并且在不久之后输光了家中的所有财产。他父亲在死前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把祖屋和地契卖了,替他还债。终于,福贵在无尽的忏悔中彻底醒悟了,他开始尝试着做农活,虽然一家人的生活饥寒交迫,但也非常踏实。
千万不要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作者以如此平淡的结尾收场,那他就不是余华了。或许是年老的缘故吧,福贵的母亲因经受不住苦难的折磨,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撒手人寰;紧接着,他的妻子也得了软骨病,追随他的母亲去了天堂;而他的儿子则在唯他人输血时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女儿在生下一个男孩“苦根”后,便一睡不醒。看到这里,我真的很无奈,很痛惜,而福贵却仍然在与狰狞大笑的命运抗争着,从未放弃。但是死神并未眷顾他,反而令他家唯一的血脉苦根在吃东西时噎死了。
整本书以戏剧性的一幕收尾了,只留下读者仍在原地呆呆地站着,回想刚刚所受的心灵洗礼,内心不尽感慨万千。“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作者如是说道,是的,是一本充满血和泪的书,通过中国农民的生活去告诉人们只要用自己的勇气和活着的决心来承受巨大的苦难,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就像“千钧一发”,用一根头发承受三万斤的重量也不会断。其实,绝望是不存在的,我本不信,但在看完这本书后,我不得不说确实如此。
福贵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时间的漫长与短暂,时间的动荡与宁静,在他的一生中非常明显地体现着,但他用学会了适应。也许,他的一生悲苦地让人感到窄若手掌,可是他的一生却又十分顽强,宽若大地。这是个矛盾的问题,福贵在命运面前看似弱不禁风,实则顽强抵抗,用苦难安慰疲惫至极的心灵。
“活着,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余华在序中这么写,没错,面对命运,忍受在是最强大的力量,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看着《活着》红色的封面,我再次联想到命运的惊心动魄;再次肯定绝望是不存在的;再次感叹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任何其他繁杂的事物而活着,只有清醒而决绝地活着,才对得起生命!
成语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如:《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又如:只要这位教士到场,任你事情如何棘手,亦无不迎刃而解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成语惊心动魄: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意指形容人内心感受极深,震撼很大。语本晋·王嘉《拾遗记》。[源]晋·王嘉《拾遗记》(据《太平御览·卷一八五·居处部·房类》引)越欲灭吴,蓄天下奇宝、美人、异味以进於吴。杀三牲以祈天地,杀龙以祠川海,以江南亿万户民,输为佣保。越又有美女二人,一名夷光,一名修明,以贡於吴。吴处之以椒华之房,贯细珠为帘幌。幌内窃窥者,莫不动心惊魂,谓之神人。吴王妖惑,怠於国政,及越兵入,乃抱二女以逃吴苑。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上·古诗》其体源出於〈国风〉,陆机所拟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典故]“惊心动魄”原作“动心惊魂”。晋代王嘉《拾遗记》里记载这麽一则故事:古时候的越国国君想要灭掉吴国,於是派人到处收集奇珍异宝、美人和好吃而罕见的食物,进贡给吴国国君。其中有两个美人,一名夷光,一名修明,吴王特别喜爱,将她们安置在建筑精致,装饰华丽的房间,然後用细珠串在一起作为门窗的帘子。隔着帘子偷偷窥视过她们的人,没有人不是内心感受极深,引起很大震撼,都说她们是天上的仙女。渐渐地,受到迷惑的吴王,开始不理国家政事,到後来越国军队攻入王宫,他还抱着这两个美女一起逃。後来“惊心动魄”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内心感受极深,震撼很大。
辛亥,开在历史长河里_1079字
我看见,我看见,远远的长河里万花一簇,可却只有唯一的一朵,迷住了我。
昨天,我们经历沧海桑田。
自1840年中国近代史开辟以来,中国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封建压迫的加重,使得中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咱们伟大中华民族人民骨子里透着那一星怒火越燃越猛,乃至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今天,我们翻阅历史辛亥。
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
“血钟一鸣,兴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雷霆万均之力,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埋葬了统治中国两千于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也拨动了革命胜利的琴弦。
资产阶级革命派有过胜利的亢奋和喜悦,更有失败的悲愤和痛苦。胜利和失败都来得很迅速,当时中国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反动,爱国与卖国两种势力、两条道路、两种前途的斗争极其尖锐和激烈。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不成熟,革命派的力量十分软弱,不能在极端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战胜敌人,在推翻封建帝制之后未能把政权巩固起来。革命的果实被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篡夺,革命以失败告终。然而,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们的伟绩紧扣着我们心弦,牵引着我们前进,照亮着我们心窝。
明天,我们展望中华未来!
很巧,10月10日也正是我的生日。如果天使可以满足我一个愿望,我就会要让那美丽天使带我回1911年的今天,穿梭去看一看历史的战争,硝烟,炮火!如今的我们,没有亲历,没有饥荒,更没有那种离家盼亲的感受。唯独的,我们还拥有着历史的见证。不信你看!那朵名叫“辛亥”的睡莲儿开的正旺呢!
过去的是历史,曾经的是历史,辛亥也成为历史了。可有些东西,哪怕时间在怎么用力冲刷,也抹之不去。以史为鉴,认清现实,仰望天空,脚踏实地。
花清香,花清香,悠悠的水波上这朵百年之花,开在中华历史,开在民族心头!
成语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如: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又如: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
成语脚踏实地: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如: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又如: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