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含读《流年》有感、流年似水,光明永存——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930字)、饮不尽流年(935字)、读《杰出的流年》有感(1002字)、似水流年望月成伤——品《二泉映月》有感(1050字)、读《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有感(1066字)、《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1270字)等900字、1000字、1100字、1300字左右的读后感精选作文6篇,供您参阅。
流年似水,光明永存——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_930字
无论是海伦还是我们,都在如夸父一般追逐着心中的太阳,日复一日,不停歇,因为我们都明白,黑暗终究会在似水流年中被光明替代。——题记
在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里,好友推荐给了我一本书,是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唤醒了我在漫长的冬日里昏昏欲睡的灵魂,是它让我在无尽的寒冷中,心生一抹阳光与温暖。
这本书讲述了海伦在其老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一步步成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的故事。
我永远也无法想象到:一个眼盲、耳聋、口哑的女孩儿是如何通过触碰嘴唇学会了说话,是如何完整的受到了教育甚至考上了哈佛大学,是如何学会五种语言,还到世界各地为与她一样的残疾人演讲并谋取福利的。
但她做到了,海伦·凯勒做到了!
读这本书前,我只是隐约知道一些海伦的事迹,而那时我对她的了解,还并不深,但就那时我所知道的海伦的成就而言,我感觉十分疑惑:海伦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她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于是,我带着好奇翻开了这本书,随着阅读的深入,笼罩在我心头的迷雾一丝丝散去,书里的字字句句犹如醍醐灌顶一般,我恍然大悟,海伦的成功少不了安妮老师的帮助,但是,海伦在黑暗中的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然后毫不犹豫的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向前摸索,她的努力拼搏,乐观开朗,坚定的信念,还有她对梦想的坚持才是成功背后的支撑啊!
海伦最令人敬重的一点,就是她克服了眼睛带来的黑暗,用一双伤痕累累的手开拓出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忘了是哪一本书上说过,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我”,一个是光明的、积极向上的“我”,一个是黑暗的、消极低沉的“我”。我们只有用汗水浇灌生机,用坚持融化坚冰,用乐观换来春天,将理想变成一轮炽热的太阳,才能驱逐黑暗的“我”,让光明的“我”在似水的流年中茁壮成长,我坚信,这样温暖与幸福将会光临。人之初,性本善。光明,一个纯洁如斯、温暖如斯的字眼,他本就存在于我们的心里,只是,欲望、懒惰、贪婪、消沉掩盖了他,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努力,不被世俗所污染,像海伦一样,善意的对待他人,为理想而奋斗,这样才能唤醒它,为自己带来希望。
我手捧着还有书墨香味儿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茶叶在水杯中翻转、舒展,心里如湖水般平静。惟愿光明在匆匆岁月中长存,亘古不变。
成语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345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克钟徒降酵飞稀7鸾讨腹嗍渲腔郏谷顺沟拙跷颉1扔魈烁呙鞯囊饧谷耸艿胶艽笃舴ⅰR残稳萸辶故媸省H纾禾啤す丝觥缎新纺选肥骸捌裰喽ビ絮苁骨辶雇凡蝗取!庇秩纾和跎诺茫幕断玻此契喽ィ事度餍模√逡鸭跞チ叻至恕!鳌ち杳沙酢冻蹩膛陌妇妗肪硎?/p>
成语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如: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又如: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而笑。——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饮不尽流年_935字
午后,清风簌簌拂过绿叶青葱,摇曳出一树,风华娉婷伏在桌前,听着风浅浅吟唱,阳光柔柔地打在脸上,泛着微凉。诚惶诚恐地伸出手,指尖微微拢住,想要握住这温暖,得到的却只是身后那片似梦幻般虚渺的淡淡阴影,光阴荏苒间,是谁不愿再次揭开往日,饮下回忆这杯难以入喉的酒,品味回忆中淡淡的痛……我看不透,看不透,那个总是在课上睡觉的女人,在那之后我了然了她不愿揭开的伤疤。梦回昔日,闭上眼竟是逃不开的梦魇,痛苦的让人喘不过气,仿佛有一双无形却充满力量的手将她拽入这黑暗的漩涡,似要将她撕碎,她拼死挣扎,却只是徒劳,只能放任自己在这如泥沼般的梦境中越陷越深。回首,是儿子如太阳花上的朝露一般干净清澈的笑容,是女儿如流莺低语般婉转动听的呼唤,是丈夫在夕阳斜晖下镀着淡淡金辉的身影,画面如玻璃般瞬间破碎,眼前呈现的是如修罗炼狱般可怕的场面,她的挚爱们,正冰冷地躺在废墟中,身上千疮百孔,浑身浴血,画面再次轮转,她目光呆滞地望着面前那几块刻着她的挚爱名字的木牌,香烟袅袅升起,模糊了视线,沉香已然燃尽,为何岁月却依然袅袅不绝,为何要徒留她一人在世间,让她只能如无法进入轮回的荒魂在这天地间游荡,孤零零的,无依无靠,望着挚爱们离开的轮回之境。流年如同一个黑暗的药罐将她缓缓煎熬,从刚开始的温暖,渐渐灼热,刺痛,最后将她融化在时间长河中,嘴角仍微微翘着,泪水却反映了真实,从眼角坠下,砸落在被风吹起的书页上,留下淡淡水渍,是流年抹不去伤痕……那时的她,17岁,正当年少不知愁,不明白那淡淡烟圈后沉默不语的父亲是什么感受,只知道云烟后的父亲,他太难懂,太难懂。多年后,她依然知晓了一切,在那早已苍老的岁月,在那云烟里浸染的时光,他在思念,思念那在海峡另一边的家,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家。思念就像是一道镌刻入心间的伤痕,即使结痂,疼痛也会在不经意袭上心间,隐隐作痛,而随着岁月的沉淀,这疼痛不仅不会淡然,反而像一壶酒,愈酿愈烈,如百蚁噬心般折磨身心,如烈火般灼伤心头……午夜梦回,那个身影淡得像一团雾气,仿佛一阵风就会将他散去,她看着他,她懂了,也许只有像这样亲自品味过,才能懂得这思乡之苦吧。已然泛红的眼角一如干涸的清泉,干涩得流不出一滴泪……指尖轻叩,合上书页,似将那些让人不愿记起的流年一同尘封……
成语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如: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又如:一些成了惊弓之鸟的部员们算也诚惶诚恐地先后把那段危险的地面通过了。——郭沫若《北伐途中》二十一
成语无依无靠:形容孤苦而无所依靠。如: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献帝又无靠无依,董卓又不仁不义,吕布又一冲一撞。”又如:天啊!只道与你一竹竿到底,白头相守,那里说起半路上就抛撇了,遗下许多儿女,无依无靠。——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五
读《杰出的流年》有感_1002字
你只看到他辉煌的一面,殊不知这辉煌背后的心酸。大人们常说,追星不好。但我想告诉他们,一个人若是能够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那他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必定是常人想象的。在这段艰难的路程中,他一定要学会坚持,不然不会走到今天的。难道,她们身上那些优秀的品质,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那日在家闲着无聊,上网时无意之间看到了我的偶像张杰编写的书——《杰出的流年》,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看了看。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笨嘴拙舌的男孩有着让人膛目结舌的童年和那值得粉丝用一生守护的3年的,他经历些什么。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比较令我深刻的片段,大概是这样的:从成为冠军时的那么高兴到了现在已经厌倦,每次去公司,公司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我爱音乐,至少在现在为止,音乐就是我的全部。每次去ktv唱歌,掏腰包的都是那么一直陪伴我的粉丝,真的很感谢他们,谢谢她们陪伴我走过那段落魄的日子。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在当今这个腐败的社会上,有几个明星能够像他这样真诚的在书中像自己粉丝表示感谢?我喜欢他,不仅是因为他敢于像粉丝公开致谢,更是因为他很孝顺。在这本书中,记录了这样的一个场面:那天打电话给母亲,感觉有点不对劲,她的声音有些嘶哑,并不像吼嘶的。于是便问她:“妈,你昨晚是不是又是在店里过夜的?”那头的母亲沉默了,过了一会才回:“是的!”我很急切的回话:“不是让你别再在店里过夜了吗?”妈回:“万一,给人偷了呢?”我告诉妈:“妈,等我以后赚大钱了,你就可以不再在店里过夜了!”妈听后似乎很开心:“杰娃子,有出息了!有时间就休息一下吧!别累着,妈不耽误你了!”说完,电话传来忙线。我仿佛看见了一个老人睡在一个冷清且只有10平米的小店里,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要让妈过上好日子。看到这里,泪水流了下来,这场面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妈妈很爱我,从不让我操心,但我却让妈妈担心透了!很多人不喜欢张杰,但我喜欢他,我喜欢他那份对梦想的执着,喜欢他敢于像粉丝公开致谢勇气,喜欢他那份孝顺,喜欢他的一切!在这里,我不想说别的,我只想告诉各位家长一段我的肺腑之言:你只看到北斗星空的蓝色天下,却不知道偶像们的心酸。你有你的偶像,我们也有我们学习的对象。你可以轻视我们为了学习他而不顾一切,但我会证明这是我的舞台。守护我们的偶像,是我们今生今世的承诺。在这条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我可以微笑着仰望星空,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明天过天,这便一切都值得。
成语笨嘴拙舌: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如: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又如:部队作风,说话又尖又硬,丝毫不留情面,又满有一套理论,笨嘴拙舌的大老粗,真说不过他。——秦兆阳《在田野上前进》第一章
成语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又如:经过艰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脱颖而出。
似水流年望月成伤——品《二泉映月》有感_1050字
又是一年花好月圆,遥望那高挂的明月,可知那宫阙中的嫦娥还在思念?我轻倚在竹椅下,月下独赏。凉风轻袭,心飘摇,朱红轻飞溅。此时,我既没有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闲情,也没有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悲凉,心中毫无杂念,心若止水。随手拧开收音机,一首二胡曲流入我的耳中,缓缓的,轻轻的,似水若溪,无形中仿佛缠绕在我身边的薄雾。眼前渐渐模糊了,犹如置身于朦胧的氤氲之中,那样的轻浮,又是那样的淡雅。淡淡的月光和着婉转的韵律让我分不清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我不敢轻举妄动,生怕会破坏这安详得似一碰就破的水晶球一样的环境,只有闲上了眼,敞开了心扉,对月剪影,倾吐心声。一曲奏罢,我缓缓睁开双眼,月还是那么圆,夜还是那样宁静,余音在我的心田里却荡起了一阵涟漪,久久不能平息。但这首曲子怎么会有丝悲伤之情呢?这种意境难道仅仅是寄托在朦胧的月色之中?月满西楼,八月桂花香。收音机里主持人亲切的声音响起,惊叹,竟是同乡阿炳的伟作,我细细听着主持人介绍他的生平,心中开始颤抖。震颤的心弦谱出的乐曲是如此的让人回忆,让人心碎。在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中,阿炳从没畏惧!他在自己的小宇宙中陶醉着,领略着音乐的寄托。他虽然看不见,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但他的心里永远都是充满着光明,他的行为可以告诉世人,他的作品可以告诉世人!“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蛇龙偃蹇,观阚嵯峨,飘渺笙歌沸。”这一首《念奴娇。中秋对月》是我的独爱,现在更是觉得凄凉。阿炳也曾度过了多少个凄凉的春秋?他将自己不断地磨练,最终破茧成蝶,扇动着梦的翅膀飞向自己心仪的音乐。而相比那些纨绔装文艺的富家子弟,最终也只能手捧冰冷的文字,终挽不住岁月远逝的芳华。唯剩这水月镜花的流年,从春到冬一路相伴,终成流世佳作。这么大的对比又说明了什么?我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呢?斟上一杯浓茶,捧在手心,轻吹再品。夜风扑面吹落回忆万千,莫名的情绪悄然溢满心间。当我还醉倒在唯美的旋律里,心想着世上还有多少如阿炳一样的人在艰难地生活,而自己却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思绪难以平静。呷下一口茶,喝出阿炳那凄凉的社会,呷下两口茶,尝出阿炳那不屈的品质,呷下三口茶,品出阿炳作品的缕缕苦涩……而这篇伟作就是《二泉映月》。是啊,二泉映月,更映在我的心里。那淡雅却包含着无尽悲哀的乐曲洗了我的灵魂,更升华了我的品质。阿炳的精神早已穿越了生死,他的灵魂也早已达到让人无法触碰的境界!月下,一缕月光轻轻洒下,为我织下一件银纱,轻轻披上。今晚,我的梦中定有阿炳。
成语高处不胜寒:胜:承受,经得起。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如: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成语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如:晋·王嘉《拾遗记》:“翟乾祜于江岸玩月,或问:‘此中何有?’翟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琼楼玉宇烂然。”又如: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宋·苏轼《水调歌头》词
读《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有感_1066字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这首《橄榄树》曾经是一个时代无可替代的经典,它唱出了离家之人的心声亦寄托了三毛对故乡的缅怀。
三毛,终其一生寻找爱,得到过亦失去过,到最后伤的遍体鳞伤,却还未找到属于她的那份情那份爱。相逢瞬间,相离刹那,来去匆忙,红尘路上,谁能许谁一个永久不变的诺言,谁又能没有错过没有遇见。错过了花季,便不可再与青春擦肩,光阴飞逝她还在错过亦在失去,到最后勇气也成了奢望,爱情也成了一把利刃,刀口上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年华似水,总是匆匆,离别之期,谁能无泪,异国他乡,谁不思乡,只是未来,从无归宿。或许是三毛本就无缘涉及,就算强求也是无果的,至于世间因果谁又看的懂,悟的透,我们不过是在红尘中苦苦挣扎罢了。来者自来,去者自去,所谓生死,不过看透或看不透,舍得或不舍得离开。幸福,是一缕飘渺的风,是一团迷离的雾,你靠的越近,就离的越远。曾经的她也认为她很幸福,到最后却发现自己是最不幸的那个,因为幸福的彼端即为不幸。命运弄人,人不自知,似乎一切都只是梦一场,我们只是在梦里品百态人生,醒来时一切只如初见时那般美好,然而现实却总是那般伤人。前行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也有短暂的瞬间不失为美好这一称呼,迫于压力,想过放弃,临决策时,却开始彷徨,开始犹豫,到最后,有人选择放弃,也有人坚持,而三毛选择了放弃。浮生若梦,一梦千寻,过往皆似梦一般,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想要改变,最后发现自己无力改变。轻生之意,从何而来?或是伤心欲绝时,或是执着于某件事或是如三毛孩提时一时受辱亦或者是如三毛般对生活没了期翼,没了值得她逗留的人或事。河山冷,岁月静,行走其间,每个人都只是尘世中的一个过客,从未有其他。她的死被后人看成了一个谜,其实不然,是我们的不舍,牵绊了她太多。或许她认为只有死才可以安枕修行,与岁月同眠,所以选择了死去。
她一生,行走与尘世之间,一路流浪,一路成长,在撒哈拉沙漠中与风沙作斗争,然而昨日沧海,已是昨日桑田,当初看不破的红尘到此刻终是了悟。她是一个谜,一个让人沉醉的谜,亦是一个常人无法看破的谜,关于她的寻常春秋,旁人都无从知晓。这一切,皆因为,她走的太急,未曾留下任何话语,来时匆匆,去时也匆匆。多希望是误会一场,待误会解决,生命还可再重来。可是,曾经终究只是过去,回不去的过去,到如今,感叹已成多余,这一切早已不可重来。或许,浮生本梦,梦里虚虚实实我们早已看不透,而我们在其中悲欢离合也只是梦一场。
成语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如: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又如:童年的记忆最单纯最真切,影响最深最久,种种悲欢离合,回想起来最有意思。——朱自清《我是扬州人》
成语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如:清·吴趼人《痛史》第六回:“打的遍体鳞伤,着实走不动了。”又如:经过这十多天的轰炸,广州是遍体鳞伤了。——夏衍《广州在轰炸中》
《聊将锦瑟记流年》读后感_1270字
成往坏空,人生短长。并无别事。
——安意如《美人何处》
流年锦瑟,似水浸指。动则水花曼妙,潺潺载梦;静则波澜不兴,盎然惬意。流年的美,如一杯陈年美酒,醇香四溢,酒不醉人人自醉;如一书美文,诗词罗列,低吟浅唱;如一袭美人,曼舞阑珊,捏花恋蝶,浅笑嫣然。
锦瑟流年,执笔红尘,细细听说,凝字为安。让我想起一个江南的女子,安意如。韩式编发,淡色旗袍,珍珠耳坠;恬静的外表,文雅的举止;目似秋水,嘴角抿起衔着淡淡笑容。一个才华横溢,笔调缠绵悱恻的才女。
安意如,她的一生就如她的名字一般,安能事事如意。初生患疾,至今依旧拄着拐杖生活。人生终归不是完美的,行动不便的她渴望自由,却偏偏又在红尘里翻浪。上天给予了她寂寞,可幸的是寂寞煎熬了她,也成就了她。2006年凭借古典诗词评赏《人生只若如初见》声名鹊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网络写手转身成为畅销书当红作家。
踱步在文字里的安意如有着天然去雕饰的婉约和美丽。她向往黄仲则“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般悱恻缠绵的感情。梦想自己可以是一位生活在古代有学识的大家闺秀。庭院深处,柳坞荷池,抚琴嗅香,翻书品茶。然而现实中的她,却是一个穿着旗袍拍桌子的女子。她喜欢旅行,向往拉萨和丽江。喜欢苏轼“诗酒趁年华”义无反顾般的洒脱;她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旅行;她孤傲,却不矫情,不故作清高。安意如,就是这样一个人,行走在尘世中,却不食人间烟火。叹时光漫漫,又何妨扬眉谈笑,心境从容。
一份诗缘,一场邂逅。偶然的机会,安意如与元稹的“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擦肩相逢,为之驻足停留。正是这句诗,触碰了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燃起了她对古诗词的热情,开始了一段温存的诗词之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那些诗,那阙词,使安意如沉浸在古诗词的美池中,沐浴着古诗词人的情浓之美,思深之美。无论是诗经中唯美的爱情,还是宋词中的旷世韵味;无论是纳兰凄清婉丽,蕴藉自然的词,还是黄仲则志托付给知己的诗,都在安意如的笔端轻松绽放,美如火树银花。
安意如是一个不易激动的女子,虽然采拾在古诗词境深情长的花田里,却不会沉陷在诗词的凄婉怨念之中。正如她所说“情雅成诗,爱淡成词。凡心所向,皆是虚妄。从梦中的花畞走出时,我仍是我自己”如此态度,又岂是常人能及?
安意如用心去品赏,在古诗词中,找到的不尽是美妙与哀愁,还有打动内心更美好,更真挚的东西。与其说安意如是才女,不如说她是个被古诗词熏染的水边伊人;与其说谈诗词,不如说是谈风月。
最美不过古诗词,携一缕暖阳,绽一抹微笑,安意如是个纤手细腻的采诗拾词人。
于现代来说,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有才,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淡雅,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从容,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坚强,不是所有的女子都那么安然,只有安意如做到了。
在流年中行走,不是过客,是归人。安意如,孑然抛却了现世中一切的繁华,恣肆地享受经年的美,啜饮岁月的好,在红尘中不羁。
成语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如: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朱文元]先在徐班,以年未五十,故无所表见,至洪班则声名鹊起,班中人称为戏忠臣。”又如: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鹤龄兄春风得意,声名鹊起,贺客必多,都归我招呼。”
成语火树银花:火树银花[huǒ shù yín huā],意指“火树”,像火一般灿烂的树。语出晋·傅玄〈庭燎〉诗。“银花”,银色的花朵,後指灯。语出南朝梁·简文帝〈弥陀佛像铭〉。“火树银花”形容灯火通明灿烂的景象。[源]晋·傅玄〈庭燎〉诗(据《艺文类聚·卷八〇·火部·庭燎》引)元正始朝亨,万国执珪璋。枝灯若火树,庭燎继天光。《南齐书·卷九·礼志上》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南朝梁·简文帝〈弥陀佛像铭〉(据《艺文类聚,卷七七·内典下·寺碑》引)玉莲水开,银花树落。惟圣降神,拯彼沉漠。[典故]“火树银花”系由“火树”及“银花”二词语组合而成。“火树”是出自晋·傅玄〈庭燎〉诗。傅玄形容庭院内灯火通明,枝头上挂满了灯笼,好像火一般的灿烂,庭燎燃烧直到破晓天色渐亮。“火树”一词又见於《南齐书·卷九·礼志上》,亦是形容树上挂满了灯笼,灯火通明的样子。“银花”则是出自南朝梁·简文帝〈弥陀佛像铭〉一文,是描述弥陀佛降临拯救世人之时,水中开满了莲花,树上落下了银花,庄严美好的情景。後来“银花”用来指灯,如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便是形容元宵夜处处挂着灯笼,灯火通明,如火一般灿烂的树,开着银色的美丽花朵。後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成“火树银花”,用来形容灯火通明灿烂的景象。